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慶蓮
摘要:輸配電、用電工程線路是電力系統的主要組成,對于線路的安全運行十分重要,與電力資源的持續、穩定供應密切相關。本文通過分析輸配電和用電工程線路中存在的安全運行問題,圍繞材料質量、環境等方面探究實現線路安全運行的解決途徑,進而提升輸配電線路供電效率和質量,提升電力運維、管理能力。
關鍵詞:輸配電工程;用電工程;線路安全
1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線路安全運行的問題
1.1材料質量的問題
在輸配電工程施工中,材料質量是十分常見的元素,若其質量存在問題,將會對電力運輸工作形成較大危險,影響供電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導致工程出現安全隱患。部分企業為了減少成本選擇質量不好的材料用于輸電,不滿足施工安全需求,從而發生安全運行相關問題。
1.2環境、氣候問題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實際情況具有差異性,環境和氣候條件的不同之處為輸配電、用電工程帶來多種阻礙。若使用不科學的處理方法,會降低線路供電質量,無法滿足人們的用電需要。例如,在深山區域氣候條件較為惡劣,對于輸配電線路運行的不良影響較大,若發生森林火災等問題,會導致輸電線路發生癱瘓、受損問題,無法保障供電安全。
1.3線路維護問題
由于輸配電、用電工程在工作中與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密切相關,因此受到雷擊和繞擊的可能性較高。同時, 部分區域由于地質問題和人為因素,會經常出現塔架基礎損壞、地面下陷等事故,若發生雨水沖刷,極易破壞散水坡, 導致地面塵土下陷,為輸配電、用電工程的線路運行增加安全隱患。因此,線路的保養和管理工作是關鍵,加強線路維護工作能夠提升系統運行的安全性,不過在實際的維護管理工作中,大部分工作人員容易忽視此模塊內容,因此不利于輸電線路的安全運行。
2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線路安全運行解決途徑
2.1加強材料質量管理
其一,在線路工程建設中,施工單位需要認真檢查材料生產廠家的資質條件,檢驗材料質量,使其性能、質量滿足線路建設的條件,并確保材料合格證、出廠證明等手續一應俱全。其二,當輸配電、用電工程投入使用之前,工作人員應嚴格測試材料安全性,提升可應用能力,確保材料質量的安全可靠,避免存在安全風險。其三,在架設用電線路和輸配電線路時,應結合實際情況,定位具體安裝地點,規避污染源。例如,某施工單位在制作 10kV 電纜終端頭時,未按照有關工藝規范進行施工,導致電場分布不均勻,燒毀電纜。
因此,施工單位應加強工程材料驗收管控工作,依據規程和標準完成施工驗收,并加強對質量工藝施工的培訓力度,避免材料質量問題的發生。
2.2對于天氣、環境方面的安全防護途徑
針對天氣條件進行的線路防護工作主要依靠天氣預判、人工作業、設備質量等層面開展。技術人員需要對輸配電、用電工程中的線路進行實時的監測,及時發現質量問題,并妥善解決。以大風天氣為例,該情況容易對線路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造成消極影響,各種人員應提前加固輸電線路和配電工程,防止其出現斷裂故障,提升輸配電、用電工程的抗打擊能力;通過加強桿塔基礎牢固性,使其在強風天氣中保證外形的完好和安全性;增加塔桿數量,提升其穩定性, 起到防風作用,避免因風力過大過猛導致塔桿出現大面積倒塌現象。
2.3線路維護途徑分析
2.3.1加強線路檢修維護
其一,工作人員應全面并科學收集輸配電、用電工程的運行狀態信息,依據這些數據分析電力設備在運行中出現的問題,針對其中的風險要素進行評估,進而科學制定維護、檢修計劃和策略。其二,精準判斷設備檢修的必要性,若無需檢修則系統可以繼續進行工作;若需要檢修則應及時采取相關檢修計劃并積極落實,注意在檢修中側重員工的檢修績效評估,進而提升其工作積極性。其三,工作人員在線路檢修時,應注意遵循相關要求進行檢修。例如,在開展架空送電線路的檢修工作時,工作人員需要區分同塔架設線路、同桿架設線路,對二者進行獨立的分析測評。
2.3.2加強線路防雷和防風工作
