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



摘要:某公司主要從事米醋、醬油等產品的生產與銷售,該企業所排放的廢水屬于釀造污水,排放水量為60m3/d,其中高濃度水7m3/d,COD≤42000mg/L,低濃度水53m3/d COD≤1000mg/L,經物化+水解酸化+接觸氧化生化處理工藝處理后,排放廢水達到COD≤300mg/L,出水排入城市管網。
關鍵詞:釀造廢水;水解;接觸氧化
1設計處理水量、水質
1.1原水水量:
根據生產規模、工藝和廠方要求,設計規模為Q=60m3/d。為了確保以后生產規模擴大,處理水量留有一定余量。
1.2原水水質:
廢水主要為釀造廢水,設計水量為60m3/h,進水水質如下:
1.3 出水水質
根據廠方要求,出水水質達到以下標準:
2 工藝流程的選擇、確定
2.1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2-1工藝流程圖
高濃度廢水,先進高濃混凝沉淀池,池內加PAC、PAM,將部分有機物以沉淀的形式去除。低濃度廢水排入綜合調節池,高濃廢水經沉淀處理后由提升泵一天往綜合調節池加1m3與低濃廢水混合,均質均量,使混合水COD維持在1000mg/L左右,池內設穿孔曝氣管,防止淤泥沉積。綜合調節池出水經泵提升進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經生物水解(缺氧條件)處理,可使大分子有機污染物小分子化、非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溶解性物質、使難以降解物質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物質,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為后續好氧處理創造良好的生化條件。水解酸化處理后,自流入接觸氧化池,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以附著在載體(俗稱填料)上的生物膜為主,凈化有機廢水的一種高效水處理工藝。具有活性污泥法特點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優點。經過生物接觸氧化,廢水中絕大部分有機物被去除。出水自流入二沉池,經沉淀后,上清液出水進入清水池,清水池出水可達標排放。
高濃混凝沉淀調節池和二沉池內產生的污泥經污泥泵打入污泥濃縮池,后經污泥脫水機壓成泥餅,脫水機壓濾出來的泥餅外運進行無害化處理。污泥濃縮池的上清液和壓濾機的濾下液自流回調節池。
2.2主要工藝單元說
2.2.1高濃混凝沉淀池:加入絮凝劑進行混凝反應,去除污水中微小的懸浮物和膠體溶解性雜質。設計參數:有效容積50m,1座,結構形式:半地上式鋼混結構,主要配套設備:加藥系統2套,提升泵2臺(1用1備),流量:2.5m3/h,揚程:12.5m;功率:0.55Kw。
2.2.2曝氣調節池:主要用于調節水質水量,調節水量平衡,調節水質的波動。池底設穿孔曝氣進行攪拌。設計參數:停留時間10h,有效容積:50m,結構形式:地下式鋼混結構。主要配套設備:提升泵2臺(1用1備),流量:5m3/h,揚程:12.5m;功率:2.2Kw。pH調節加藥系統,數量:1套,配套加藥桶1個、攪拌機1臺,計量泵1臺。攪拌機功率:0.75Kw,計量泵功率:60w,pH計:1套。
2.2.3水解酸化池:廢水中的大分子及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分解成有機酸和小分子化合物,為好氧池生化處理提供可生化性良好的有機酸基質,提高生化處理效率。設計參數:停留時間:26h,有效容積:1300m3,數量:1座,結構形式:半地上式鋼混結構,主要配套設備潛水攪拌器2臺,功率:1.5Kw。
2.2.4接觸氧化池:生物接觸氧化是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復合的生物膜法。曝氣池內設置填料、曝氣系統,由風機進行供氧,微生物部分固著、部分懸浮。設計參數:停留時間30h,有效容積150m3,結構形式:半地上式鋼混結構1座。主要配套設備:風機2臺(1用1備), Q=5.58m3/min,壓力:49Kpa,功率:7.5kw,彈性填料45m3 。
3 運行效果
該工程于2017年4月竣工并進行調試,2017年5月開始24小時連續運行。根據現場調試結果,出水水質全面達標,平均出水COD均小于250mg/L。
4經濟技術指標
4.1 工程投資
該工程總投資為52萬元,其中土建投資27萬元,設備材料及其它投資25萬元。
4.2 運行成本
該工程運行費用為2.49元/m3。
5 結論
⑴ 針對釀造廢水中部分廢水COD濃度高的特點先對其進行混凝沉淀,后進行生化處理,以降解廢水中的有機物。
⑵ 采用物化+水解酸化+高級氧化處理工藝處理其生產廢水。處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質達到企業要求的標準。
⑶ 該工程總投資為52萬元,運行費用為2.49元/m3。
參考文獻
[1]馬承愚,彭英利.高難度難降解有機廢水的治理與控制[M].2版.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9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