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麗香

【摘要】目的:分析計劃性心理護理對改善結直腸癌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治療依從性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結直腸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給予常規護理)與觀察組(40例,給予常規護理+計劃性心理護理),比照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焦慮分值更低,治療依從性評分也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計劃性心理護理的應用能有效改善結直腸癌患者的心理狀態,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關鍵詞】結直腸癌;計劃性心理護理;SAS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130
相對來說,結直腸癌發病早期臨床癥狀并不明顯,部分患者幾乎感覺不到疾病存在,但也有患者會出現大便性質改變、腹痛、消瘦疲勞等癥狀,伴隨著病情發展,癌細胞會逐漸對周圍組織造成侵犯,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也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1]。就目前來看,多數結直腸癌患者在接受手術后均需要實施永久性腸造口,這會改變患者的排便方式與自身形象,從而對其生理、心理狀態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臨床務必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以避免其因情緒波動較大而降低治療依從性,影響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20年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期間收治的80例結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奇數偶數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男性占24例,女性占16例,平均年齡(63.09±4.16)歲,平均病程(2.85±0.98)年;觀察組患者男性占27例,女性占13例,平均年齡(63.13±4.15)歲,平均病程(2.91±0.96)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經對比發現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采取計劃性心理護理,具體流程如下:
(1)由8-10名工作經驗豐富具有職稱的護理人員與1名心理醫師組成計劃性護理小組,心理醫師負責對護理人員展開一系列心理學知識培訓,確保每名護理人員都能充分掌握基礎心理學知識。在第一次與患者進行接觸時,護理人員可以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對其心理狀態與心理特征展開全面評估,一般來說,這類患者心理狀態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也就是焦慮抑郁型、恐慌型與強迫型。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可以借助相關量表(如SAS焦慮自評表、SDS抑郁自評表等等)來了解患者的焦慮、抑郁嚴重程度,在拿到評估結果后,與心理醫師針對患者個體差異性,擬定適宜的護理流程。
(2)對于焦慮抑郁型患者,護理人員要加強與其之間的交流,選擇其易于接受的溝通方式,來向其講述當前治療方案的優勢、預期效果以及積極配合治療與改善預后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情況允許的前提下,可邀請病情控制較好的患者與其進行交流,講述自己的治療經驗,以緩解患者內心存在的焦慮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對于恐慌型患者,護理人員要著重對其展開健康宣教,并強調我院先進的醫療水平與醫師的精湛技術以及實施手術、放療等治療措施的必要性,給予其悉心的護理照拂,使其懂得造口并不會對自身消化功能造成影響,且只要積極配合治療,生活質量也會得以改善,從而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緩解恐慌情緒。對于強迫型患者,護理人員要對其存在強迫癥狀的主要因素展開分析,在明確導致其存在強迫癥狀的主要因素后,應叮囑患者放松心情,并講述長期情緒緊張對身體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礎上,可以借助放松訓練、音樂療法等方式,來使患者處于放松狀態。
1.3療效評價
(1)心理狀態:借助SAS焦慮自評表與SDS抑郁自評表對患者展開評估,SAS、SDS量表滿分均100分,總分越高心理狀態越不好。(2)治療依從性:下發我科自擬的《患者治療依從性問卷》,滿分100分。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22.0軟件中分析,(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評分也更高(P<0.05),詳見表1:
3 討論
發生于人體結腸與直腸部位的惡性腫瘤在臨床中被稱為結直腸癌,這類疾病非常多見,也被叫作大腸癌,當前結直腸癌的具體發病原因仍舊沒有得出統一結論,但有學者認為,基因突變、超重肥胖、長期抽煙酗酒、飲食不節、有腸息肉病史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率[2]。當前手術仍舊是這類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但患者術后往往需要接受腸造口,其在短時間內可能無法接受,所以存在較為強烈的心理負擔,因此,為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改善預后,臨床在對其開展治療的基礎上,要充分重視其心理護理。
計劃性心理護理指的是護理人員在明確不同患者所存在的心理問題后,合理運用心理學理論與技術,通過語言、非語言溝通技巧,來給予患者充分的人文關懷與幫助,從而積極影響其心理狀態,緩解存在的不良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提高治療依從性[3]。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采取了計劃性心理護理,發現該組患者心理狀態得到明顯改善,治療依從性也更高(P<0.05)。
綜上所述,對結直腸癌患者采取計劃性心理護理,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廖麗華. 心理護理對直腸癌術后患者心理狀態治療依從性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 18(78):278.
[2]趙素芳. 心理護理對直腸癌術后患者心理狀態、治療依從性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 系統醫學, 2017, 2(012):135-137.
[3]劉美花, 劉素珍. 計劃性心理護理對結直腸癌患者心理狀態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分析[J]. 結直腸肛門外科, 2018, 24(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