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福 王金良 朱英英
摘 要:制造業是東莞市的支柱性產業,隨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東莞制造業轉型升級已成為市場競爭趨勢。本文基于SWOT分析方法,對東莞制造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進一步提出其轉型升級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SWOT分析
2019年2月18日,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香港、澳門、廣州、深圳、東莞、佛山、惠州、中山、珠海、肇慶和江門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其中,東莞地處廣州和深圳兩大一線城市之間,屬于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帶,制造業的發展優勢明顯。然而,近年來,隨著發達國家高端制造業“回流”和中低端制造業“分流”的趨勢,處于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東莞制造業的發展面臨困境,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一、東莞制造業的發展現狀
東莞制造業是立市的基礎,“世界工廠”已成為東莞對外貿易的名片。2020年,東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超過1萬家,位列全省第1。同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企業總數超過1500家,且現代制造業基礎較好,2020年先進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50%,增速超過10%,領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時,東莞中小企業數量多、活力強,發展潛力巨大。
二、基于SWOT分析東莞制造業的競爭力
(一)東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競爭優勢
1.區位優勢。東莞處在粵港澳大灣區“A字型”的關鍵連接點,是廣州與深圳、香港之間的交通要道與重要經濟走廊,具有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同時,東莞制造業轉型可對接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制造技術和管理方法,區位優勢明顯。
2.規模優勢。東莞制造業規模龐大,門類齊全,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超過1萬家,擁有工業門類 34 個,制造業涉及紙制品業、皮革及其制鞋業、家具制造業、服裝制造業、塑料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子設備制造業等。
(二)東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競爭劣勢
1.產業層次有待提升。東莞絕大多數制造業主要集中在傳統行業,如家具、服裝、通用設備等。此類傳統制造業對東莞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大,且對資源的消耗多、環境污染較大。其中不乏眾多沒有自主品牌的企業,產業層次有待提升。
2.高端要素集聚不足。東莞常住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不到25%,且東莞制造業科研投入遠低于同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的廣州和深圳。另外,東莞制造業以傳統企業為主,缺少核心技術,且沒有高水平大學或科研機構作為人才力量,高端要素集聚不足。
(三)東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競爭機遇
1.系列政策助力東莞制造。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東莞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為了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東莞市人民政府分別于2020年3月和2021年7月出臺了《東莞市現代產業體系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0-2035年)》和《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東莞市相關政策的出臺,都明確指出東莞未來要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著力打造先進制造示范基地。
2.5G技術引領東莞先進制造。2019年,東莞市工信局出臺了《東莞市加快5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積極推進5G技術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此外,在5G產業方面,東莞擁有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其中,5G產業鏈相關企業超過120家,特別在終端領域,東莞匯聚有華為、OPPO、vivo三大5G手機廠商。
(四)東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競爭挑戰
1.高端制造業“回流”和中低端制造業“分流”趨勢明顯。一方面,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以美、德為首的發達國家掀起再工業化的浪潮,吸引其高端制造業回流本國。另一方面,隨著東南亞國家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東莞中低端制造業企業選擇分流至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國家。
2.國際貿易環境錯綜復雜。一方面,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對我國高端制造業領域實行技術封鎖,加之,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使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逐步抬頭。另一方面,2020年至今蔓延至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阻礙了東莞制造業產品走向全球的步伐。
三、東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對策
(一)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
東莞應牢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制造業發展層次,通過產業結構轉型,淘汰一批效率低下、污染嚴重的制造業企業,加大科技和互聯網的投入力度,與廣州、深圳等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進行深入對接,努力打造制造業先行示范區。
(二)提高人才待遇,加強科研合作
當前,制約東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東莞高素質人才缺口較大,且政府和企業對制造業的科技投入力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為了加快東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東莞應優化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高素質人才的待遇。同時,東莞應與粵港澳大灣區發達城市的科研院校加強合作,形成對口幫扶的制造業產教融合機制,為東莞制造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三)加大科技投入,加強技術攻關
科技創新能力一直是一個國家乃至整個民族發展的根本動力,對于東莞市的制造業企業而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東莞雖然有“世界工廠”之稱,但絕大多數制造業企業處于中低端水平,技術含量不高,且掌握的關鍵核心技術較少。東莞應加大科研投入,借助東莞5G技術優勢,努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制造業企業。
(四)加快“電商+”轉型,實現傳統制造環節的數字化
東莞擁有全國成熟的電商運營環境,其在“十三五”時期,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位居全國第一。為了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東莞可加快制造業“電商+”轉型,努力將傳統制造業與成熟的電子商務營商環境進行深度融合,進一步實現傳統制造環節的數字化。圍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促進東莞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東莞可扶持民間制造企業,借助直播電商的熱潮,打造東莞特色制造產品,提高品牌營銷水平。
(五)把握“雙區”建設機遇,構建“雙城聯動”紐帶
東莞制造業的發展,應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的建設,落實推進灣區職業資格政策,在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等方面放寬對港澳專業人才的限制。同時,還應支持廣州和深圳高端制造業的發展,著力構建“雙城聯動”紐帶,打造雙城經濟走廊。
四、總結
本文運用SWOT分析方法,系統闡述了東莞制造業發展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并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從產業結構、人才待遇、技術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東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路徑。
參考文獻:
[1]李佩娜.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東莞市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01):48-49.
[2]馬清燕,王金良.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運用電子商務提升東莞制造業競爭力的策略研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06):56-57.
[4]張俊.鄭州市制造業轉型升級的SWOT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中),2021(08):55-57.
[基金項目] 廣東科技學院2019年校級重點課題: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運用電子商務提升東莞制造業競爭力的策略研究;廣東科技學院2021年校級青年課題:后疫情時代東莞制造業全球產業鏈地位的升級路徑研究
[作者簡介] 羅福(1994-),男,湖北黃岡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子商務,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王金良(1983-),男,湖北咸寧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朱英英(1998-),女,山西臨汾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