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優很
【摘要】宇宙的整體形狀、構造、演化歷程如同一個莫比烏斯帶。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個莫比烏斯帶宇宙建模。因為這一模型能夠解決宇宙的生命歷程中的收縮與膨脹,邊界形狀等問題。因此需要建立一個虛時空(這里指莫斯宇宙模型的部分構造),解釋超光速的可存在性,以及通過一些公式來推導出結果。簡單明了的說,就是當物體滿足怎樣的條件后才可以達到超光速。這一問題就是在整個論文中最核心的問題,既虛時空猜想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關鍵詞】虛時空、超光速、莫斯宇宙建模
1莫斯宇宙建模
莫斯宇宙模型的使用是有前提條件既適用范圍的(如同牛頓第一定律只能在慣性系里具體描述物體運動狀態,而不是到量子力學,去描述電子原子的運動狀態)它必須用一個能夠看到宇宙全局性,整體性的觀察者。然而對于一些局部性的觀察者們來說宇宙或許會被描述成無限的。
說白了,意思就是得用莫斯模型的整體來觀察宇宙生命歷程,而不是站在它的某一個片段上去觀察宇宙。當然,建立這個模型的初衷是為了能夠從一個不同的視覺去觀察宇宙演化。更是為了描述所有的包含在宇宙中的物體之間的運動關系及其影響。
以上簡單的描述了一下莫斯宇宙模型的使用范圍即特點,接下來具體深入的講解一下莫斯宇宙模型的結構特點還有一些預測。
在整個莫斯宇宙模型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宇宙大爆炸奇點。接下來我們把奇點用字母Q來代替。把它放在莫斯宇宙模型的膨脹傾向面與壓縮終端面。接著把莫斯宇宙模型的整個一條帶比做時間,既宇宙生命歷程的總時間,用字母a來代替。一個a它代表著的是宇宙從誕生到凐滅所花費的總時間,因此a包含著各段時間。當然時間點也是可以描述的。只不過它對于宇宙整體來說起沒有什么可被描述的價值,畢竟微小的變化只適用于相對應的參考系。那么Z模型它可以有效的描述宇宙從某一個時間點到另一個時間點的運動狀態。也可以預測從現在的某一時間點到將來的某一時間點的運動狀態。那么現在就要進入J模型了(這個模型相對前者來說有些復雜,難理解,并且建立的東西也很多)。首先我們把Z模型里的a改為a膜。一個a膜為宇宙總時間的1度長(這是J模型的一個時間單位,也是最大的單位。它適用于宇宙從誕生到湮滅的次數。也可以說是宇宙輪回的次數,當然第二個描述只是為了方便理解)。一度長=Q1~Q2,Q2~Q3…。(這里的Q指的是宇宙大爆炸奇點)。接著把一度長的a膜的厚度設為零,長度取值為任意實數(當然0是不可以的),長度度量越大物體運動狀態的描述的將會越詳細,時間分點也會越多。接著寬度將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為0,另一種是為不包括零的任意實數。最終選哪一個這就要取決于,要建立一個什么樣的維度(膜)。接下來我就描述暫有的4種可能性。以下每種可能性都會有虛物質觀點(并不是現在理論上所說的存在時間極其短的粒子,而是在虛空間里的虛粒子。與實空間相對的,并且是一個物體在實空間引起的凹陷,在虛空間里相對的引起的凸起。)2、4、5里會有虛時間概念。
1.在a膜上建立一個寬度與a膜相對的,高度可無限延續的,但是厚度為零的二次膜。
2.在a膜的上方或下方再建立一個a二次膜,上下膜可利用物體引起的時空曲率來連通。
3.只有一個a膜。在這里a膜成了它的運動空間,運動的方向成了它的時間。運動方向越接近a膜的縱切方向時間就流逝的越慢。
4.在a膜的上下方各建立一個凸凹不同的膜。引起凸起的為虛部,引起凹陷的為實部。上下兩個的凹凸是相對的。
5.把4里描述的上下膜疊加。建立一個更高的維度。可能這種維度無法想象的原因在于我們的空間(膜)不是這種疊加態。屬于分開態。如4里描述的。
2超光速的存在性猜想
根據愛因斯坦的M=Mo/根號1-v^2/c^2[1]得出物質的質量不能等于光速。因此超光速就更不可能了。但如果是我們假設一個分別由速度低于C,等于C,小于C的三個平面(也可以有更多不同的平面,)構成的立體來描述一下觀點:兩個面的交界處的厚度為0。這樣的話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物質不能等于C(從圖像來解釋)。原因是,因為這一特殊區域就如同真空中不能傳聲播一樣。因此可以說它是真空中的真空。因此凡事有質量的物質都穿行不過這區域。所以想要超光速就利用立體的內部區域(而不是通過表面)到達允許超光速的區域。當然,在這過程中物質的質量以及性質都會改變。從上面的公式可以推導出如果物質超光速的話,它的質量成虛數。因此可以推導出一個物質變成虛物質后,它就可以達到時間旅行的目的。當然這只是從維度的角度來講的。接下來用相對論質量方程M=Mo/根號1-v^2/c^2的推導結果和莫比烏斯帶宇宙模型上的圖像來解釋超光速存在性猜想。
1.首先設V的取值,V1=0.5C, V2=2C
2.引入方程:
M1=Mo/根號1-v1^2/c^2=Mo/根號1-(0.5c)^2/c^2=Mo/根0.75
M2=Mo/根號1-v2^2/c^2=Mo/根號1-(2c)^2/c^2=3i/1Mo
3. 因此從M2可以知道當物體的速度為2C時,物體的質量將是3i/1Mo,也就是說這個物體的質量變為虛質量。
4. 接下來就把當V=2C時,M=3i/1Mo這一結果在莫斯宇宙模型的虛與實部的圖像上做參考數導入。
因此從這個推導結果來看,超光速現象可連接虛空間與實空間的通道,也就是說想要從實空間轉到虛空間時,通過質量的轉變使速度達到超光速。
僅僅用實軸是無法表現超光速現象的。因此我們需要再建立一個虛軸,準確來說應該是3D空間的實軸與虛軸的相接圖。
在圖中平面坐標系為實軸為實空間,立體坐標系為虛空間。從此圖中我們可以知道,當無限接近光速時,物體的質量以及空間會有傾向于轉變成虛空間的現象。
當物體在實軸時,它的一定得是V<C,否則在理論上會有兩種無意義的結果。1.質量將會無限大 2.在實空間里會出現虛質量。
當物體在實軸與虛軸的中間時,它一定得是V>C,當然它的質量是正處于一個從實質量轉變為虛質量的階段。
然而當物體到達虛空間時,它的質量已經轉換為虛質量,并且粒子的屬性或者是結構都會發生對立性的變化。這就是超光速現象的結果。
當然,我們也可以做反向推導。也就是推導,物體從虛空間轉變到實空間的變化。結果會出現根號里的負虛數,按照邏輯,出根后應該會是實數。當然我不知道這一數學結論是否會成為一個等式。
結論
最后讓我們總結一下正文的推導結果。
1.虛空間與實空間的中位部會出現超光速現象。
2.根號里的負虛數或等于實數。
參考文獻
[1]相對論動量-能量關系實驗中的一些問題,郭慧民,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