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勛 張松林
摘 要:大學生是國家的高等人才,在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前提下,應具有一個健康的體格。大學生進行良好體育鍛煉與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密切相關的。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后備力量,其系統的知識儲備與年齡充分符合當前我國社會發展中對人才不斷提升的標準,因此高校要通過體育鍛煉等多種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正面引導,使其能夠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鍛煉;身心健康;學習表現;運動意識
陳獨秀錯誤!未找到引用源。先生曾通過《敬告青年》向新青年提出了六條標準:1、自主的而非奴隸的;2、進步的而非保守的;3、進取的而非退隱的;4、世界的而非鎖國的;5、實利的而非虛文的;6、科學的而非想象的。同年4月,毛澤東以《體育之研究》提出第七條標準:健壯的而非體弱的。毛澤東錯誤!未找到引用源。科學的闡述了體育的概念,并強調了體育鍛煉的目的、益處,介紹了體育對心理的影響,并側面提出了體育的重要性。毛澤東對體育的認識,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意義深遠的。
1. 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現狀
從學生的意識層面來看,大部分大學生的運動意識非常薄弱。通過對本校學生問卷調差的形式得出,大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益處是認可的,有65%左右的大學生喜歡體育鍛煉即認可體育鍛煉,同時也有將近一半的大學生是了解自身的健康情況的。換言之,大部分大學生盡管清楚自身的健康情況,并且明白體育鍛煉的好處,但也不會主動的去行針鍛煉。由此可見,大部分大學生的鍛煉意識是非常薄弱的。經調查得出大學生業余時間中體育鍛煉占一小部分,能夠自己制訂清晰的鍛煉計劃的大學生僅占1/5。絕大部分學生不會主動進行體育鍛煉,僅是在體育課或者在他人帶動下不經常的進行鍛煉,但這并不能達到強化自身的體質鍛煉強度。由此可見,大學生的運動意識相當薄弱。
2. 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當代大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會產生嚴重的挫敗感,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過于優越和安逸的成長環境,和大學生對家庭的嚴重的依賴性。此外,大學生剛接觸社會環境,在面臨挫折和壓力時,會產生焦慮情緒,在這種情緒下處理復雜的社會人際關系變得尤為吃力。
2.1提升認知,提高反應能力
體育鍛煉的過程是一個磨煉意志力、提升身體能力、協調腦部認知的過程,高速的運動還能促進大學生對外界事物變化感知的精確性,并可以及時做出選擇,以使身體各部位完成相應的動作,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進行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提升智力和認知能力,還能更好地分析周邊的環境,增強應變反應能力。
2.2愉悅身心,改善人際關系
當代大學生由于成長環境復雜多樣。同時來自于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的壓力與學生自身性格的原因,導致不少學生出現了內向、自負、孤僻等性格問題,在社交方面出現了障礙,最常見的表現是與其他同學相處存在問題,比如在與同宿舍的同學相處時,經常出現矛盾和沖突,更甚至遠離群體孤立獨行,人際變得關系緊張。這不僅是學生自身性格方面的問題,其實更是一種心理疾病的表現。參加體育運動,尤其參加團體運動,可以幫助朋友之間建立起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狀態,從而可以迅速融入群體,幫助學生敞開心扉,廣交好友,擺脫孤獨感與自卑感。
2.3緩解疲勞,保持良好情緒
參與體育運動會使人們體驗到團隊合作和競爭并從中感受到快樂,從而可以緩解學習和生活中的疲勞和焦慮。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大學生因為生活學習產生負面的情緒開始多愁善感,缺乏當代大學生應該有的青春與活力,這種不良的心里狀況長期發展下去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因此,經常進行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地改善他們不健康的心態,逐漸消除他們的悲傷焦慮情緒,促使大學生保持良好和積極的心態。
3. 體育鍛煉對大學生身體健康的促進作用
在新21世紀現代社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人們衣食住行的水平均得到較大提高。我們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也越來越注重精神文明的發展,其中擁有健康的體魄也成了至關重要的一項。例如手機的普及就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許多年輕人通過手機點外賣,不需要親自做飯。
大學作為學校與社會相銜接的一個階段,除了應該具備相應的思想素質、工作能力外,大學生的自身健康狀態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沒有好的身體,不可能擔負起社會及家庭賦予的每項任務和責任。特別是許多大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腦力工作,長期的久坐加之缺乏運動,其身體素質已經處在亞健康狀態。長此以往,便會使得人民身體素質發出嚴重下滑,并隨著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因此,加強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對于改善現代青年的健康狀況是非常重要甚至必要的。在此背景下,研究影響大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的因素,并根據影響因素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對提高大學的健康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4. 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學習表現的促進作用
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成績是評價一名學生基本素質至關重要的指標,學習成績的好壞也影響到個體未來的發展。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學校、家長從各個方面著手:課外輔導班、大量作業任務等,雖然成績有所上升,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因此暴露,抑郁、焦慮、自卑等心理問題隨之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就直接影響學習效率。
體育鍛煉與學習表現并不矛盾,科學的體育鍛煉對學習效率是有益的。研究表明,學生在通過每天15分鐘有規律鍛煉后,對文化課成績具有積極影響錯誤!未找到引用源。。經常鍛煉的學生能夠做到勞逸結合,有利于活躍大腦,學習效率會得到提升。綜上所述,有效的體育鍛煉可以改善學生學習焦慮,從而學習成績也能夠得到提高。
5. 結語
大學生群體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年輕群體,是社會未來人才的主要來源。但由于大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仍不夠成熟,導致許多大學生在面對步入社會路上的一些誘惑時,無法恰當地做到自我約束。這對大學生自身的成長造成了影響,也對社會未來人才的培養有所不利。大學是為培養我國建設性人才的重要設施,其一要使青年才子通過在校的學習,不斷以知識學問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其二也要不斷培養青年才子的身體素質,使其擁有強健的身體,充實的革命本錢。只有擁有堅實的基礎,才能為祖國的建設不斷提供后備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獨秀,《敬告青年》[J],《青年雜志》,1915,1卷1號
[2]毛澤東,《體育之研究》[J],《新青年》,1917,6卷5號
[3]楊志長,楊溢,利用課外體育鍛煉快速增長學生身高及提高學習成績的研究[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2,25(6):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