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錕錕
摘要:福鼎白茶,作為一種茶葉飲品,有抗輻射、抗氧化、抗腫瘤等多重作用,其有傳統白茶、新工藝白茶兩種類型。實際加工中,運用好關鍵技術,利于制作高品質福鼎白茶,保持茶香,讓人飲用起來滋味醇甘,不再有苦澀味。本文,將針對福鼎白茶加工中的幾種關鍵技術展開詳細闡述,旨在提高茶葉飲品加工水平。
關鍵詞:福鼎白茶;加工;關鍵技術
白茶,是福鼎市特產,有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多個品種。天氣、場地是影響白茶產量的主要因素。研制白茶時,茶技師們需要嚴格按照質量技術要求進行制作,以提高白茶生產產量。如今,為促進福鼎白茶發展,推廣品牌建設,要不斷提高白茶制作質量,針對其加工關鍵技術展開全面分析,為產業規模擴大奠定良好基礎。
一、開青技術
鮮葉進廠后要求老嫩嚴格分開,及時分別萎凋。萎凋時把鮮葉攤放在水篩上,或把鮮葉放攤于竹簾上,俗稱“開青”或”開篩“。白茶制作中,開青有靜養生息的作用。實際加工中,要充分考慮具體情況,用自然風或冷風對鮮葉進行開青處理,保持其吹風4-8小時,為萎凋工序做好充足準備。開青前,要選擇好鮮葉原料。具體選擇中,要充分考慮天氣情況,在天氣晴好且露干情況下采摘鮮葉原料。同時,要盡量采摘新鮮、勻凈的鮮葉。另外,要以標準化形式采摘不同品種的鮮葉。以貢眉、壽眉福鼎白茶為例,采摘鮮葉時,若要將其加工成傳統白茶,需采摘1芽2葉的鮮葉。在新工藝白茶制作中,要采摘1芽2葉或1芽3葉、1芽2葉或3葉的鮮葉。盛裝鮮葉時,要提前清潔好運輸工具,以防污染鮮葉。采摘完鮮葉后,再對鮮葉進行分級,待分級后,將鮮葉放置在水篩內或晾青竹簾上,使鮮葉芽梢在不重疊的情況下均勻攤上,由此完成開青操作。期間,對傳統規格水篩或者竹簾每次操作中將鮮葉量控制在1.5-2kg,由此達到較好的開青效果。開青后,需將處理后的鮮葉放置在架子上,不可翻動,并置于陰涼處。鮮葉,被采摘后,仍有一定生命活動。但隨著時間延長其葉內水分開始減少。此時,若通氣不良,鮮葉將進入無氧呼吸。無氧呼吸作用下,鮮葉會因溫度升高而變紅、變質。針對這個問題,要以薄攤的方式完成開青工藝,不能讓鮮葉重疊,以保證鮮葉通氣良好。
二、萎凋技術
萎凋,能促進鮮葉形成更多有效物質,讓白茶品質滿足茶客需求。萎凋工藝操作中,需控制好時長,保證其歷時在48-60小時之間。實際加工中,若萎凋時間少于48小時,其茶葉飲品會給人帶來一種青澀的口感。若萎凋時間多于72小時,其會發生黑霉變,影響茶葉飲品品質。天氣,會影響萎凋工藝效果,陽光過于強烈或陰雨天都會影響茶葉品質。針對這個問題,茶技師們通常采取室內自然萎凋方式對開青后的鮮葉進行加工,以控制好茶葉品質。在室內自然萎凋工藝處理中,要選擇一個符合要求的室內環境,在保證室內干凈、衛生基礎上,需選擇一個沒有日光直射的萎凋室。同時,要保證其室內通風良好,溫度、濕度是可控的,以滿足萎凋技術要求。正常情況下,茶技師們在萎凋工藝操作中,需將室內溫度調整至28-25℃之間,并將濕度控制在67%-80%范圍內,以控制好茶葉品質。加溫萎凋,是中、低級白茶生產中常用的一種萎凋技術。白茶生產中,若遇到連續陰雨天,可在室內設置排風設備、加熱管道、萎凋青架等工藝加工所需設備,在溫度是28-30℃、濕度是45%-65%的情況下進行萎凋處理,以縮短生產周期,滿足產量需求。復式萎凋,也是一種常用的萎凋技術,主要是以日常萎凋、室內自然萎凋交替的方式完成加工。整個加工活動中,需選擇陽光溫和的天氣進行工藝操作,并注意將日光萎凋時長控制在2小時以內,再進入室內自然萎凋工藝處理。
