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麗冬
如果把“亮劍”精神看作是一種文化,我們就應該看到這種文化的可取之處,使其更好涵養現代企業文化。無論是戰場上的指揮官,還是企業的領軍人物,其本身的思想決定了這支軍隊或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方向。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種內在的文化,即使外部力量也會被這種文化所同化,從而形成新的組織力量。
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化集團)作為曲江新區管委會下屬國有獨資有限公司,為曲江乃至西安市文化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文化集團的發展思路,就是要建設中國文化產業的“巨無霸”、“領頭雁”。這種發展思路也集中體現了曲江的發展特點,例如:曲江精神,就是文化大局、嚴守紀律、勇于犧牲、敢打必勝的“塔山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講,曲江精神也就是亮劍精神。
文化集團的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處處體現著“亮劍”精神。在新時期下,文化集團將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增強持續發展能力,在服務城市發展和功能提升中再創新的輝煌。作為國有企業,文化集團同時兼顧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更需要以企業文化為支撐,打造企業內部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為集團發展提供方向領引和精神動力。為此,本人對文化集團的企業文化建設舉措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找準關鍵,將“亮劍精神”融入企業文化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企業文化的建立首先要與企業發展目標一致,能夠與員工形成一種和諧融洽的氛圍,或者說這種文化首先必須被自己的員工所認可所接受,否則根本形不成文化,只是白紙上的墨跡,再好看也只是擺設而已。文化集團的發展目標,就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影響世界的航母”,這一點恰恰與“走出去”的“亮劍精神”相契合。因此,我們首先要找準企業發展定位,使它與“亮劍精神”相契合,指明企業發展方向。
其次,企業文化的形成也包括相關制度和機制的構建,并且這種制度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著企業文化的整體形態。企業文化是一種看不到的內在精神,這種精神需要外在的機制來表現,但表現出來的不是企業文化,而是人為的制度,所以很多企業所建立的并不是企業文化,而是企業制度。企業文化應該是在沒有任何制度約束下表現出來的一種自覺的行為,而不是由硬件的制度所約束的。文化集團在制度構建上,結合西安演藝集團、新華書店市場改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建立完善董事、監事會議等管理制度,重塑了工作流程、服務標準和考核體系,為鍛造“狼性團隊”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創新管理,將“亮劍精神”與“曲江精神”有機結合
文化集團高屋建瓴、長效發展,堅持“先人一步、高人一籌、贏在眼光、勝在思路”的發展理念,自企業成立伊始便繪制了集團的發展路徑,逐步摸索出文化、旅游和科技“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發展新路子。經過十余年的迭代發展,曲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逐步打造成品質高、生態優、產業強的新曲江,譜寫了一篇自立自強、艱苦卓絕、敢打敢拼的“曲江精神”新篇章。
文化集團高速發展的背后,折射的是曲江人優秀的文化基因,“樂于創造、冒險精神、精益求精”是曲江人秉持的基本價值觀,也是曲江人基本的行為規范;“發展、效率、廉政”是評價曲江人成績的標桿。文化集團業已形成標志性的文化,且文化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奮斗。
在《亮劍》中,也能體現出“曲江精神”的若干元素。人物個性特征與組織文化的形成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通過人物性格的定格表現,凸現整個組織的精神特征。劇中主人翁的精神在組織精神上得到了極好的體現。“亮劍精神”最后成為一支部隊的精神,進而成為了一種職業精神。企業文化的建立同樣也需要這樣的性格彰顯。作為企業的領路人不能沒有這樣的性格,用現代流行的詞叫做“領導魅力”。
分析“亮劍精神”這一文化,可以從一些情節和角落中找到這種文化的組成因素。首先是作為領導者要經常強調“亮劍”,即使是失敗,或者是處于低谷時期也要“拔劍”,把被動的局勢轉變為積極的主動的行為,正像《亮劍》中創造擊敗坂垣兵團的奇跡一樣,這樣才能打造越來越健康的企業文化。
