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升曉
摘要:地方文獻屬于公共圖書館館藏文獻中不可或缺的資源,其有助于本地不同層級領導決策、存史,進一步發揮出對居民的激勵功效。因此,如今各地公共圖書館都極為關注地方文獻研究事務,開始將收集、保存、整理、應用地方文獻,作為自身的重大使命。至于究竟怎樣做好地方文獻的研究和應用工作,具體細節會在后續有序地延展開來。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關注要點;研究方法
引言
地方文獻資源是地域文化的客觀“記錄者”,是對某一地區人文歷史、社會生活和文化記憶等發展脈絡的生動記載,既是公共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開展特色服務的基礎。因此,公共圖書館開展地方文獻資源保護、收集和利用時,要重視對接讀者多元需求,整合優勢地方文獻資源,豐富地方文獻資源的存儲方式與展示形式,為研究、傳承和保護地域文化提供有力支持。
1地方文獻的特征
1.1權威性
在進行地方文獻編撰期間,不管是古代抑或是現代社會,相關從事機構往往都具備較高的聲望地位抑或是專職的。也就是說,由其提供的數據和現象,大多數都是經由實際考察、采訪了解的,擁有比較完整且精準的統計數字,資料內容比較翔實可靠,結構編排也更加科學,在權威性方面能夠有所保障。
1.2地域性
地域性可以說是地方文獻最為基本的特性。地方文獻中記錄的一系列現象、人事物等等,都是處于特性區域中的,且擁有明顯的自然和人文特色。也就是說,這部分記錄內容屬于特定區域中自然、社會環境的歷史和現狀總和。基于此開創了地獄生態和文化的特色,涉及到地理、歷史、民族等多重領域。
2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發展現狀問題
現階段,網絡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率已經非常高了,并基本上在各地公共圖書館中實現了全覆蓋,圖書館的傳統模式已悄然改變,館藏資源的統計與儲備、日常管理服務、服務功能創新應用等都離不開計算機、網絡系統。雖然“網絡化”變革是大勢所趨,但是依然有很多公共圖書館沒有借助這一平臺優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更多的傾向于“形式主義”,只是引入了計算機管理系統與服務平臺。過分依賴自有館藏資源,不去開發新的地方文獻資源,過度重視公共圖書館的傳統服務職能,而不去創新新的服務模式,會讓公共圖書館慢慢進入發展的“瓶頸期”,最后被社會所淘汰。網絡環境雖然能將公共圖書館帶入發展的強勢期,但是如果公共圖書館沒有跟上改革發展步伐,則便會面臨“淘汰”風險,被社會主流文化服務所拋棄。
3公共圖書館開展地方文獻研究工作的合理方法
3.1合理規劃:以科學理念統籌地方文獻資源建設
公共圖書館深化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要堅持數字優先戰略,突出地域性、特色化內涵,通過制定虛擬數字資源與實體紙質資源相結合的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方案,構建多元化的地方文獻資源建設體系,同時堅持立足實際、科學建設原則穩步推進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并綜合公共圖書館的規模和資金實力,制訂科學合理的地域文獻資源建設方案。大型公共圖書館要發揮規模、技術和資金等優勢主動承擔保存地方文獻資源的職責,中小規模公共圖書館則應以地方文獻的數字化存儲、文獻資源流動性展覽為主,確保地方文獻資源的有序建設。
3.2編制更加清晰準確的專題索引目錄,加強咨詢服務
傳統的公共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通常就是進行直接或是間接支持服務。其中前者強調由館員和讀者進行直接交流,提供讀者所需的一系列解答、指導,令其熟悉圖書館的運營流程并獲取適當的閱讀輔導;至于間接支持服務,則主張進行相關的書目與工具書完善,進一步方便讀者日常進行查閱,確保他們及時獲取想要的信息素材。好比說是北京西城區的史志辦公室,決定在1912年的4月啟動《西城革命史辭典》編撰活動,為了更好地迎合主管機構需求,西城區圖書館在提供協助的同時,提供將近一百多個記錄1911年到1949年時間段的史料記錄書刊,包含作者、出版社、書名等諸多重要的信息,為整部革命史辭典編纂提供了關鍵性的線索和文獻素材支持。
3.3增強圖書館和其余地方文獻收藏機構的聯系
負責進行地方文獻研究的機構,不單單包括公共圖書館,還包括檔案館、博物館、方志編撰部門等等,它們各自有所側重和特色,可以透過不同層面來進行有關事物的全貌呈現。所以說,作為公共圖書館,理當主動地和這些機構強化溝通聯系,消除各自為政、長期自我封閉的消極狀態,進一步促進地方文獻資源和人才團隊的全面共享。這類聯合性的地方文獻研究和參考服務方式,主要依靠于網絡進行,同時將地區公共圖書館作為龍頭,進一步聯合其余文獻收藏部門和各領域專家學者的專業力量,從而發揮出更強的資源效能。截止至今,有的公共圖書館已經和本區域的檔案局建立起合作關系,彼此承諾交互式開放的同時,實時性地共享有關資源,進而合作開展區域內的課題服務項目。另外,和國外一些發達的圖書館相比,在地方文獻研究、參考咨詢服務等方面,我國的公共圖書館著實還有很大差距,根源就在于我國公共圖書館欠缺比較專業化的參考咨詢服務團隊。如許多地方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室和參考資料室、古籍資料室合并,其間配備的職員數量不過兩名,實際上進行地方文獻研究的人員只有一名。除了處理好日常開館接待事務外,館員還要進行地方文獻收集、目錄索引編寫、課題服務、講座活動組織,幾乎沒有精力去提升地方文獻的研究和開發水準。因此,今后要著力培養出一批專業能力、職業素養更高超的管理團隊,并實時性組織培訓活動,旨在提升這些從業人員的古漢語功底,確保他們可以順暢、精準性地檢索讀者所需的一切歷史文獻,進一步開創地方文獻研究和咨詢服務的全新局面。
結束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想要處理好地方文獻的研究工作,進一步提供高質量的參考咨詢服務,就需要創建更加可靠的數據庫基礎上,增強專題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明確文獻收錄的范圍,積極地和其余文獻機構進行合作互動,全面引入國外圖書館成功運營的經驗并培養更高素質的館員團隊。。久而久之,開創全新的地方文獻研究和咨詢服務局勢,促進各地特色文化、風俗的可持續傳承,以及旅游事業的深入性運營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唐梅.探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型地方文獻的保護[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2,25(05):86-90.
[2]張玲琳.公共圖書館專題地方文獻工作的特色實踐[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3,14(04):133-137.
[3]王笑飛.淺談中小型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開發基礎建設[J].才智,2015,28(26):15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