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糧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如何以高糧食產量是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伴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耕地資源的減少,國際糧食市場供需的緊張,作為一個糧食大國,糧食問題關系國計民生。黑龍江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是國家糧食主產區之一,對穩定國家糧食安全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黑龍江省;糧食生產;糧食產量;影響因素;對策
一、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生命得以延續的最基礎的物質條件。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干事戴維·比斯利近日在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時表示,中國在消除饑餓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其成功經驗值得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學習和推廣。而黑龍江省是我國糧食生產基地,因此其糧食生產在國計民生中的地位不言而喻。黑龍江省糧食產量的波動不僅關系著本省經濟的發展,而且也對東北經濟振興以及國家的糧食安全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對當前影響黑龍江省糧食產量的因素加以研究,并對其發展潛力進行評估,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不僅給黑龍江省的政策制定提供參考,而且對于國家的糧食安全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黑龍江省糧食生產的SWOT分析
(一)黑龍江省糧食生產的優勢(strengths)
1.土地資源。黑龍江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土地條件居于全國之首,無論是耕地面積還是可開發的土地后備資源均是全國的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面積是全國水平的三倍以上。世界上有三塊著名的黑土地:一塊在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塊在歐洲第聶伯河畔的烏格蘭;而另一塊就是中國東北角德北大荒。
2.氣候。黑龍江省的氣候屬于寒溫帶大陸性、中溫帶季風氣候。全省四季分明,冬季較長,夏季高溫多雨,與同緯度的歐洲和日本等海洋性氣候國家相比,春秋短,而且升溫降溫速度較快,對發展農業生產具有明顯的優勢。
3.作物品種。黑龍江省盛產大豆、玉米、水稻、小麥、馬鈴薯等作物,還有甜、亞麻、烤煙等經濟作物。黑龍江松遼平原是我國最主要的大豆生產基地。哈爾濱、遼源、長春是我國大豆的“三大倉庫”,其單產和商品率居于全國首位。從2000年開始黑龍江省開始實施農業良種化工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省政府撥出專項資金,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優質品種招標中,黑龍江省共有384個農作物品種投標,145個優質品種中標。這些產品發展潛力大,技術含量高,正在農業生產中得到迅速推廣。
(二)黑龍江省糧食生產的劣勢(weaknesses)
1.經濟發展落后。黑龍江省是一個發展落后的邊疆大省,經濟發展落后,自然也阻礙先天優勢的發展。黑龍江省的經濟發展與東南沿海的發達省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并且還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這使得黑龍江省的農業發展優勢難以得到充分地發揮。
2.農業生產服務體系不完善。黑龍江省農業服務體系的框架雖然已經初步的形成了模型,在農業發展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由于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不足,良種繁育供應體系、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和農業信息宣傳體系等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3.世界范圍內糧食價格的上漲。世界范圍內糧食價格呈上的的趨勢,而穩定糧價是我國一貫的政策,因此我國的糧食價格波動幅度很小,這其中的損失不言而喻。
4.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抵御自然風險能力弱。東北地區是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區,無霜期短,春季又干旱少雨。旱澇災害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東北人也俗稱農民是“靠天吃飯”,因而制約了糧食的穩產和高產。
(三)黑龍江省糧食生產的機遇(opportunities)
1.黑龍江省自身發展定位明確。全省農業部門以“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為導向,以穩糧、優經、擴飼為目標,大力宣傳各項惠農政策,引導廣大農民積極的調整種植結構,加快發展蔬菜、鮮食玉米、食用菌等高值、高效的經濟作物。
并且黑龍江省大力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推動農業生產的方向由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為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推廣種植高賴氨酸、高淀粉和鮮食玉米等專用型品種。
2.國家政策的扶持。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和金融優先服務領域,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專家分析認為,財政支農政策將不斷創新,制度設計安排更趨規范,并將重點著力于脫貧攻堅、推進鄉村建設,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為今后的農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并形成了良好的市場預期。
(四)黑龍江省糧食生產的威脅(threats)
1.農民“靠天吃飯”難以扭轉。氣候的變化對農業的影響日益加重。全球變暖,給黑龍江帶來了利益,低溫早霜明顯減少,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必須預見氣候變化下有害生物帶來的潛在威脅,防范可能的極端氣候和天氣對作物的傷害。其次,黑龍江省旱田面積大,又缺少灌溉條件,高溫危害和高溫加干旱的組合已經成為了黑龍江省農作物的致命災害。
2.黑土流失嚴重。多年來對黑土資源的掠奪式經營,導致黑土土壤肥力不斷下降,水土流失現象嚴重、黑土層逐漸變薄,土壤質量不斷惡化,黑土的綜合生產能力逐漸降低。人們有沒有足夠的時間阻止土壤繼續流失,很難保障未來的糧食需要。
3.黑龍江省商品糧國際競爭力不強。黑龍江省農產品的品質不優良,相對于國外的進口糧食,黑龍江省的主要的糧食產品的加工品質和商品品質,還存在著差距。黑龍江省由于受到氣候,技術、生產管理等因素的影響,大豆蛋白質、脂肪含量比美國低4.5%,玉米淀粉含量比美國低10%,大米口味不如泰國大米。經濟效益差,不具有品牌競爭力。
三、促進黑龍江省糧食生產的對策建議
(一)保護耕地資源,穩定糧食作物播種面積
保護耕地資源是保障糧食生產的首要條件,一切優質高產作物的生產都必須以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耕地作為支撐。各級政府機構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應該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對土地審批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基本農田保護體系。要倡導糧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合理使用化肥、農藥,保護耕地肥力和自然環境。
(二)依靠科技,提高單產
應明確認識科技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優化農業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農業科技的財政投入力度。拓展農業科技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引導、吸收與農業科技相關的企業來黑龍江省投資發展,給予農業科技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
(三)發展綠色糧食產品
現如今,人們更加崇尚自然,追求綠色消費,因此,優良的生態環境也是競爭力,是生產綠色食品的前提。黑龍江省有很多的國家生態示范區,基本指標都有已經達到或超過國家耳機的標準,還有自然保護地和自然保護區??梢哉f,黑龍江省發展綠色食品極具潛力,綠色食品產業已經發展成為黑龍江省經濟格局中品牌效應顯著、發展親歷較大、市場前景廣闊的支柱產業。
(四)改變傳統生產模式,進行規?;a
傳統模式便是以戶為單位的小農經營模式,管理粗放,生產效率低且資源大量浪費,機械化水平推進受阻而且促進效應難以體現,隨著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水平的推進,小規模生產中投入多而產出少,專業化水平低,規模效益低等一系列問題將是限制黑龍江省糧食生產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提高規?;б?,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需要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加快推進規?;a,這也有利于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成果的快速推廣和效益實現。
作者簡介
遼寧大學,政治經濟學,柏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