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博雅 張金忠
摘要:中俄兩國文化交流歷史悠久,自清朝起就有大量學生和傳教士赴中國學習漢語。隨著中俄關系的不斷鞏固與發展以及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在俄羅斯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相繼開設了漢語課程。本文主要通過對俄羅斯中學的漢語教學歷史研究,從不同時期的中學漢語教學中總結出更加適合新階段、新發展和新視野下的漢語國際教育的經驗與方法,對新時期俄羅斯中學的漢語教學提出建議。
關鍵詞:俄羅斯中學;中學漢語教學;歷史;建議
俄羅斯作為當前“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是中國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同中國的語言文化交流已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漢語在俄羅斯的傳播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紀,蒙古人建立了韃靼統治王朝,將漢語傳播到了當時的羅斯,拉開了俄國漢語教學的大幕。17-18世紀,特別是在《恰克圖條約》簽訂后,俄國派遣使臣和傳教士到我國學習漢語,成為了最早的一批漢學者。1725年俄國使臣伊茲瑪伊洛夫最先提出在伊爾庫茨克開辦一所蒙文學校。大量中文書籍傳入俄國,俄國掀起了有史以來第一波“漢語熱”。
隨著漢語熱的興起,俄羅斯的多所高校,如:圣彼得堡國立大學,遠東國立大學,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等高校和院系開展漢語教學,將漢語引入高校課堂,推動了俄羅斯漢語教學的傳播。蘇維埃時期,蘇聯人民對漢語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研究。蘇聯政府在多所高校開設漢語課程,研究漢語的拼音、漢字構成、語法結構,注重漢語教學法的使用,出版了漢語教科書,辭典等漢語教學工具。漢語在俄羅斯的傳播不斷深入,不僅僅局限在語言交流層面,更滲入到教學方面。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兩國關系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俄羅斯人對漢語學習的興趣也日趨增長,“漢語熱”在俄羅斯持續升溫。漢語教學在俄羅斯發展呈現出空前強盛之勢,俄羅斯對漢語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多。因此,俄羅斯不僅在高校開設中文課程,也將漢語教育正式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設立多所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和漢語教學點。據不完全統計,共有24個地區 40 多座城市的 168 所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程,學習漢語的中小學生超過 1.7 萬人。
國內外諸多學者對俄羅斯漢語教學進行來大量研究,但大多集中在高校漢語教學、漢語教學法等方面,而對于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學研究相對不多。本文將主要從以下兩個時期闡述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學歷史發展,并根據歷史研究對未來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學發展提出建議。
一、本世紀前的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學
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隨著中俄兩國官方往來日益頻繁,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也愈來愈多,俄國人認識到學習漢語的重要性。因此,從那時起,俄國政府開始派遣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來中國學習漢語,其中不少人后來成為了俄羅斯漢語教學的重要力量。俄國的漢語教育起始于駐北京宗教使團,經過兩個世紀的發展,到二十世紀時,俄羅斯形成了較為系統、在世界漢學界占有重要地位的新學科——俄國漢學,出現了諸多世界著名的漢學家,出版多部有分量的漢學著作。
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學最早可追溯于蘇聯時期。20世紀30年代,蘇聯出版了伊萬諾夫(Иванов.А.И)編寫的《現代漢語語法》(Грамматика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開始重視語法教學。40-50年代,由科羅特科夫(КоротковН.Н.)主編的《漢語課本》(Учебник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等成為當時蘇聯第一批使用的漢語教材。80年代左右,蘇聯教材重視漢語語音、詞匯、口語等教學,出版了大量辭典和口語教材。如:鄂山蔭(Ошанин.И.М)編寫的《關于漢語詞類》(“O частях речи в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е”),唐傲霜(АошуанТ.)編寫的《現代漢語口語課本》(Учебник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китайского разговорного языка)等。蘇聯將漢語教學從零散的音、字、形結構組合成一套漸成體系的教科書工具,并將其中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當時中小學漢語教學中,成為蘇聯時期第一批中學漢語教科書。70-80年代,隨著蘇聯漢學者對漢語的不斷深入研究,他們發現漢語教學不僅要注重實踐,還要注重教學方法。漢語教學法應運而生,不僅針對高校教學,還有中學、中學職業教育。漢語教學法的誕生,增強了中學生學習俄語的興趣,蘇聯時期中學漢語教學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20世紀90年代,中國國力日益增強,中俄關系發展密切,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合作加強,俄羅斯對漢語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大,積極申辦孔子學院,聘請中方教師,開展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學。孔子學院的學生涵蓋各個年齡段,選用的多是我國出版的漢語教材。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兩大城市,還向遠東地區發展。除此之外,俄羅斯不僅將漢語教學納入到中學課程教學體系,還專門開設中等漢語學校培養青少年學習漢語。1998年,在莫斯科建立了俄羅斯有史以來第一所漢語教學機構——第1948教育中心,中學漢語教學發展呈現快速發展趨勢。