三、直面困難,增強追趕超越的危機感、使命感
如果只是蠻干就失去了意義,還需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實事求是的變通,所以才出現了抗拒命令伏擊日本精英觀摩團的勝利。特別是,要把“亮劍精神”變得可操作化,根據“亮劍精神”進行可操作的訓練培訓,不具有可操作性就是紙上談兵。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完善獎懲和競爭制度,實現“有本事的人吃肉,沒本事的人連湯都沒得喝”,使每個人都有一種危機感。
面對困難,要敢于戰斗,展現永不服輸的精神。市場猶如戰場,戰場上需要亮劍精神,做企業同樣需要。面對著嚴峻的市場挑戰與考驗,我們必須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心。對文化集團努力奮斗的事業方向上,大家最認同的觀點是“持續發展”、“文化與創新”、“社會責任”、“價值實現”及“典范標桿”。對于集團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的貢獻而言,總體上更認同“文化與創新”和“典范標桿”的觀點。對于集團成功的驅動因素而言,大家最認同來源于“擔當”,其次是“責任”、“創新”和“拼搏”,高層還強調來源于開發和學習。對于集團最缺失的精神的問題,總體意見較為分散,“創新”、“激情”和“冒險精神”相對突出。
其次,面對事業,要堅毅執著,體現高度的責任感。我們需要一種堅毅、果敢、鍥而不舍的精神,用百折不撓、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毅力,靠勇氣、靠執著、靠責任去戰勝困難,去完成振興企業的使命。每個人都肩負著責任,責任感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品質。責任感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有責任感的人,踏踏實實,表里如一,不追名逐利,但對失誤、不足卻又不推諉、不塞責。緊要關頭,危機時刻,困難面前,挺身而出的正是責任感強的人。
四、凝聚意志,鍛造立行立改的團隊執行力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滿懷忠誠,表現高度的執行力。忠誠的人令人敬佩,忠誠的人令人信賴。在這個世界上,并不乏有能力的人,那種既有能力又忠誠的人,才是企業需要的最理想的人。企業價值的最終體現需要強大的執行力。對上級的指示、命令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沒有落實,一切都是空談。很多企業的成功,不僅僅是靠創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靠實實在在的執行力。公司制定的戰略方針、工作思路、各種規章制度,我們必須要嚴格地、不折不扣、一絲不茍地執行。
文化集團在企業文化建構上,主張“知、信、行、改”。知:通過宣貫,讓員工了解集團企業文化的形成過程,學習集團企業文化理念體系;通過搭建傳播平臺,優化傳播渠道,組織傳播活動,實現對集團企業文化的認知。信:將集團企業文化融入制度安排,在管理制度中體現文化要求;梳理集團文化的踐行標桿和典型,發揮示范作用。行:通過《員工行為規范》,促進集團管理團隊的行為改進;制定各產業的員工行為規范,明確在企業文化導向下的行為要求,促進員工行為改進。改:建立企業文化評估機制,構建組織文化模型,從創新、支持、規則、目標四個導向,實現對企業文化建設效果的評價,確定集團企業文化建設的薄弱環節和提升方向
面對團隊,要精誠團結,發揮每個人的潛力。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互相配合、團結協作才能取得勝利。一個人拔出的劍是一道劍光,一個團隊亮出的劍則是劍光一片。個人努力如果缺少集體的智慧,便會成無源之水,是很難成功的;同時,沒有個人的努力單純強調集體也是空談。
我們還要利用各種條件,充分調動上上下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出更大更好的潛力。只有這樣,我們的團隊關鍵時候才能拉得出,打得響。如果我們每個員工都能團結一致,將個人的力量有機地凝聚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我們的企業就會立于不敗之地。
從“亮劍精神”看現代企業文化的建立,我們必須認識到企業文化的真正意義。企業組織的文化與任何組織的文化一樣,都是一個從精神到實際的表現過程,而這個過程則是組織文化構建的過程,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不斷地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地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地延伸創造、豐富和完善企業的內涵,形成自己獨特而又可行的企業文化。
2021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