三、堆積技術
萎凋工藝結束以后,要“堆積”萎凋適度的萎凋葉,以達到輕微發酵目的,在酶的作用下消除清臭氣,加工出口感良好的高品質白茶。同時,堆積技術,能讓萎凋葉變成深綠、墨綠,使其色澤更佳。堆積過的萎凋葉,梗、葉脈中的水分分配會變得更為合理,令其更富有一定彈性,且變得柔軟。堆積工藝處理中,需選擇一塊地板,在保證地板清潔、干燥基礎上,將需要加工的萎凋葉平鋪在作業區,讓萎凋葉中酚類物質自行氧化、轉化,生產出醇和度更高的茶葉飲品。進行堆積時,要保證萎凋葉已八、九成干。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控制好萎凋葉厚度、程度。其中,在低溫、干燥天氣,除了要保證作業區空氣流通基礎上,要將根據萎凋的情況,其加工時長控制在8-15小時范圍內,且堆葉厚度20cm-30cm。與低溫、干燥天氣不同,在高溫、高濕的天氣下,其堆葉厚度要適當薄一些15cm-20cm。同時,工藝處理時間要在6-10小時之間。另外,在這一道工序中,還要注意考慮萎凋葉含水量。面對含量水較低的萎凋葉,茶技師們可適當延長堆積時間。而含水量較高的萎凋葉,也要適當縮短堆積時間,以保證茶葉品質。
四、烘焙技術
福鼎白茶初制中,烘焙是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是固定白茶品質、色澤、外形、口感,使其符合茶客需求,符合高品質白茶特征。同時,可對萎凋不足的茶葉形成一定彌補作用,達到良好的萎凋工藝效果。因而,在福鼎白茶加工中,一旦出現萎凋不足的情況,不能過早進行復焙,要以2次進行的方式彌補其不足。其中,第一次烘焙時,要將其溫度控制在90-100℃之間,并控制好攤葉厚度。待進行完第一次烘焙以后,對萎凋葉進行攤晾處理。在這個過程中,要將其時長控制在20-30min左右,再進入第二次烘焙。第二次烘焙與第一次烘焙相比,其溫度要低一些,以80-90℃最為合適。同時,對于這道工序,其操作時長要控制在15-20min左右,以達到最佳的烘焙效果。在對萎凋充分的嫩葉進行烘焙處理時,為襯托茶香,要進行70-80℃左右的火功,以將其烘焙至5%-6%的含水率,加工至最佳品質狀態。進行完烘焙處理后,要根據質量要求,撿去黃葉等夾雜物,以相對簡單的撿剔方式加工出高檔福鼎白茶。期間,若要加工低檔白茶,只需撿出非茶類夾雜物即可。
結語:福鼎白茶作為茶客們喜歡的品種之一,是白茶中的優秀代表。為滿足茶客們的喜好,要在提高福鼎白茶產量基礎上優化其品質,把關好開青、萎凋、堆積、烘焙幾個技術環節,并對制作技術進行創新,以從根本上避免不良葉態等問題的發生,打造一個良好的福鼎白茶產業發展環境,提高福鼎白茶產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蔡清平.福鼎白茶初加工的關鍵技術[J].福建茶葉,2014,36(005):33-35.
【2】翁啟交.福鼎白茶傳統工藝的優勢[J].當代旅游,2018,000(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