二、本世紀的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學
中俄互辦“國家語言年”讓更多俄羅斯人民對漢語產生興趣。漢語成為俄羅斯學生重要的第二外語之一。加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俄雙方對語言文化交流越來越重視,漢語教學在俄羅斯基礎教育領域的地位進一步凸顯,教學成績斐然。
1.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學的成績
本世紀以來,隨著中俄兩國語言文化交流的增多,俄羅斯中學生對漢語學習的興趣增大。一部分中學生是單純感興趣或想去中國旅行,一部分學生是為了未來到中國留學,同中國進行商務貿易等,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在父母建議下學習漢語。對于中學生來說,漢語言文化和歷史是他們的學習興趣點所在。如俄羅斯赤塔中學的調查顯示,俄羅斯中學生目前最顯著的漢語學習動機是內部動機,包括對中華文化感興趣、想去中國旅行、喜愛中國的節日,最大的外部動機是漢語課堂活動的豐富性。由此可見,中學漢語教學的重要性逐步體現。
漢語在俄羅斯中學成為了繼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之后第五個被作為第一或者第二外語開設的語言。莫斯科、圣彼得堡、遠東地區的中學開設孔子課堂,在全國168所開設漢語課堂的中學中,有21所中學位于莫斯科。莫斯科的中學大多是從小學5年級開始將漢語作為第二外語進行教學,部分高中從9-11年級開設漢語,其中以莫斯科第1948中學為典型,該校是莫斯科最早設立的漢語學校,從1-2年級開始就教授漢語。莫斯科第1948中學在2014年“漢語橋”全俄中學生漢語大賽中獲得團體冠軍,獲獎選手獲得赴中國游覽學習的機會,更深切地體會漢語的魅力,學習中國文化。當時的校長謝苗諾夫稱,第1948中學的漢語教學已經成為學校的品牌。
遠東地區和西伯利亞地區憑借地緣優勢與中國來往密切,近十年來學習漢語的中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多于俄羅斯其他地區。甚至部分遠東地區中學將漢語課列入當地中學必修課程,如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全市超過近60%的中學生學習漢語。中方政府和學校支持俄羅斯遠東地區中學漢語教學,如:2012年,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第14中學和第25中學新增漢語教學點。2015年7月28日,俄羅斯聯邦教育與科學部第一副部長娜塔莉亞·特列季亞克透露,從2016年開始,俄羅斯將正式試行將漢語作為統一國家考試科目之一。2019年漢語被首次列入俄羅斯高考科目,同年俄羅斯首次在國家統一考試中進行漢語科目的考試,俄羅斯43個地區共有289人登記參加國家漢語科目考試,并取得不錯的成績。漢語被納入俄羅斯高考科目之一,這是中學漢語教學,更是漢語教學在整個俄羅斯里程碑式的一步。俄羅斯這一舉措,引起了中俄兩國民眾的廣泛關注,為中俄兩國語言文化互學互鑒翻開了新的篇章,中學漢語教學在俄羅斯得到更大的重視。
俄羅斯開設漢語的中學規模逐步擴大,學習漢語的中學生人數增多,對漢語教材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多,對教材的規范度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俄羅斯大力編寫并出版中學漢語教學書籍,我國也為俄羅斯中學提供大量漢語教材。中學漢語教材豐富多樣,內容更加系統:從漢語的拼音、聲調、漢字的書寫到漢語語法結構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充分考慮俄羅斯中學生學習漢語的難點和痛點,更加直觀、生動、系統性地向中學生傳授漢語知識,培養中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
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師師資力量相較蘇聯時期增加幅度明顯。不少懂漢語的俄羅斯學者和高校漢語專業畢業生投身于中學漢語教學。中國支持并派遣多名教師、漢語志愿者及漢語教師赴俄羅斯中學開展漢語教學。
2.俄羅斯中學俄語教學中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國際地位提高,漢語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但由于時間還很短,沒有太多學者,專家對漢語教學體系進行設計完善;有些地方漢語重視程度不足,不是必考科目,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參差不齊,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學體系存在很多問題。
雖然漢語已被納入俄羅斯高考,但是目前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學仍然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且因為各個地區的中學選用的教材不同,學習進度存在差異。缺乏針對性。這就導致中學生學習到的漢語知識出入較大,漢語水平參差不齊。部分中學生難以應對標準性更嚴格的高考漢語考試,在進入大學后難以適應大學里更加系統化、科學化的漢語課程。此外,俄羅斯中學的漢語課程結構設置較為單一。目前俄羅斯的漢語課程多以綜合課為主,缺少針對當地學習者學習難點開設的單項技能課和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漢語課,無法有效對接漢語學習新需求,對復合型專業漢語人才的培養后勁乏力。
盡管中方向俄方提供漢語教師資源,但是面對日益增長的學習漢語的中學生數量,俄羅斯的漢語教師資源仍舊短缺,供求矛盾日漸突顯。俄羅斯本土的漢語教師缺少是制約中學漢語教學的主要因素之一。多數俄羅斯高校畢業生畢業后從事法律,工業,經濟等領域工作,未投入中學基礎教育。俄羅斯部分中學漢語教師知識陳舊,無法適應新時期漢語教學,使得中學漢語教學發展受到限制。
