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鳳
摘要:幼兒教育是一個幼兒接觸教育的基礎階段,也是培養幼兒各種能力的關鍵時刻,所以這個階段的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可以讓很多知識點以圖片和各種故事的形式呈現了出來,更加形象、生動,符合了這一階段幼兒的學習標準。這樣看來,老師可以進一步運用故事的形式,使課堂更具有趣味性。具體的教學方式有三個部分:首先要做的是用好教材,將課本中的圖片更生動地表達出來;其次,要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小事;最后,要進行課本遷移,讓幼兒得到心靈的凈化。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教學方法;語言能力
在教幼兒園中的孩子學習時,同時要注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如果能夠在幼兒園學習中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對每個幼兒來講都是一件好事。通過故事教學法來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不僅能讓幼兒學會學習,同時也能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故事可以說是來源于生活實際的,這樣就更加的生動,故事的世界對于孩子來說是最好理解的世界。因此筆者認為,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可以進一步的融入故事,從而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1 結合新教材的特點
1.1 教學方式具有連續性
每個階段的教學都是按照學習階段的特點來進行編排和教學的。在幼兒園這個階段,可以從幼兒友誼,成長成熟等各個方面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主題更加集中和具有針對性。因此,這樣具有連續性的教學可以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的完整和統一。
1.2 貼近幼兒風格
幼兒園的統編教材要進一步改變以前由文字、圖片等進行簡單構造的模式,采用更具有幼兒風格的繪本。繪本是更近幼兒生活的圖畫和故事情節構成的,幼兒可以在故事中找到自己所經歷過的,甚至可以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同伴。
1.3 故事教學法更加強調幼兒是主體
新教材更加看重的是幼兒的位置,也更加強調,幼兒才是課堂上的主角。教
師要做的是,用幼兒適應的方式來走進他們的世界,利用故事的形式來講解知識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幼兒理解。同時,故事情節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更加符合幼兒的需求,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很有幫助。
2 故事教學法在課堂上的應用
2.1 更高效地利用教材
這一本教材不單純是教科書,更是一本幼兒都很喜愛的連環畫。課本中有很
多的圖畫,同時用簡單的文字來構成各種各樣震動人心的故事,這樣的形式,讓幼兒更容易提升學習的興趣,引發幼兒的想象,這樣,課堂也能更加的活躍和高效,更能幫助幼兒進一步得到心靈的感悟。舉個例子:在課本中簡單描述了上學路上的場景,配上了一個圖,雨天姥姥來接“我”的畫面,配上了一段簡單的文字:姥姥,您也別淋著。這簡單的話語肯定能夠觸動幼兒的心靈。由此可知,教師可以讓幼兒來分析圖片的內涵,進而討論在生活實際中的經歷,這樣的教學無疑是更貼近生活的。
2.2 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教學
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因為自身年級和性格等未完全成熟,還是非常容易被身邊的事物分散注意力等等,如果老師的教學能夠更加貼近生活,用好身邊的資源,這樣不僅僅能夠幫助幼兒更好理解知識,從而達到老師的教學目標,更能引導幼兒學會觀察身邊的小事,尋找生活中的意義。例如,講“我認識您了”這一課,教學目標之一就是了解老師、從而更加親近老師,然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尊師重道美德。在教案中可以設計兩個故事:第一,教師節幼兒給老師發祝福短信;第二,開學典禮上,教師為幼兒講述基本學習方法。這樣更能吸引幼兒,為幼兒體會到感恩教師的重要意義。 幼兒園的幼兒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都還不是很強,對很多事物都不能形成很好的認知。老師在教課時,要注意多帶領孩子們感受科學活動中的內容,通過提問,搶答等方式來引導幼兒對問題進行思考,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2.3 遷移故事,觸動幼兒心靈
在故事的世界中,孩子就是其中的人物。孩子們會憑借直覺和孩子的感官來帶入自己的生活或者其他,或許是向自己喜歡的人物看齊,或許是帶入自己的生活經歷。在孩子的世界里,也許他們的生活與故事中是一個整體。大部分老師都知道,幼兒在聽故事的時候往往是非常專心的。比如,在學習成長主題的課本內容時,通過情景劇或者各種各樣的故事情節來體現出來,這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如果說游戲環節是鍛煉孩子動手動腦能力,那么這個分享會就是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此時分享會肯定屬于性格外向的孩子的主場,但是,性格外向、愛分享的孩子也會帶動氣氛,帶動不愛說話的孩子,進行分享。老師此時要善于觀察,讓想發言但是不敢發言的孩子勇敢站起來,邁出舒適圈,幫助內向的孩子打開心扉。這也是磨煉孩子性格的一個部分,外向的孩子更傾向于述說,內向的孩子更傾向于傾聽。老師要引導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但也要學會傾聽,尊重別人。
3教學中的故事要“趣”“精”“新”
3.1 教學中的故事要“趣”
有位著名的專家曾經說過:“老師語言方面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幼兒的學習效率,也就是課堂效率。”老師不僅僅要根據幼兒的需求來選擇幼兒更感興趣和喜愛的教學內容,讓幼兒受到感觸,還要選擇合適的教學的方式,這樣才能推動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進步。由此可知,教師在講解故事的時候要投入感情,讓幼兒深入其中,并且適當地加入肢體語言等等,觸動幼兒的心。
3.2 教學中的故事要“精”
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同時幼兒的注意力和精力也是非常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更高效率的進行教學內容講解。為了吸引幼兒注意力,也可以進行一些環節的設計。因此,將故事作為課堂上的一個環節。這就更加要求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做好準備工作,對故事進行非常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且課堂精簡概括,讓故事主題更加貼合教學目標。比如,老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讓孩子們先對圖片所描述的現象進行復述,既能看到他們對內容的理解程度如何,也能讓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再層層誘導,問孩子們從這個現象中能感受到什么,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等等,給孩子們留下想象的空間,同時也能加深幼兒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3.3 教學中的故事要“新”
幼兒教學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較為古板的教學內容與更加豐富的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根據實際的情況不斷進步、創新,這樣才能幫助幼兒更有效率和質量的完成學習內容。舉個例子:在教學“愉快過新年”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寒假時期出門游玩的故事,以孩子的角度來了解中國各個地方的新年習俗,并以視頻的方式來展現出來。這樣的故事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更形象和真實,也能吸引幼兒的學習的興趣,讓幼兒在觀看的過程中享受課堂所帶來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最終還是為了讓幼兒們能夠更好的表達自己,但是由于受到老師教學方法的影響,很多幼兒園的小朋友已經養成了依靠老師解決問題的習慣,為了讓幼兒轉變自身的理念,改變自己的想法,老師也要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思想教育,勸說他們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4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恰當時機用幼兒感興趣的故事情節來引導幼兒進入課堂或者總結知識,淡化傳統課堂的說教作用,這樣一來,幼兒不僅愿意去接受新的知識,而且它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得到鍛煉,語言能力也能得到發展,對幼兒來說幫助是很大的。幼兒的各個方面都能得到提升,幼兒教育也得到了相應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康超群,吳佳瑩.公共圖書館幼兒語言能力策略研究———基于長沙市岳麓區家庭幼兒現狀調查[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11):116
[2]丁海鏈.如何提升幼兒園幼兒語言表達能力[J].科學咨詢,2018,(11) :133.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故事教學法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 .江蘇教育出版社.2019(1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