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憲麗
胡蘿卜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口感嫩脆、汁多,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國人們對該作物的需求較大,栽培面積也在不斷增長。但病蟲害是降低產量和品質的主要原因。為了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需要明確栽培過程中病蟲害發生的特點,采取綠色防控技術,提高作物栽培的安全性。以往的農業生產活動,多使用化學農藥、化肥,極易造成有害物質殘留超標、農村環境污染等問題,危及到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自我調節功能。對作物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能夠極大地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綜合效益。
一、病蟲害發生類型及特點
1、白粉病
該病多發生在每年的8月~9月,當溫度超過20℃時容易發病,干旱少雨通風不良情況出現白粉病。當植株感染該病時,最開始會侵染下部葉片,癥狀為出現灰白色的粉狀斑點。如果不盡快防治,會使得葉片上的斑點不斷擴大,最終形成大片霉層,并從下部感染到上部,隨之變得枯黃甚至死亡。除了外界環境引發此病外,土壤中氮元素過多、莖葉徒長時,都會引發嚴重病害。
2、黑斑病
黑斑病是胡蘿卜的常見病害,主要危害植株的葉片、葉柄、根莖等部位,一般發生在生長后期。當葉片感染此病后,首先會在葉片的邊緣處出現褐色斑點,周圍還帶有淡黃色的暈圈,伴隨病斑的不斷拓展,會變為不規則斑塊,葉片邊緣部位上卷,并枯黃。周圍環境濕度較大時,葉片上會出現大量的黑霉;染病后的植株根莖和花柄都很容易被折斷,表面還會生長出長圓形、黑色的凹陷病斑。
3、黑腐病
黑腐病發生在作物生長的各個時期,主要侵害葉片、葉柄、根莖、肉質等部位,易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發生,土壤貧瘠、地勢低洼等地區發病最為嚴重。最初發生在葉片,形成黑色斑點后逐漸擴展,發病嚴重時會造成整株葉片枯黃。葉柄染病后病斑為長條狀,根莖上的病斑呈現出梭形。當環境過于潮濕時,病變部位會產生大量的黑色霉層。肉質根染病后,會在頭部產生不規則的圓形黑斑。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理,會使得病害持續深入到內部,最終危害根系,造成腐爛。
4、黃曲條跳甲
此蟲在北方每年可發生3-5代,且世代重疊,危害持續性較大,并且成蟲、若蟲都會給植株造成重大損害。若蟲主要寄生在土中,以啃食根系表皮為生,植株的須根被咬斷不久后,因營養、水份傳輸受阻而發生萎蔫枯死。成蟲則寄生在葉片,以啃食葉片為生,使得葉片出現大量的孔洞,對于幼苗子葉來說,待成蟲啃食完后會造成整株死亡。該蟲害受環境濕度的影響較大,生存溫度為20~30℃,因此秋季病害程度較重。成蟲的啃食性較強,跳躍能力、飛翔能力都較好,有明顯的趨光性,特別是對黑光燈較為敏感。
5、蚜蟲
該蟲害每年可繁殖幾十代,屬于常發蟲害,以春季最為嚴重。若蟲、成蟲會集中侵蝕莖葉內部的汁液,使得葉片干枯萎蔫,發生卷曲變形,持續發展后會阻礙植株的生長。此外,蚜蟲在侵蝕葉片的同時還會分泌蜜露,誘發煤污病,抑制了光合作用的進行。
6、根結線蟲
對于連作地、干旱季節經常感染根結線蟲病,但不利于在雨天活動。該病危害植株的根部,使其發生分叉,根部生長出半圓形瘤子,細根叢形成須根團,分布許多白色的圓形根結,極大地降低了作物的質量和產量。病害較為嚴重的地區,地表以上的植株生長態勢較弱,主要表現為發黃、矮小等癥狀。
7、地老虎
地老虎在全年各個季度均會發生,發生后,幼蟲會侵蝕幼苗嫩葉,使得苗葉發生缺刻喜愛你想。中老齡幼蟲往往會在夜間活動侵蝕地面嫩莖,直至死亡。成蟲晝伏夜出,日間多潛伏在土壤、雜草中,夜間侵蝕植株,具有趨光性的特點。地老虎多生存在潮濕環境。
二、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1、農業防控
一是選用抗性較高、無病害的品種。秋季播種可選用坂田七寸、新黑田五寸參等,春季播種可選用新黑田五寸、紅譽五寸等品種。二是控制病蟲害基數。病害防治應當從源頭開始,便于減少后期防治成本。有條件的地區可采取水旱輪作的方式,也可引入非十字花科作,防止因連作引起的土傳病害。或者使用生石灰對土壤進行消毒;使用藥物對種子進行拌種處理,可消除病菌。三是整地清園。選擇地塊時應當滿足光照充足、地勢平坦、土壤深厚、土質疏松、富含有機質等條件。將畦高做到40cm,畦寬做到65cm,溝底寬度15cm。前茬作物收成后應當盡早清除田間雜草、落葉。
2、物理防控
一是使用黃板誘殺技術。可有效治理白粉虱、蚜蟲等病蟲害,在田間懸掛黃板(應高出蔬菜10~20cm),等到黃板黏住大量的蟲子后便可更換。二是燈光誘殺,對于具有趨光性的病害非常有用,只需在田間安裝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即可,可在夜間開啟。三是制作毒餌進行誘殺,將誘餌放置在胡蘿卜的根部附近便可誘殺成蟲。
3、生物防控
一是性誘劑誘殺,該方法可殺害成蟲,主要是通過干擾害蟲的交配來抑制繁殖數量。二是保護、釋放天敵,益蟲有瓢蟲、蚜繭蜂、赤眼蜂、蚜小蜂、異色瓢蟲等,用害蟲的天敵來治理蟲害。
胡蘿卜栽培病蟲害防治應當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為主,堅持幾大防治手段綜合運用,實施統一組織、高效管控,推動綠色防控專業化、一體化,有效降低病蟲基數,減少或不適用化學藥物,提高農業的病蟲害防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