摘要:業財融合是將財務管理與業務經驗互相融合,業務的開展接受企業財務管理的指導,財務管理工作接受業務的信息反饋,要求財務實現對業務活動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動態管理。本文介紹了業財融合對企業發展的意義,闡述了公司業財融合工作的切入點,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業財融合的大背景下實現財務職能轉型的五大路徑選擇,以期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關鍵詞:業財融合;財務職能轉型
財務管理作為一項全面、綜合的管理活動,與企業各項業務活動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企業財務信息的準確性,有賴于前端業務執行的合規性。但業務部門對于財務政策的要求和嚴肅性缺乏足夠認識,可能為公司運營及財務管理帶來隱患和潛在風險。因此,要確保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必須將財務視角延伸至業務前端,實現有效業財融合。當前企業經營管理實際工作中,,還比較普遍存在著財務管理與業務工作融合不夠的問題,財務專業語言不被理解,與業務溝通僵化不知變通;財務管理的介入時機不準確,總是后知后覺,造成財務部門無法將業務和財務良好融合;財務人員業務知識匱乏,不懂業務無法了解業務部門的需求,只停留在事后報表數據的整理和分析,沒有及時對企業前端的業務環節提供財務管理支持。以上問題都制約財務管理職能,最后財務有可能會被逐步邊緣化,甚至喪失自我存在價值。因此,要想最大限度的發揮財務管理職能,實現企業價值創造,就要打破現有的常規模式,把財務管理滲透到業務的事前、事中、事后中去,實現業財融合。
一、業財融合對企業發展的意義
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與業務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的融合對于企業發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既能挖掘財務管理的服務功能,又有助于實現財務管理工作的轉型升級,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效支持與幫助。
(一)業財融合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需要
現代企業最主要的經營管理目標就是實現價值創造,而企業財務應該成為懂基本業務的財務部門,不僅按照會計準則進行記賬,算賬,把經營情況進行匯總反映,同時應在此基礎上通過發揮會計的管理功能為企業主動創造價值。如果財務管理與業務工作聯系得不夠密切,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生產要素、成本費用、經營風險、市場變化等信息就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到財務部門,則企業資源就不能進行高效的配置和運用,財務管理的價值分析與控制職能就很難充分發揮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想實現提高經濟效益是不太現實的。
(二)業財融合是更好地為業務工作服務保障的需要
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要求財務部門樹立經營發展和服務的意識,以積極的態度、有效的方法做好服務保障工作。但是,財務要做好服務,就要對企業生產經營主要環節實施完整、閉合、嚴格、有效的控制監督,需要延伸到業務活動的全過程,特別是資金、采購、銷售、營銷等業務環節中。如果不了解業務工作的實際,只是就數字論數字,而看不到數字背后需要解讀的業務內容,財務服務業務只能是紙上談兵。
(三)業財融合是提升財務管理工作水平的需要
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的融合能夠很好地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水平。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并非簡單意義上的數據匯總、信息提供等,更多是將市場信息與企業財務信息相結合,為企業決策帶來有效的建議。因此,兩者之間進行有效的結合可以保障財務管理工作將財務方面的企業發展建議與其他部門進行很好的結合,而這也使得其能夠獲得其他部門的反饋信息,從而不斷的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供更具價值的財務建議,為企業發展帶來幫助。
二、業財融合下財務職能轉型的路徑選擇
(1)將重心放在價值創造的活動上。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就是創造價值,而財務轉型堅持價值導向就是區分財務職能中價值創造活動和非價值創造活動,在夯實企業基本財務核算工作的同時,把重點放在增強創造價值或服務于價值創造的活動上,如增強對業務決策支持、預算預測、成本管控、資金統籌、稅務籌劃、控制評價、項目管理等方面,并且明確財務在這些活動中的定位,為企業創造價值。
(2)成本管理流程再造。成本管理是將財務與業務聯系在一起的主線。通過對企業所有成本的探究和核算去發現企業成本中的不合理部分或可優化環節,幫助企業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真實成本的情況。
業財融合下通過成本管理流程再造實現財務職能轉型,就是將成本管理重心前移到成本產生的源頭環節,逐步形成成本預算落實、責任到人、控制到位、管理閉環的新型成本管理模式。同時,在采購環節、資產管理環節、客戶服務環節等各個生產經營環節中貫徹“全過程控制和全員參與”的成本控制要求,從全業務流程、全成本環節審視管理“盲點”、挖掘成本費用節省的潛力,建立成本壓力傳遞機制,將成本效益意識充分灌輸到每位員工和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通過全生命周期、全工作流程的成本控制,使成本控制體系形成閉環,促進各單位成本控制水平的不斷提高。
(3)全員參與預算的編制和執行。傳統觀念下的企業預算基本上是財務部門的事,而真正的預算是企業財務與業務融合的最好體現,相對于財務核算是對事后業務的反映,預算是事前對業務的反映,它涵蓋了企業的投資、經營、財務等各個方面,具有全面、全方位、全過程管理的特征。預算編制的好與壞關鍵在于業務部門參與程度高與低,一個好的預算方案必須是全員參與,各業務部門協調配合。預算的執行過程也是對業務的反映過程,預算偏差分析直接反映出業務發展情況,通過預警及時把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因此預算在落實企業發展戰略,優化企業資源配置,統籌協調資金運用,強化過程監督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成為促進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融合的重要形式。
(4)提供綜合財務分析。綜合財務分析工作是財務部通過利用宏觀經濟、行業發展、公司財務及業務等數據資料,對公司生產經營過程與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和預警,是財務部門參與公司經營活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包括企業運營情況分析、財務狀況分析、預算執行分析、財務績效評價分析、其他專題分析等。隨著公司業務的不斷發展和擴大,綜合財務分析工作在公司經營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在公司戰略制定、戰略執行、戰略評估等各環節發揮更大作用,為提高效率、揭示風險以及輔助決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財務部門通過綜合財務分析工作這個切入點,廣泛、積極地參與公司經營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加強與其他業務部門聯動,深入業務前端,挖掘、整理、分析各種有效的財務信息,準確反映和深刻揭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深層次問題,提供有價值的分析報告和管理建議,積極、主動地為各級領導、業務部門的管理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5)提高財務人員專業素養。基于業財融合的財務轉型能否成功關鍵還是在人,在于企業決策層和財務人員。轉型后的企業財務工作重點要從過去主要為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服務轉變為主要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服務,因此企業財務人員就要在熟知財務管理制度的同時,有意識地了解企業各業務流程、業務發展等情況,加強與業務人員的交流與溝通,特別是要努力促進財務知識大眾化,財務語言通俗化,財務制度統一化,財務輸出模板化,拉近與業務人員之間的距離,讓服務創造價值。
綜上所述,現代化企業要想實現企業價值,通過有效的業財融合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為保證業財融合能夠助力財務職能的轉型,企業應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將重心放在價值創造的財務管理活動上,以精細化成本管理,預算控制,綜合財務分析為切入點,充分開發業財融合的價值,促進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金玲,張宏.淺談企業財務部門職能的轉型[J].會計師,2011.11
[2]楊允棟.淺談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融合[J].現代經濟信息,2011.16
[3]劉曉翠.財務管理如何創造價值向財務管理要效益.上海國資,2013. 04
作者簡介
王佩(1989—),女,漢族,湖北武漢人,中級會計師,天津市測繪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業財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