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元清
摘要:水稻缽體毯狀育苗就是利用水稻缽體育秧盤育苗,育秧時缽體底部裝入底土,刮平后澆水,使缽體內底土有個下沉量,然后用專用水稻秧盤播種器播種,播后覆土,覆土時使秧盤上部土層連成一片,覆土厚度在0.7cm左右,以便于在起秧時秧盤連成一片,這樣就形成了秧盤下部為缽體,水稻大部分根系在缽體內生長形成缽體,根的上部互相交錯連接,形成毯狀,使秧盤在起苗時不散,這樣就可利用普通的水稻插秧機進行插秧。由于該育秧形成了一個個水稻缽體,插秧機工作時按缽體苗取秧,插秧時傷害不到缽體內的根系,插秧后缽體內的根系可迅速生長,秧苗返青快、分蘗早,水稻長勢壯。由于插秧時按缽體取秧,取秧量準確,漏秧率低,秧苗間均勻一致,從而可形成高產群體,實現水稻機插秧高產高效。
關鍵詞:水稻;育苗;高產
一、水稻缽體毯狀苗的優勢
1、秧苗素質高、不傷根,缽體毯狀苗單位面積播種量少,其個體生長空間大,因而秧壯。
2、水稻分蘗早,且穩升緩落、成穗率高。缽體毯狀苗插秧后分蘗早,低節位分蘗多,分蘗動態相對平緩,呈早發與穩升緩落的特點,高峰苗不高。
3、水稻抽穗后根系活力強。缽苗抽穗期和乳熟期穎花根流量、實粒根流量和粒重根流量均明顯高于常規苗;穎花根活量方面在兩時期均明顯高于常規苗,分別較常規苗高18%和13%。缽苗機插水稻穎花根活量和根流量高,抽穗后仍能保持較旺的根系活力,保證地下部能夠與結實器官更好地協調,進而提高增產潛力。
4、水稻缽體毯狀苗機插株型較好,稈壯穗大粒多,缽苗群體株高較常規苗高,上層葉展開更充分;基部節間更粗壯;缽苗高光效葉片更長,倒一至倒三葉依次較常規苗長1.4%、8.4%和8.2%。
5、水稻缽體毯狀苗抗倒伏性強。水稻缽苗毯狀苗各節間的抗折力強,彎曲力矩大,抗倒伏能力明顯強于常規水稻苗。
6、有顯著的增產效果。水稻缽體毯狀苗較常規培育的水稻秧苗用種量低,播種均勻,成苗率高,由于播種密度大大低于常規育苗,秧苗生長一致,并且長勢壯,插秧時傷秧、傷根率低。根據生產試驗,其產量與常規育苗相比增幅在7.5%—15%,平均增幅在9.2%。目前毯狀育苗產量達到700公斤,按平均增產9%計算,每畝可增產60多公斤。
二、培育水稻缽體毯狀苗的技術措施
要想確保插秧機好用,最關鍵的是如何育苗。難點還是在育苗上,理想的秧苗是即能確保缽體連在一起,缽體間又不能連的太緊。要做好這一點,一方面是取決于育秧盤的設計合理性,另一方面是育苗的技術和苗期管理。
1、配置營養土。 秧盤用土以壤土、粘土為好,要求無草籽、無對水稻有害的病菌,可選用園田土,或旱地土,或山地土,將土曬干(以用手攝土成團落地時自然散開為宜)、搗碎,再用孔徑為5~7毫米的篩于過篩備用,一般按每盤l.6~1.7公斤備土。
2、采用壯秧劑、床土調施劑配制營養土。壯秧劑和床土調施劑含有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及調酸、消毒等化學物質,可將床土的施肥、調酸和消毒工序一次完成。每袋(2.5kg)壯秧劑可拌270公斤床土。
3、選用優良品種。要求品種優質、高產、抗病、抗倒伏、抗逆性強、生育期適宜,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良稻種。 常規稻種子純度不低于98%,凈度不低于98%,發芽率
不低于85%,雜交稻種子純度不低于96%,凈度不低于98%,發芽率不低于80%,種子含水量不高于13%
4、適時確定播種期。根據品種生育期長短、秧齡和計劃插秧期以及當地安全齊穗期確定播種日期。一般氣溫穩定通過5℃、采取保溫措施條件下即可播種。
5、播種量。每盤播種量根據秧盤缽穴數、每穴種子粒數和千粒重確定,以稀播育壯秧為原則。一般每穴內有3~5粒種子為宜。
6、底土控制。為確保缽體能連接牢固,底土應比常規育苗高2毫米。
7、播后及時澆水。可用噴壺澆水或用水管接上噴頭噴澆;但要小水慢澆,以免將種子沖出缽穴。
8、蓋膜 。缽盤育秧與常規育苗一樣在苗床上蓋一層農膜,以利增溫保墑。
9、起盤。插秧時起盤一定要小心,不要將缽盤連接處撤斷。起盤之前確保盤體濕潤,不要澆完水后馬上起盤。
三、推廣水稻缽苗毯狀苗的必要性
1、季節爭工嚴重。用工集中,到插秧季節都想早、快插,雇工插秧費用高,增加水稻生產成本,想解決好這個問題,只有靠插秧機械化。
2、水稻缽盤毯狀育苗優于平盤育苗。缽盤毯狀育苗苗壯,根系發達,不緩苗,搶積溫,產量高,適合水稻產區大面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