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 楊亞蘭

【摘要】目的:觀察個體化健康教育在護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應用療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8例慢性心衰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是否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將分為對照組(34例:未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與實驗組(34例: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癥狀自評表(SCL-90)得分均低于對照組,此外,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心血管病生活質量評定問卷(CCQO)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結論:慢性心衰患者個體化健康教育可顯著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個體化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慢性心衰;應用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012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in nursi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from June 2019 to June 2020 were our subjects. They will b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s (34 cases: not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and experimental group (34 cases: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and compar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elf-evaluation table (SCL-90)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CCQO) scal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P<0.05). Conclusion: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ental stat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hronic heart failure; application efficacy
慢性心衰近些年伴隨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確診率的逐年攀升,正逐漸成為常見心血管疾病,該病對患者生活質量造影的影響大,患者需長期接受藥物對癥治療,此外,由于患者擔憂自身疾病預后效果,易出現負面情緒,近些年,部分醫學研究者提出應用個體化健康教育以提升慢性心衰患者治療效果[1]。本次研究為論證該觀點,比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8例未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以及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慢性心衰患者護理干預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驗組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的34例患者中男(n=18)、女(n=16),年齡區間為:48歲~77歲、平均(61.42±1.52)歲,原發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分別12例、10例、10例、2例。對照組未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的34例患者中男(n=17)、女(n=17),年齡區間為:48歲~78歲、平均(61.41±1.55)歲,原發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分別11例、10例、11例、2例。兩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齡、原發心血管疾病等基礎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本次研究對象均既往有心血管疾病且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發展至終末期,患者確診慢性心衰。排除標準:(1)排除難以正常言語溝通的患者。(2)排除合并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患者。(3)排除無法獨立完成量表測評的患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
行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科學用藥,使患者掌握用藥方法,同時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避免過度勞累,保證每日睡眠,同時根據天氣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物。
1.3.2實驗組
行個體化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護理人員結合患者文化程度開展健康教育,在落實對照組常規健康宣的同時,護理人員可結合慢性心衰相關診療資料以及專家講座視頻資料,使患者通過圖文視頻等獲知性心力衰竭病因、治療方法以及藥物作用機理、注意事項等相關內容。(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關注患者心理情緒狀態,對于躁動、焦慮的患者,護理人員應了解致使患者負面情緒出現的原因,協助患者家屬辦理門規統籌或醫保報銷申請,緩解患者長期用藥產生的家庭經濟壓力。對于對預后效果懷疑、情緒低落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列舉既往遵照醫囑用藥,病情得到有效緩解的案例。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SCL-90量表總指數得分區間在1-5分,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負面情緒越重;借助CCQO量表總分在1-154分,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5統計學處理
SPSS21.0系統處理結果中相關計量數據,(x±s))表示形式的計量數據用t 檢驗,P值<0.05表示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見表1 ,與干預前相比,兩組患者干預后SCL-90量表得分均降低,CCQO量表得分均升高,此外,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SCL-90量表得分低于對照組,CCQO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慢性心衰患者需長期用藥治療,患者往往對自身疾病相關知識了解較少,在長期給藥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負面情緒,而慢性心衰患者常規護理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單純對患者開展用藥指導以及日常生活指導,忽視患者疾病認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疾病對患者心理造成的影響,忽視患者內心情感訴求[2]。個性化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在開展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基于患者個人文化程度以及心理狀態,借助視文圖以及視頻影音資料,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以促使金患者獲知慢性心衰患者相關知識[3]。此外,慢性心衰患者個性化護理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結合患者心理情緒狀態,對患者開展心理護理指導,在拉近與患者距離,使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關心的同時,可疏導患者負面心理情緒,避免患者在長期診療中出現抗拒治療的情況[4]。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心理狀態明顯改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綜上所述,慢性心衰患者個體化健康教育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莊玉琳,賴有蓮,俞曉平.個體化健康教育在護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1):401-402.
[2]黎春華,譚寧.個體化健康教育在護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應用滿意度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81):352-353.
[3]郭小梅.個體化健康教育在護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美學美容,2020,29(22):170.
[4]劉莎.個體化健康教育在護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2):14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