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丹 殷曉明
摘要:我國地域廣闊,在各地區種植農作物時需要考慮的環境因素較多,冬小麥的種植為我國許多地區的小麥種植提供了更多的農業技術。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農產品的質量越來越重視,在國家大力推廣科技興農理念的同時,需要對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和應用,從多個角度出發研究冬小麥種植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實現冬小麥高產穩產且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目標。本文將簡單探究冬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冬小麥;高產栽培;增產技術;
一、冬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一)冬小麥的選種
冬小麥在種植過程中環境是相對苛刻的,所以為了提升冬小麥種植的質量和產量,需要選擇優質的種子,從抗寒、抗病、抗旱等多個角度選擇能夠適應當地環境的優質品種,并對種子進行篩選,選擇其中顆粒飽滿的種子進行種植。
(二)冬小麥的灌溉
提到農作物的種植,首先要考慮的便是作物在成長過程中的灌溉。在冬小麥的種植過程中,要從灌溉面積和灌溉方法兩方面著手,為冬小麥的優產、高產、穩產保駕護航,在提升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時,要進行合理灌溉,以此來提升小麥的產量及質量。我國大部分的內陸地區農作物的用水問題難以得到解決,而冬小麥的種植大多在秋冬季節更是缺少自然降水量,需要應用科技灌溉的方式來滿足冬小麥對水量的需求。在修建水利時,應當將灌溉渠道與主干渠相互聯通,直接修到冬小麥的種植區域,做到用水不愁,使冬小麥的用水需求盡可能得到滿足。
在進行灌溉時,要及時了解小麥的長勢,觀察環境氣候等對于小麥長勢的影響,考慮溫度和種植區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灌溉的次數和水量。尤其是對于長勢較弱的幼苗來說,冬灌并不利于小麥的進一步生長,只能選擇在小麥返青時小心灌溉的方式來進行澆灌,同時也要確保地表溫度能夠滿足小麥的生長。對于展示比較健碩的麥苗來說,在返青期間可以減少澆水量,避免由于過量澆水對其生長產生一定影響。
(三)土壤施肥技術
傳統的小麥栽培中,有時會采用將氮肥一次底施不再追肥的方式,也有采用底肥60%~70%的占比,追肥占比30%~40%,還有些冬小麥在越冬前澆冬水時再增加一次追肥。然而這樣的施肥形式將氮肥施肥追加在小麥生育前期,其中的無效肥力增多,這對于小麥的生長是極為不利的,后期極易出現早衰的現象,嚴重影響冬小麥的質量和產量。
在對冬小麥種植過程中采用施肥技術時,要對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考察,了解土地種植的土壤肥力。對于土壤肥力較差的種植地區,應當將底肥比例減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而對于土壤肥力較高的麥田,則要將底肥比例進一步下調至30%~50%,追肥比例上調至50%~70%。在充分對麥田進行追肥時,應當將時間后移到小麥的拔節期時再進行追肥,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區則可以移至旗葉露尖時。
在具體施肥的情況中,應當將氮,磷,鉀等各項農田所需的肥料進行考量,對當地的溫度,土壤水分,pH值等進行綜合測試,了解土壤的實際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施肥。可以使用少量的復合肥,并且在施肥時應當將土壤進行疏松,避免施肥的過程無法將肥料深入土壤,在完成這一項過程中也要維護土體結構,防止土壤因施肥而變得貧瘠,導致土壤沙石化。
(四)病蟲害防治技術
病蟲害防治技術是各項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所面臨的重大難題之一,無論是小麥的質量還是產量都深受病害和蟲害的侵擾,為了利用農業種植技術來更好地解決這些難題,需要對小麥田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維護。一旦發現有小麥受到病蟲害的侵擾,就要對其進行隔離和防治,防止其他小麥受到感染。
目前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主要有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三種方法。其中化學防治便是我們最為熟悉的農藥防治,但是在農藥的選擇和噴灑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標準進行,防止小麥作物的質量受到農藥的影響。物理防治則是通過燈光、氣味等因素來對麥田里的害蟲進行吸引,然后利用其他手段來進行集體誘殺。生物手段則是利用生物鏈的方式對麥田中的病蟲害進行控制。
在冬小麥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一般還是應用化學防治為主,也有部分蟲害可以利用物理防治的方式來進行更好的控制。在冬小麥的種植過程中,銹病和蚜蟲是最常出現的病蟲害,在銹病發生時,應當及時地采取防治措施,按照每畝15%粉銹寧50克或25%的粉銹寧30~40克,兌水25~30千克后用噴霧進行化學防治。在冬小麥中,如果出現蚜蟲時,應當采用2.5%的敵殺死或20%的速滅殺丁畝用20~40克,兌水25~30千克噴霧防治。
(五)農業種植自動化
隨著科技的不斷高速發展,我國目前在多個地區已經開始大力推廣先進的農機具,這些可以在局部地區實現農產品種植自動化,這對于冬小麥的種植技術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幫助,它可以大大地減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人們可以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對種植過程中各項數據的研究,從而實現冬小麥的高產、優產和穩產。
為了促進農機具的進一步落實,我們需要大力的引進研發和推廣農機具的應用,使得先進的農機具可以在大范圍內得以普及,政府和相關企業應當實施相關惠農政策,幫助種植人員提升購買先進農機具的積極性,使我國冬小麥的種植自動化得以推廣和發展。目前我國的機械化農機具已經可以實現從播種、澆水、施肥、撒藥等。多個角度實現自動化,大幅度地提升了種植的效率,為現代化農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將來冬小麥自動化種植技術將會在全國范圍進行實施。
二、結束語
總的來說,冬小麥的種植過程本就是一項極為復雜的過程,在種植過程中應當時刻觀察冬小麥的長勢及其對水分、肥料的需求,時刻觀察是否有病蟲害對其進行侵擾,并及時的應用種植技術來改善作物所處的環境,這樣才能使冬小麥做到優產高產。
參考文獻:
[1]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探討[J].魏正文.種子科技.2021(09)
[2]冬小麥井字形播種高產栽培技術[J].楊國富,楊學蘭.農村科技.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