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惠民政策是黨和政府在“執政為民”的基礎上提出的親民政策和愛民政策,其主要內容就是改善和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在基層文化建設中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推動社會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因此,國家要高度重視基層文化惠民演出活動,針對當前開展文化惠民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促進基層文化惠民演出活動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基層文化;惠民演出;親民政策
現如今,為了貫徹落實黨和政府對于文化提出的相應的策略和重要論述,我國各地區逐漸啟動基層文化惠民演出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基層民眾學習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并做好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實現“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的美好畫面。因此,為了提高基層文化惠民演出質量和水平,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用文化提升民眾的道德修養,其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加強和完善基層文化惠民服務體系建設,豐富民眾的文化活動。
1基層文化惠民演出中存在的問題
1.1基層文化服務體系存在失衡現象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民眾生活水平得到明顯的改善,更重視自己的消費質量。這里的消費需求不僅僅是指物質和生活消費,更包含精神文化消費。為了滿足民眾的實際需求,國家逐漸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但是結合現狀我們發現雖然我國各地區具有豐富的文化、旅游、人才資源,但是整體發展還存在著失衡現象[1]。比如,縣及縣級以上開展的文化館、博物館等文化建設面積較小,無法滿足開展大型的文化活動;還有鄉村地區,受到不同客觀因素的影響,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例如,許多鄉村地區為了方便民眾開展日常文化活動,不斷加強鄉村廣場和體育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但是間隔民眾生活區較遠,閑置浪費情況問題比較明顯,場地使用率較低。另外,各地區基層文化服務人員不足、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比較普遍,缺乏專業化的文化管理人員,導致開展基層文化活動在鄉村地區存在管理問題,得不到鄉村居民的大力支持,影響到基層文化惠民演出的順利開展。
1.2無法滿足基層民眾對文化的實際需求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人口數量眾多,其中鄉村人口數量占據我國總人口數量的36.11%,雖然每年文化惠民演出場次各區域接近上萬場,但是和我國多個行政村、自然村相比,基層文化惠民演出實際覆蓋率還不足50%。且對于經濟水平相對發達的地區,更重視文化發展,民眾的文化需求也比較高;反之,對于經濟水平低的地區,當地政府更重視當地的經濟發展,對于當地的文化建設服務不能滿足民眾的實際需求[2]。另外,有的地區政府部門為了提高自己的政績,在基層文化惠民活動中逐漸偏離“民生工程建設”,舉著文化惠民的旗號,大力開展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民間風俗活動;還有的地區利用文化資金修建“龍王廟”等寺廟;還有的地區則成立具有賭博性質的“斗蟋蟀活動”,將基層文化惠民活動搞成文化愚昧人的活動,影響到民眾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
1.3文旅融合發展水平較低
我國個地區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現代文化資源。比如,具有地方特色的京劇、快板、刺繡、美食等等,對此,各地在開展基層文化惠民演出時,會不斷深挖當地的風土文化,以豐富文化惠民演出內容和形式。并且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在開展基層惠民演出時通過直播平臺還可以向外地傳播當地的特色文化,進一步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促進當地經濟水平的提升,形成文旅融合發展的美好局面[3]。但是,部分地區在文旅融合發展中僅僅是單純的將文化惠民演出與旅游景區相結合,將演出地點安排在景區。而演出內容與景區特色不相符,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另外開展基層文化惠民演出活動數量有限,最終無法展現出基層文化惠民演出的真正價值。
2提升基層文化惠民演出價值的對策
2.1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基層文化建設的均衡發展
開展基層文化惠民演出活動需要合理的利用相關的資源。首先,組織當地的文化演出隊伍,利用通訊設備建立省內外互動交流的信息平臺,發揮其資源對接和信息共享的作用,推動基層文化惠民演出活動的順利進行。其次,當地政府部門要以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核心,始終堅持全面、統一、均衡發展的理念,在開展基層文化惠民演出活動時,做好深入基層文化資源和演出場所的調查研究,按照民眾對精神文化的實際需求,實現基層文化建設的均衡發展[4]。最后,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聯動建設,形成工作合力,不斷擴建和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系統建設,提升基層文化惠民服務水平,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還要充分發揮各部門之間的凝聚力、創造力以及影響力,積極爭取基層文化惠民演出項目,提升文化演出的覆蓋率。
2.2增加基層文化惠民演出資金投入,激發基層民眾參與積極性
基層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屬于一項投資金額小但是對文化的傳播和傳承具有顯著的效果,需要相關部門全方位的參與,增加基層文化惠民演出的資金投入力度,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并建立長效的經費保障機制。根據各地區實際發展情況,以及各地民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適當的增加基層文化惠民演出財政投入。比如,對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要制定出相應的優惠政策,吸引當地企業參與文化活動基礎設施的建設,激發民眾參與基層文化惠民演出活動的積極性。另外,加強基層文化惠民演出宣傳力度,引進更多的社會企業加入基層文化惠民演出項目建設中,增加其資金來源,并實現企業文化與基層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2.3實現文旅融合發展,實現鄉村脫貧致富
為了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黨史文化、紅色文化等引進鄉村,豐富基層民眾的精神文化,既要將這些文化資源不斷融入文化惠民演出內容中,還要將演出活動與鄉村旅游景點相結合,實現文旅融合發展,利用“文化+旅游”的積極作用,傳播優秀文化的同時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5]。因此,當地相關部門之間要相互協調,將文化惠民演出內容打造成當地旅游景點的文化品牌形象,為當地旅游景點吸引游客數量,合理的配置相關資源,為民眾創造良好的旅游環境。另外,隨著休閑農業的發展,各地區的鄉村旅游業逐漸轉型發展,為了增強當地鄉村旅游業的軟實力,在基層文化惠民演出中就要展現出豐富的農耕文化,引導民眾在玩樂中感受文化演出的魅力,并收獲豐富的文化知識,更能夠推動當地鄉村經濟水平的提升。最后,根據國家規定的節慶、紀念日,開展相關主題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將當地的旅游資源與風俗文化相結合,比如具有民族風情的歌舞節目、含有正能量的京劇名段《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等,帶領基層民眾學好優秀的中華文化,做好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綜上所述,我國開展基層文化惠民演出活動有利于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是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各地方政府部門要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制定相應的惠民政策和措施,為文化建設提供健全的資金保障機制,不斷優化基層文化惠民演出項目建設質量,充分發揮黨和政府部門的引導作用,從而引導基層民眾積極參與文化惠民演出活動,提高基層民眾的精神文化素養,并促進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史永強.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農業, 2019(7):2.
[2]孟衛東.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新絲路, 2020(18):2.
[3]李桂勇.當前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神州, 2019(19):288.
[4]郭曉紅.當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存在的問題與創新對策[J].戲劇之家, 2020(32):2.
[5]胡婧.當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9,(009):175-176.
作者簡介:譚仕,男,漢族。大專,1972年6月16日出生,廣西馬山人,院校畢業一直從事鄉鎮基層宣傳文化工作30多年,現在職稱是初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