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煒華
摘要:基于海綿城市理念進行市政道路設計,需要遵循生態宜居的建設理念,推動城市更好地實現水資源循環使用,進一步創建營造生態宜居的城市。市政道路在城市的建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實現道路暢通和水資源循環利用的基礎設施項目,是保證城市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海綿城市;市政道路;設計要點
引言
海綿城市的建設突破傳統的設計,采用了多種現代化技術,打造生態的市政道路,不僅緩解了城市內澇的問題,而且還實現了對于雨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回收。在市政道路設計中遵循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對于推動城市邁向現代化、生態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基于這種理念必須要深化研究市政道路的設計要點,切實保障市政道路設計符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打造宜居的現代化城市生活環境。
1 設計要點
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基礎上,對市政道路的設計要點進行分析,必須要以實現良好排水效果為出發點,同時又要保證整個道路的建設質量合格、穩定,具有較好的使用效果。要有針對性的進行道路的設計,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市政道路設計應充分結合城市內澇形成的相關特點進行設計,要特別注重低洼地帶,確保內澇的發生概率在基礎建設中不斷降低,避免各個路段積水的產生。同時,除了要設計好路面,還要充分結合蓄水的考慮,在道路市政下面要設置好相關的設施,確保蓄水效果,確保雨水得到有效儲存。
1.1 積極打造智能化的道路綠化帶
基于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必須要密切結合道路設計,要保證綠化帶符合快速排水的特點,有效減少路面積水的發生。城市綠地是市政道路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以往通常采用物理導流的方法進行綠化帶設計,所設計的綠化帶高約25-45厘米,從而實現很好的導流雨水的作用。在實際中,這種設計方法推廣價值低,雨水的導流處理效果不好,綠化帶很容易處于飽和狀態引發倒流的產生,進而會影響到道路的安全性和排水性。另外,這種情況導致雨水流到道路上,也會對交通帶來影響,嚴重威脅到道路上的行人車輛的安全。此外,要注重打造智能化的綠化帶,不僅要實現對雨水的收集,而且要進一步的加強路面的排水效果,借助于相關的雨水收集工具,收集雨水。同時要有效地將這些回收的雨水與生活用水的排水管進行有效的隔離,避免對生活用水的污染。水資源分配和供應矛盾的問題借助于這種方法得到化解。在市政道路建設中,一般選用具有較好的滲水磚等高質量的材料來施工,城市道路建設中,一般選用優質材料如滲水磚等,因此可盡量減少雨水篦子的使用量,在市政道路規劃設計中,不斷減少雨水導流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此外,它能有效降低車輛行駛中的危險。打造智能化的道路,還可以有效地開展網管技術的智能化升級,可借助遠程控制裝置,在雨水篦子前面安裝此裝置,對雨水總量進行判斷。這既能有效地減少人為操作失誤,又能不斷減少工作量,確保方法科學準確。智能設備應用在市政道路設計中還可以有效的對路面進行實時監控,借助于新進的技術在路面的低洼地帶安裝相關的智能感應器,可以有效全面對積水進行監控。此外,在使用智能設備時要密切結合路面井蓋的位置,有效地管理,避免因垃圾堵塞的出現造成排水不及時。
1.2 切實做好邊坡設計
在確保道路安全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好邊坡的特性,有效的減少降水、邊坡流向路面的發生,為了保證這種效果必須要增大邊坡上的植物密度,從而進一步的減少雨水的流動,保證市政道路路面積水不會發生。做好邊坡支護,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市政道路設計應充分考慮市政道路設計的特點,規范科學地進行設計,應當把邊坡支護作為主要的設計內容。邊坡支護常用于城市周遭,當城市周遭發生雨水失控的現象時就可以利用這種方法來有效的防御內澇的產生。邊坡支護分為植草保護和護面墻這兩種類型。護面墻施工方式體現了海綿城市規劃設計的重要結合,在市政道路規劃當中設置滲水層,實現了護面墻進行導流的效果,其安全穩定。對于植草保護這種邊坡支護法,在控水方面不如護面墻效果明顯。當使用植草保護到海綿城市的建設中時,可以實時地掌控了解土地資源情況也能夠有效地增強美觀。但是,植草支護方式在面對瞬間大量的雨水時或者是長期受到雨水的侵蝕時會發生坍塌,安全問題無法保障,為了徹底的消除這一問題發生的概率,我們可以在離路比較近的地方設置擋土墻,這個距離大約控制在35厘米,這樣就能夠有效地降低坍塌等危險事故的發生。
1.3 提高人行道路設計的滲水性能
選擇合適的材料,對于材料的選擇要切實符合海綿城市的特點,相較于傳統的路面所選擇的水泥或者是瀝青,其排水的效果方面不太好,不能有效地降低路面積水,反而會造成路面積水擴大。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必須要注重對材料的選擇,選擇透水性好的材料,確保雨水落入路面能夠快速被吸附,一定要保證地面對雨水的吸收效果和吸收能力。人行道路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的重要建設內容,一般會選擇具有良好的滲水作用的建材應用到市政道路工程建設中,人行道路的載荷數值較小,如果不是受到特別惡劣天氣的影響,一般來說人行道路不會直接影響到城市道路的整體工作效果,對正常的施工干擾小,但是在滲水方面卻具有極好的效果,能有效地處理瞬間大量出水的問題,對于我們完成既定的設計與施工目標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指導雨水的滲流,保證道路的暢通和穩定,應在行車道附近設置碎石溝,溝大約寬35厘米,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實現路基底部碎石滲水層和路面的雨水進行友好的連接,這樣路基區域的具體深度可以更加明確。
2 結束語
海綿城市是未來城市的發展趨勢,它具有較好的吸水蓄水特性,是一種理想的城市狀態。基于此,必須要深化對市政道路的設計,打造符合海綿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不僅要保證雨水的收集,還要實現對生產環境的有效保護。
參考文獻:
[1]嚴偉忠.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市政道路設計要點[J].低碳世界,2021,11(02):199-200.
[2]石華.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市政道路設計要點[J].工程技術研究,2020,5(06):227-228.
[3]李卿.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設計分析[J].山西建筑,2018,44(3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