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圣淋
摘要:云南省地理位置獨特,地形相對復雜,氣候類型多樣,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高、范圍廣,且種類較多如地震、干旱、泥石流等,對人們的生活,乃至于生命造成巨大影響。
關鍵詞: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管理體系
一、云南自然災害
云南省是一個高原地區,自然地理環境十分復雜,自然氣候具有多樣性,易發生自然災害。據研究分析,全省突發自然災害呈現特點為分布范圍較廣,發生的強度大,局地損失嚴重;降水在各地區呈不均衡發展,昆明、曲靖、昭通、楚雄、紅河、玉溪、保山等地區是云南干旱易發地[14]。干旱發展呈現階段性,干旱造成的影響大;昭通、東川多發生泥石流災害。云南強震活動主要集中在永善—大關地震帶、通海—石屏地震帶、中甸(今香格里拉)—大理地震帶、瀾滄—耿馬地震帶、騰沖—龍陵地震區、思茅(今普洱)—普洱(今寧洱)地震區[15]。
自然災害的發生是突然的,以至于人們很難迅速作出反應。如地震,就當下的科學技術來說,很難判斷何時發生?在哪發生?發生多大等級?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類是被動,而人們能提前預警的時間長短決定了災害對財產、資源和影響程度。
突發性災害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來的快去的也快,但極具破壞性,短時間內會造成巨大破壞,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影響。如連續暴雨之后,會引發泥石流,而泥石流的發生一般是持續時間段,在能產生高強度、大范圍的傷害。
二、應急物流的相關理論
應急物流,是一種緊急狀態下的物流活動,即在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軍事沖突等突發事件發生時,以保障所需應急物資及時高效到達突發事件發生地為目的的物流活動。
基于云南自然災害的特點,應急物流在緊急狀態下所產生的物流活動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災害發生之前,通過分析以前發生過的自然災害,對物資需求進行預測,繼而儲存足夠的物資,規劃運輸方案;另一方面是指在災害發生后,指揮中心根據受災情況,快速反應,展開救援,選擇最合適的路徑,不斷縮短運輸時間,盡快將物資送達災區。
由于人類無法提前知道自然災害發生地點和范圍,再加上在災害發生以后,房屋、橋梁、道路等被損壞,通訊和交通也因此受到影響,難以準確做出判斷,安排救援。
根據自然災害所具備的特殊性,就需要應急物流在災后,快速有效反應。而由于造成的傷害大且范圍廣,就需要很多的部門參與其中開展救援,特別重要的是,管理者能否通過一個系統平臺提供的有效信息,引導現場救援人員迅速建立現場應急響應系統。
自然災害發生的地點和時間各有特點。為了更好地應對災害,應急物流系統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日常管理階段,根據以往需要的數量建立安全庫存;其次,根據云南省災害風險管理情況,對當地企業應急物資的種類、數量、儲備能力和運輸能力進行預設,使政府與民間組織有效結合。第二階段為啟動階段,根據自然災害是否可預見分為A和B,A為可預見,檢查物資是否滿足,做好社會籌資的準備;B是不可預測的。災后,立即收集信息,預測需求,籌集物資。第三階段平穩運行階段,與第三方物流合作,進行物資的周轉流動。第四階段,災后重建。
三、云南自然災害現有應急物流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方面云南省應急避難場所不夠,相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基層和社區裝備儲備不足。
另一方面,飛機、救援工具、人員裝備、車輛裝備、通訊設施等在應急物流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物流硬件遠遠不能滿足突發事件發生時的即時需求,目前物資仍處于臨時轉移和當地收集的階段[18]。如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11·02”特大自然災害中,前往重災區西舍路鄉的道路受阻不通,且道路狀況不好,在正常情況下,最少也要五個小時才能到達[19]。
災后,快速、及時地向后臺實時發送有關災情的數據、圖像等,在一定程度上對救援效率產生影響。如在8·15云南云龍特大泥石流中,因破壞性大,道路、通訊設施被破壞,人們短時間難以了解災區情況,部門與物流企業之間溝通不暢,增加了指揮難度,影響救援工作。
云南救災儲備中心布局不合理。現有云南省救災物資儲備中心位于安寧市華里山,從合理化的角度看,災害儲備中心應盡量靠近災區,迅速應對災害。當重大災害發生時,快速反應功能將受到影響。
根據當前云南調度配送體系存在分管不健全、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在災害發生后,經常由地方政府或救援部隊發放物資,低效率,低覆蓋。然而,對于邊遠山區的物資配送,信息收集與分析、信息管理和線路整合規劃等都未能做到高效化、規范化和清晰化。一些地區沒有配送中心,只能通過傳統方式運送物資和人員運送,并且如果出現天氣惡劣、道路不通等特殊情況時,導致不能及時變換運輸方式,銜接速度慢,大大影響了運輸效率。云南魯甸地震發生后,道路被破壞,沒有統一指揮調度,交通秩序混亂,至少有4輛救護車受阻,結果傷員無法及時送往醫院。
四、 完善云南自然災害應急物流管理體系的對策建議
根據云南現有機場、火車站、客運站,設計向其他地域輻射范圍更廣的交通運輸網絡線路,修建更多的高速公路,如新昆楚大高速、玉楚高速在建設中,縮短各地之間的時間距離;多地修建鐵路,如玉磨鐵路、大保鐵路、麗香鐵路,它正在建設中,預計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解決了玉溪至磨憨、大理至保山、麗江至香格里拉之間的交通不便利的問題,擴大云南鐵路運輸網絡,實現更大范圍覆蓋。
應急物資的儲備在救援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建立一套完整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在災后更好更快的響應。
第一,救援物資儲備中心的選址。針對各種因素的影響,建立了指標體系,收集相關數據,對各種方案進行評估,選擇最優方案。
第二,轉變物資儲備模式。通過市場與政府干預物資儲備,鼓勵第三方物流參與,在采購與供應方面,根據市場不斷調整儲備,通過建立物流信息平臺共享物資情況,根據需求采購,同時也可事先與大型生產企業簽訂合同,一旦緊急需要物資,企業就按合同以簽訂合同時的價格進行供給,這也可以防止企業在發生災害后乘機漲價,減低成本。
參考文獻
[1]王姝.邯鄲市第三方物流企業應急物流能力評價研究[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2013.
[2]陳慧.我國應急物流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優化建議[J].中國流通經濟,2014,28(08):20-24.
[3]吳昀.商業物流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J].中國商界,2010,(02):201-202.
[4]王宗喜.大力推進應急物流建設與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09,23(07):15-16.
[5]朱力,吳晟.地震災害下應急物流體系構建研究[J].物流技術,2013,32(07):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