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發平



【摘要】目的:探究食管裂孔疝采取腹腔鏡引導下修補手術治療對患者預后康復的改善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修補術的6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依照隨機動態將患者均分為兩組,每組各有患者30例,其中接受開腹修補術治療的為對照組,接受腹腔鏡引導下修補術的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恢復狀況、并發癥以及生活質量變化情況。結果: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術后住院時間短、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快,術后鎮痛次數少,組間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觀察組為3.33%,組間差異顯著(P<0.05);術后2年觀察組復發率為6.67%(2/30),對照組為3.33%(1/30),組間差異顯著(P>0.05);術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增加,不過觀察組的增加幅度更顯著,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食管裂孔疝采取腹腔鏡引導下修補手術治療臨床效果確切,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能夠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幾率,降低復發風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食管裂孔疝;腹腔鏡修補手術;預后康復;改善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5.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006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repair for esophageal fissure hernia.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hernia from June 2019 to June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ized dynamics 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reated by control group, the laparoscopic-guided repair w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ing the surgical indexes, recovery status, complica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change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oth groups completed the oper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Less bleeding, short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fast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less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nd significant intergroup differences (P <0.05); controls, 20%, 3.33%, significant (P<0.05), 6.67% (2 / 30), 3.33% (1 / 30), significant inter-group (P> 0.05); two groups., increase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sophageal fissure hole The exact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repair for hernia treatment, small surgical trauma and fast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hich can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duce the risk of recurrence,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has extremely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Fatal hernia; laparoscopic repair; prognosis rehabilitation; improvement effect
食管裂孔疝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主要是由于腹腔臟器、組織通過擴大的食管裂孔疝進入胸腔而導致的疾病,裂孔較小的疝不會引發任何癥狀,但裂孔加大的疝可引發胃灼熱、胸痛、吞咽困難等不適,嚴重者可導致出血、疝囊嵌頓,進而影響到心、肺等其他臟器功能[1]??尊扌扪a術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傳統開腹修補術創傷大,并發癥多,治療的整體效果并不理想。隨著顯微外科的快速發展,腹腔鏡逐漸開始應用于食管裂孔疝修補術中,本文將我院收治的80例食管裂孔疝作為研究對象,探究食管裂孔疝采取腹腔鏡引導下修補手術治療對患者預后康復的改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修補術的6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依照隨機動態將患者均分為兩組,每組各有患者30例,其中對照組有男15例,女25例,年齡45~80歲,均值為(63.11±4.32)歲,病程為8個月~11年,均值為(6.43±1.13)年;觀察組有男23例,女17例,年齡38~79歲,均值為(61.08±4.10)歲,病程為12個月~12年,均值為(6.87±1.24)年。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入選標準
1.2.1納入標準
(1)患者確診為食管裂孔疝,且合并有反流性食管炎[2];(2)患者經過長期內科非手術治療后顯示無效;(3)患者不存在胃潰瘍、慢性胃炎等其他消化系統疾病;(4)患者對于本次研究知情,并積極配合相關研究。
1.2.2排除標準
(1)患合并有急性感染,或者嚴重造血系統原發性疾病;(2)患者合并有嚴重的心肺功能衰竭和腎功能損害;(3)患者患有惡性腫瘤;(4)患者的資料不全,或者依從性差,不愿意配合研究。
1.3治療方法
對照組實施開腹修補術治療,手術時患者取平臥位,并采用硬腰聯合麻醉,麻醉起效后鋪消毒巾,確定患者左胸后外側第八根肋間的位置,并將其作為手術入點進行切皮,在將縱膈胸膜順利切開后,充分暴露出疝囊,然后剪開隔食管韌帶,并充分游離食管和賁門,接著將鈍性分離患者的膈肌腳,并在不結扎的情況下間斷縫合膈肌腳的兩邊,完成上述操作以后采用褥式方法對切斷的隔食管韌帶和膈肌裂孔進行縫合,最后將暴露出來的賁門及食管下端納入患者的腹腔,并結扎處理裂孔內外緣的縫線,最后留置引流管,并關閉切口[3]。
觀察組實施腹腔鏡引導下修補術,麻醉采用氣管插管全麻,患者需取半截石位,然后建立CO2人工氣腹,將腹內壓控制在14mmHg左右,然后需要在左、右鎖骨中線肋緣下、劍突下、左腋前線肋緣下和臍上做穿刺孔,并依次置入Trocar,經臍上套管置入腹腔鏡,并將左鎖骨中線和劍突下套管孔作為主操作孔,而剩余兩孔作為輔助操作孔。然后建立食管下端抗反流活瓣,并在患者肝和胃部的韌帶無血管取進行小切口的開窗,然后對食管側壁和后壁進行游離,接著需要觀察患者食管裂孔的具體大小、疝內容物,并確定疝進入縱膈的具體途徑[4]。接著在腹腔鏡的引導下,通過超聲刀對胸段食管的周圍部分進行解剖,并將疝囊剝離,使得食管裂孔充分顯露出來,接著將疝內容物歸納入腹腔,并在食管的后方位置進行食管裂孔的修補,當食管裂孔疝的長度超過6cm,為了降低直接修補的難度,可以使用V型巴德專用修補片進行食管的修補。接著需要檢查腹腔內是否有活動性出血,然后留置腹腔引流管,完成手術。所有的患者在術后都需要進行常規的胃腸減壓以及補液治療,還需要使用抗生素預防切口感染。
