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英
摘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列為“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之一,提出2035年的遠景目標之一,就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痹?021年6月10日,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意見》賦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務,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先行先試、作出示范。此時提出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共同富裕、民生福祉、示范區
一、為什么把浙江省設立為共同富裕示范區?
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其實,收入分配問題,包括貧困問題,貧富差距、兩極分化,是當今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面臨的普遍困境。特別是伴隨著信息化、智能化、金融全球化,以及越來越多現代商業模式的出現,使全球收入不平等問題,呈現新特征、面臨新難題。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各地區推動共同富裕的基礎和條件不盡相同。還存在: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教育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醫療保障水平仍然不高、社會保障水平仍然較低,特別是農村的社會保障水平等問題。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迫切需要選取部分地區先行先試、作出示范,而浙江省在探索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方面已經做了先行先試,而且,已經初見成效,具備開展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基礎和優勢,具有廣闊的優化空間和發展潛力,全國實現共同富裕先行探路。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是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一新矛盾的迫切要求。
二、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戰略定位
所謂的共同富裕示范區是指全民共富、全面富裕、共建共富和逐步共富的標桿示范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到2035年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實現共同富裕。明確了浙江示范區建設的四個戰略定位。終于與深圳、上海浦東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具體的四個戰略地位如下:
(一)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先行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品質化多樣化的生活需求,富民惠民安民走在全國前列。2020年,該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2699元,連續20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930元,連續 36年位居全國各?。▍^)第一。具體到城市, 2019年數據表明,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嘉興,達到37413元。
(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引領區。率先探索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路徑?!罢憬J健笔侨蛐缘?,覆蓋范圍更大。在全省各地催生出眾多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義烏的小商品、慈溪的小家電,鹿城的皮鞋,永康的五金,紹興的輕紡……,民營經濟遍地開花,造富了一方百姓。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試驗區。在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時,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率先在優化收入分配格局上取得積極進展。浙江省不但有一百年前嘉興南湖上的那一艘紅船,是紅色革命的發源地,它還是全國農民收入最高的城市。其城鄉收入比為1.61:1,遠低于全國的2.56。這也是浙江成為示范區的底氣。
(四)文明和諧美麗家園展示區。成為人民精神生活豐富、社會文明進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幸福美好家園。提升文化軟實力、塑造社會新風尚。
三、扎實提高民生福祉的主要路徑
(一)要設立長遠的發展規劃。共同富裕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用長遠眼光、全局眼光看待共同富裕。未來,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在2020年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基礎之上,再分二個階段:第一階段,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2050年,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俗話說“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自覺地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沒有自己的私利,就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特別是去年新冠疫情大突發,疫情足以讓世界看清:人民的利益就是黨的利益。
(三)要實現改善民生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抓民生也是抓發展,經濟發展是前提,離開經濟發展談改善民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還要意識到群眾對生活的期待是不斷提升的,需求是多樣化、多層次的,而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善民生不能脫離這個最大的實際而提出過高目標,只能根據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那些現實條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決不能開空頭支票,也要防止把胃口吊得過高,否則,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就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去。譬如,民生資源過度集中在豪華型養老院等享受型社會福利等方面,而在就業培訓等“可持續生計”和“自我創業”等方面較少安排,這樣民生就難以與經濟發展相協調。
(四)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強調,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把社會學語言轉變為經濟學語言、政策性語言。具體來說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教育是民生之基,要將教育事業擺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人才強國;二是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實現共同富裕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做好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三是社保是民生之依,是社會穩定器、社會安全網,也是經濟的調節器。四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尤其是在初次分配、機會公平上消除戶籍、地域、身份、性別等影響就業的制度障礙、合理提高勞動報酬及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積極探索穩定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新機制,推動低收入群體持續較快增收。
總之,未來只要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改善民生,讓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獲得感,我們就一定能早日實現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遠景目標。
參考資料: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新華網http://www.zj.xinhuanet.com/2021-06/11/c_1127553019.htm2021-06-11 。
【2】文雁兵、程秋萍.用科學思維方法推進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光明網,2021-04-25 .
【3】王道勇 . 讀懂“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深刻意蘊,人民論壇網,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