目前,俄羅斯中學漢語教材有我國出版與俄羅斯本土學者編寫兩類。我國出版教材數量有限,且大多數教材針對于孔子學院和高校漢語專業學生,對于中學漢語教學的針對性不強。俄羅斯本土編寫的漢語教材會因語言差異及編寫者的漢語水平等諸多因素往往會出現語音、文字、語法等方面的錯誤與問題。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學多沿用蘇聯時期的傳統語法翻譯法。同時,教師對漢語語音和文字上的形聲、偏旁、筆順等方面的關注度不高。俄羅斯語言學博士阿列克謝·阿列克薩欣表示,在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學中,現代漢語字母表和文字書寫被錯誤地認為是漢字的轉錄。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學方法無法很好地滿足中學生學習漢語的需要。
俄羅斯國土面積遼闊,宗教信仰根深蒂固,俄語與漢語語言文化上的差異很大,很多俄羅斯中學生在學習漢語時會本能地代入母語,導致在漢字發音、文化理解等方面都會產生負遷移。以遠東地區阿穆爾共青城市一所中學為例,教師希望在課堂上能用漢語組織活動,但是由于語言差異和教師漢語水平限制,常常會出現漢語課堂用語不地道的情況,影響漢語教學效果。[7]缺乏語言環境的熏陶加上文化背景的差異,容易導致中學生對漢語學習的興趣降低,不利于中學漢語教學的推進。
三、對未來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學的建議
針對以上發現的俄羅斯當前中學漢語教學中的一些薄弱環節,在此,我們僅提出幾條建議,供參考。
(一)建立教學體系
俄羅斯中學漢語教學目前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統一的教學大綱。俄羅斯教育部可以組織相關專家對中學漢語教學體系加以完善,聚集漢語研究的專家,加快學術研究,制定統一的教學大綱,并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特點,明確各地區課程結構的設置,加強課程教學的針對性、系統性,注重對漢語交際能力和口語能力的培養。
(二)豐富教學資源
針對教材選用,俄羅斯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應重視中學漢語教材的編寫與選用,為中學生提供系統學習漢語、感受漢語魅力的機會。在教具使用方面,俄羅斯中學可多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使用視頻會議、網課等方式,突破地域限制,為中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漢語的渠道和精品課程,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漢語。
(三)優化師資條件
大力培養中學漢語教師,特別是高水平的本土漢語教師。由教育行政部門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并支持中學漢語教師的培訓計劃,讓更多人才愿意投身漢語基礎教育事業,進一步加大中學漢語教師的培養力度,提高中學漢語教師整體的漢語教學水平、文化素養,突破教師資源短缺的瓶頸,推動中學漢語教學取得質的飛躍。
(四)改善教學環境
俄羅斯應密切關注中俄語言文化的差異,加強同中國的語言文化交流,開展中學夏令營、中俄文化交流項目,為中學生創造更多更好的漢語語言學習環境,激發中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培養更多漢語人才。
參考文獻
[1]舒海燕.“一帶一路”背景下漢語言文化在俄羅斯的傳播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9.
[2]汪磊.俄羅斯漢語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J].西伯利亞研究,2020年第1期:87-95+120.
[3]安慈莎.俄羅斯漢語教學歷史、現狀和展望[D].遼寧師范大學,2020.
[4]周躍.俄羅斯中學生漢語學習動機調查研究[D].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2018.
[5]李寶貴,莊瑤瑤.漢語納入俄羅斯高考[N]光明日報.2019-06-13(14).
[6]Ксения Колесникова. Зачем россий ской школе китайский алфавит. Росси йская газета.2019-02-11(30) https://rg.ru/2019/02/11/zachem -rossijskoj-shkole-kitajskij-alfavit.html
[7]王鳳英.俄羅斯遠東地區中小學漢語教育發展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9年第6期,110-113.
[8]曲頌.俄羅斯漢語教學方興未艾.人民日報.2015-07-31 http://world. people.com.cn/n/2015/0731/c1002-27388959.html
[9]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JvIiJ
[10]曲頌.漢語有望正式進入俄羅斯高考.人民日報.2016-02-03 http:// edu.people.com.cn/n1/2016/0203/c1053-28106284.html
[11]柳玉鵬.漢語首次列入俄羅斯高考.環球時報.2019-10-28 http://news. haiwainet.cn/n/2019/1028/c3541083-31653177.html?
作者簡介
陜博雅:哈爾濱師范大學斯拉夫語學院俄語系2018級學生;
張金忠(1968-),男,博士,教授,《中國科技術語》雜志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俄語教學、辭書學和術語學。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黑龍江省社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1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專著3部
本文是哈爾濱師范大學斯拉夫語學院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中學俄語教育研究”專項項目(編號:SLF-S20200006)及哈爾濱師范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般研究項目“哈爾濱師范大學‘一流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和質量文化的研究與實踐”(編號:XJGYF202104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