1.4觀察項目
觀察組兩組患者手術的各項指標,具體包括有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以及術后鎮痛次數。術后進行為期6個月至2年的隨訪,對兩組患者并發癥和復發率進行統計。除此之外,還需要對患者術前和術后3個月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具體通過消化病生存質量指數調查量表進行測評,主要包括的內容有自覺癥狀、精神和心理狀態、生理功能狀態以及生活與社會狀態等,每一項的評分分為為0~4分,總分為144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5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1.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 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手術各項指標情況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術后住院時間短,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快,術后鎮痛次數少,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觀察組為3.33%,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比較兩組術后復發率
術后2年觀察組復發率為6.67%(2/30),對照組為3.33%(1/30),組間差異不顯著(x2=0.218,P>0.05)。
2.4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增加,不過觀察組的增加幅度更顯著(P<0.05)。見表3。
3 討論
食管裂孔疝的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升高,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食管裂孔疝的發生率正以令人擔憂的速度快速增長,極大的損害老齡人的身體健康。該病病因復雜,多是因為后天因素引起的,比如肥胖、咳嗽導致的腹內高壓、食管瘢痕導致的食管縮短以及隨著年齡增長,食管裂孔自然擴大等[5]。若患者沒有任何癥狀的通常不需要采取任何治療措施,若出現了反酸、上腹痛、吞咽困難等癥狀時,需要根據藥物或手術治療來控制癥狀。其中手術治療主要針對的是有癥狀持續不緩解或者反復發作的食管裂孔疝,尤其是發生消化道梗阻的患者,但不同的手術方法,治療的效果也存在差異[6]。
傳統開腹手術手術創傷比較大,術中出血量大,術后并發癥多,治療的安全性存在較大的隱患[7]。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和手術器械的飛速發展,腹腔鏡引導下修補術可以說已逐漸成為食管裂孔疝治療的標準術式,作為微創手術,不僅能夠為術者提供清晰的術野,且手術創傷小,術后患者能夠快速恢復,尤其是對于老年人,這一優勢更為明顯,不過該手術也存在操作復雜,難度高等弊端,并且臨床對于腹腔鏡下修補術對于食管裂孔疝患者復發率的影響還存在一定的爭議[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術后住院時間短、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快,術后鎮痛次數少,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果表明腹腔鏡雖然手術操作較為復雜,但是對患者的損傷小,能夠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在兩組并發癥比較中,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觀察組為3.33%,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果說明腹腔鏡引導下修補術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除了手術切口小以外,還可能是因為腹腔鏡為術者提供了更為清晰的術野,確保了手術的精確度,進而減少了不必要的手術損傷。在既往報道[9]顯示開腹修補術和腹腔鏡引導下修補手術治療食管裂孔疝的復發率都接近了10%,而本次研究顯示術后2年觀察組復發率為6.67%(2/30),對照組為3.33%(1/30),組間差異顯著(P>0.05)??紤]和隨訪時間的長短有關,也可能是因為手術操作的完善降低了患者復發的風險。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增加,不過觀察組的增加幅度更顯著,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果說明食管裂孔疝可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通過腹腔鏡引導下修補術治療后,患者的生活質量能夠得到明顯的改善,足以顯現該術式在緩解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方面有巨大的優勢。
綜上所述,食管裂孔疝采取腹腔鏡引導下修補手術治療臨床效果確切,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能夠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幾率,降低復發風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嚴志龍, 陳盛, 洪莉,等. 腹腔鏡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的治療[J].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6, 21(02):99-101.
[2]黃偉, 張明敏, 賈俊奇,等. 腹腔鏡食管裂孔疝修補術38例體會[J]. 中華胃食管反流病電子雜志, 2015, 2(3):138-139.
[3]黎殿德. 腹腔鏡引導下修補手術治療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性分析[J]. 河南醫學研究, 2020, 29(12):2149-2150.
[4]王杰, 羅浩, 王劍,等. 腹腔鏡下Nissen胃底折疊術聯合食管裂孔疝修補術的療效及預后[J].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17, 20(1):58-59.
[5]虞向陽, 何艷舫, 趙鵬, et al. 腹腔鏡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補聯合胃底折疊術對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并發癥的影響[J]. 中國醫藥, 2016, 11(1):67-71.
[6]彭延春, 劉祥堯, 趙司衛. 腹腔鏡食管裂孔疝修補術聯合不同抗反流術式治療食 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比較[J]. 中國內鏡雜志, 2019, 25(004):11-18.
[7]尹興亮. 腹腔鏡手術治療食管裂孔疝的臨床療效,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并發癥分析[J]. 醫藥衛生(全文版).2017,9(17):721.
[8]王春曉. 腹腔鏡食管裂孔疝修補聯合胃底折疊術治療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8, 11(02):64-67.
[9]黃青遠, 張正旭, 侯延君,等. 腹腔鏡手術治療食管裂孔疝45例[J]. 醫藥衛生(引文版).2016,4(1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