首先,在線路架設工作中,盡量采用避雷材料,防止雷擊發生的概率,避免線路被雷集中的機率,科學借助感應電壓完成耦合和分流工作。其次,當桿塔接地后,需要將電阻控制在10Ω 以下,科學預防雷電,優化線路的防雷能力。最后, 建議架設耦合電線,提升輸配電、用電工程的耦合作用,減少絕緣子電壓,達成分流效果。
2.3.3線路絕緣子防污工作
輸配電、用電工程中絕緣子是十分關鍵的材料,其長期在戶外使用,室外的風沙、灰塵、氣體會對絕緣子的表面造成污染,容易積累沙土、污漬,若不能徹底進行清理,當遇到雷雨氣候時,絕緣子表面的雜質會增加其泄漏電流和電導的機率,降低絕緣子自身功能,因此工作人員應對其進行徹底并持續的維護、修理,快速解決此類問題。絕緣子防污工作的技術要領主要包含以下內容:其一,帶電水清洗技術, 能夠徹底全面地清除絕緣子表面的污染物。其二,安設絕緣子電流泄漏監控系統,若出現電流泄漏的問題,該系統會迅速發出警報,提醒工作人員及時清理,形成預警體系。其三, 將硅油、地蠟等物料均勻地涂抹在絕緣子的表面,防止絕緣子表面因為遭遇雨水的沖刷而產生水汽,使裝置過于潮濕, 也能夠避免水流的滲入,有效防止絕緣子的電流泄漏問題, 提升輸配電、用電工程抗雨水能力。
2.3.4加強對線路的維護工作
管理部門應針對輸配電、用電工程構建安全運行相關機制,結合用電用戶的具體情況,劃分用電工程線路、重要的輸配電線路,利用先進的技術措施進行管理,提升輸配電、用電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時,建議增加線路檢修的次數,規定嚴格的檢修流程,針對檢修人員完成再教育工作, 提升其技術水平;針對平時的巡檢區域,需要科學分配檢修人員,并對維保人員完成定期考核,在其心中樹立責任意識, 激發工作熱情。
2.3.5構建信息化輸配電線路安全管理系統
(1)建議在線路規劃層面,借助大數據技術完成分析,如空間負荷預測、用電量預測、多指標關聯性分析等工作。同時,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此技術分析本區域用電量、用電結構、用電量變化、經濟情況,對今后的用電趨勢進行預測。大數據技術還能分析輸配電、用電工程的線路鋪設、行業負荷、占地面積等相關數據,得到路線的空間負荷預測結果。通過獲取時間數據的一致性切片,能夠聯動分析 GIS、OMS等指標。
(2)技術人員需要將輸配電用電工程與自動化技術相結合,優化線路管理模塊,如歷史數據查詢、數據質量分析、斷面預測等功能。基于自動化技術系統自動獲取工程線路的實時運行情況,對其斷面完成分析整合工作。同時,自動化管理系統具備遠程監測功能,可以記錄檢測方法和結果,提升故障的處理效率和診斷效率,實現數據庫檢測數據的互通共享,有效檢測輸配電、用電工程中的多種故障。
(3)故障人員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開發輸配電、用電工程的遠程故障檢測控制平臺,通過健全的數據庫和溝通系統,加強電力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技術和理論交流,借助此系統工作人員能夠及時獲取輸配電、用電工程的歷史維修記錄,為后續檢修工作提供參考價值,并對線路完成遠程檢測, 提升故障處理效率。同時,技術人員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制定快速仿真決策,自動對線路故障進行響應,利用“復反饋” 系統判定并處理技術問題,實現線路運維的預處理過程,為工作人員進行故障處理爭取時間。
3結語
當前輸配電、用電工程線路的安全運行問題較多,對我國電力企業的運營發展構成挑戰。因此,有必要加強保障線路安全性,通過排查故障,結合故障因素采取針對性解決方法進行處理,確保工程和線路運行安全性,突出線路管理的安全性、穩定性,借助現代化技術實現工程線路運檢的標準化、現代化。
參考文獻:
[1]范欣悅 . 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線路運行的影響因素以及管理措施[J]. 中國新通信,2019,21(24):146.
[2]李鵬彪 . 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線路安全運行問題探析 [J]. 中國新通信,2019,21(2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