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本世紀初提出了科學素養教育理念,教育部在2015年第一季度末又頒布實施了《關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建議》,明確指出,應當對基于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與體系進行研究制定,并對在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學生在學習掌握知識之后,應當達到的標準要求進行明確。文件在頒布實施之后,使得我國不同地區各學段教育都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展,也推動了教育的深化改革,為各地區各學段體育課程的發展和改革提供了依據,促使教育領域中各學科課程價值得以快速實現。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
中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在實際組織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社會發展的需求,重點關注學生身心素養的發展,將教育準則定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充分打造特色鮮明的體育課程,打破教學實踐和學科理論知識短板的壁壘,讓學生能夠在體育課堂上更好地吸收知識,提升各方面能力素養。中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應當著重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發展,在課程整合、強化課程內容、豐富課程結構調整等方面,進一步轉化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為中小學生的素質、基于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和認知特點,基于體育技能、意識、知識等三方面,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另外也應當引導學生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非智力和智力因素。[1]
一、探討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一)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
課程銜接在當前我國中小學課程體系中是具體化課程目標實現的體現,也是深度發展和優化國家課程的保障和基礎。《意見》中明確指出,應當強化不同教育學段的橫向配合以及教材內容方面的銜接,并提出了應當對五個統籌規劃進行貫徹落實,對課程銜接提出了系統化全面的要求。教育工作者應當深入挖掘在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能夠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以此達成體育課程有效平穩的銜接。[3]
(二)體育課程銜接的研究具有良好基礎
本人通過查閱知網、萬方等論文期刊數據平臺,在中小學體育銜接方面的文獻共有幾十篇,但是大部分文獻資料都和教學目標、內容以及學生的發展有所關聯。李樹一等學者在體育教學目標方面指出,體育教育工作者在組織教學時,應當重點對各學段體育教學有機銜接,以及體育課程目標的問題進行深入解決。構建起關注科學,同時又能夠形成聯系的體育課程目標體系,為新課改的貫徹提供理論支撐。所以當前諸多學者都開始探討當前中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師資力量培養。比如說陳鐵藝學者所指出的,應當給予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發展足夠的關注,同時高校也應當進一步優化自身的體育專業課程建設,對課程設置進行完善,對素養更高的體育教育工作者進行培養。曾曉松重點探討了體育教學的策略,深入分析了大學課程和中學體育課程的差異性。
二、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頂層設計缺乏
通過分析當前基礎教育階段的體育課程能夠看出,中學和小學帶體育課程目標方面的垂直銜接存在一定的問題,特別是課程頂層設計方面。相應的就無法有效的實現體育教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目標,這勢必也會影響到體育教育工作者教學活動的良心展開。現今在設計體育課程方面,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體育育人觀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出來:首先在運用理論知識和設計體育課程時,如何在全面育人發展中將體育的學科特點體現出來,將人才的培養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目標,并有效運用能夠切實促進學生和諧素養發展的教育措施手段。其次在落實課程目標時,怎樣對教學手段進行合理的選擇,關注學生身心素養、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方面。
(二)教材整體規劃缺乏
因為中學和小學體育課程目標的區分度過于模糊等因素的影響,進而使得中學小學在體育課程銜接方面出現了無法有效遞進提高的局面、教育部原藝體司司長楊貴仁曾指出,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不能有效的銜接是當今體育教學所存在的一個最主要問題,不能將九年義務教育作為一個整體展開探索。在課程教育方面并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身心發展特點,進而使得在中小學體育教育中出現低層次重復這樣的問題。有研究人員認為,現今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標準和教材比較缺乏整體的規劃和系統性的設計,相應的就無法有效的銜接中小學體育教學課程。
(三)無法有效地把握教學目標
在小學和中學階段教育中,即便同一主題的內容難易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教育工作者應當對各學段教學目標有明確的要求。小學體育教育教學的目標重點是對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興趣進行培養;而初中體育課程的教育目標主要是對學生身體素質進行發展,關注學生體育技能和知識的培養。但是很多教育工作者不能有效的定位,一些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時確實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而一些中學體育教師則較多地參入游戲化教學內容,進而使得中小學教育教學內容有效過渡缺少,無法讓學生形成螺旋上升的知識結構,阻礙其思維水平的發展。
三、基于核心素養,有效銜接中小學體育課程的策略
(一)突出課程的綜合性和主體性
教育工作者在展開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深入分析體育教學的關聯性和整體結構,對體育課程核心素養體進行構建。應當充分把握住體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深入挖掘社區家庭的教育資源,對學生學習空間進行拓寬,給予學生更多的體育實驗機會。轉變傳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整體規劃學生情感、能力和思維的發展。另外也應當深入的聯結學科素養內涵和核心素養,形成中小學體育課程的綜合體系和整體框架。
(二)突出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
要對中小學體育課程有整體的把握,這樣才能保證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學的整體性、統一性和連續性。教育工作者應當對中小學課程標準有深入的分析,以此對義務教育體育課程的內涵進行完善和豐富。課程標準要求對不同學段的水平劃分和要求進行明確,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對新鮮事物有好奇心,以形象思維為主。
(三)保障知識的邏輯性和結構性
體育教育工作者應當深入的了解和認知教材結構體系,對中小學教材內容有全面的理清,對中學和小學體育知識后聯系進行明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摘編)[J].青海教育,2018,12:4-5.
作者簡介:
陳俊濤,男,漢族,安徽安慶,2001年7月1日,本科在讀,四川省成都體育學院,(610041),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