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林

【摘要】目的:分析診斷顱內神經元腫瘤影像學檢查的效果。方法:本文納入對象為2018年7月至2019年診斷為顱內神經元腫瘤的患者(30例),均給予病理組織活檢和CT、MRI檢查。并對兩種檢查方式的特異度、準確度和靈敏度相比。結果:MRI特異度(83.33%)、準確度(96.67%)和靈敏度(86.67%)均要顯著高于CT(63.33%、73.33%、70.00%),差異顯赫(P<0.05)。結論:兩種影像學檢查在神經元腫瘤均有顯著效果,而MRI診斷更具有優勢。
【關鍵詞】神經元腫瘤;MRI;CT;顱腦;中樞神經
【中圖分類號】R44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164
據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組織學分類,神經元腫瘤主要起源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的腫瘤,包含節細胞瘤,胚胎發育不良性神經上皮腫瘤、節細胞膠質瘤等,顱內神經元腫瘤較少見,關于其影像學改變文獻報道較少[1-2]。為提高對該類腫瘤影像學表現認知,文章現對30例顱內神經元腫瘤患者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納入對象為2018年7月至2019年診斷為顱內神經元腫瘤的患者(30例),均給予病理組織活檢和CT、MRI檢查。男性15例,女性15例,30~80歲,平均(55.10±1.41)歲,患者均存在在嘔吐、惡性和顱內壓增高。
1.2 方法
CT檢查:檢查前4小時告知不可進食,讓其取仰臥位,并叮囑不可隨意移動,掃描位置確定時使用定位片掃描。基線選取眥線,展開橫斷面連續平掃。平掃結束后利用靜脈團注射方式向患者注射碘海醇50ml,在展開靜脈期、動脈期及延遲期增強掃描,完成后24小時內行駛MRI檢查。
MRI檢查,儀器:西門子AVANTO磁共振掃描儀,矩陣256x356,選層厚在6mm,所使用造影劑Gd-DTPA,劑量在0.1~0.2mmol/kg靜脈注射后行使T1W1,主要針對頭部橫斷位、矢狀位、冠狀位。
1.3 觀察指標
將兩種檢查方式準確度、特異度和靈敏度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病理活檢,30例中良性24例,惡性6例。以病例活檢為標準,CT準確度73.33%(22/30),MRI為96.67%(29/30),其中靈敏度MRI為86.67%(26/30),CT則為70.00%(21/30),另外,CT與MRI特異度分別是63.33%(19/30)、83.33%(25/30),MRI和CT相較,MRI靈敏度、準確度和特異度更高,差異顯赫(P<0.05),見表1:
3? 討論
顱內腫瘤患者主要表現出顱內壓升高,出現情感障礙與肢體語言障礙,嚴重威脅到患者生命健康,并且對患者生活造成巨大困擾。神經元腫瘤是由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細胞發展而來的腫瘤,解析包膠質瘤、胚胎發育不良性神經上皮腫瘤和節細胞瘤以及多纖維組織性嬰兒節細胞膠質瘤等均為顱內神經元腫瘤范疇[3]。其中,節細胞膠質瘤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通常病理診斷依靠以下幾方面,(1)存在較好良好分化;(2)包含膠質細胞和神經細胞;(3)具有星形細胞。若存癲癇的青少年,實行CT檢查時,表現出混雜密度,MRTIWI呈現出混雜信號,T2WI為混雜或是高信號。(4)在進行增強掃描時,腫瘤實體呈現出不均勻強化[4]。
胚胎發育不良性神經上皮腫瘤屬于良性腫瘤,生長速度慢,主要成分是神經元細胞和膠質細胞,僅有胡搜阿布為星形細胞[5]。腫瘤癌在皮層中通常顯示為多灶性結節狀生長,多數發現時伴有皮層結構異常和顱骨畸形,同時未有壞死情況,偶有出現鈣化[6]。而胚胎發育不良性神經上皮腫瘤在CT顯示出為具有邊界清晰的低密度病灶,同時可觀察鈣化和局灶性強化,但在低密度腫瘤結節灶和囊腫存在首先,故對該腫瘤應用MRI診斷效果更好,其中,TIWI顯示為低信號,可發現多個小囊狀改變,其腫瘤形態為腦回狀,而在T2WI則能夠發現程度不一的高信號,少數因鈣化而發現混雜局灶性電信號,其中,灶圍水腫與腫瘤強化并不多見,部分腫瘤中可發現顱骨受壓變形[7]。
總而言之,通過對患者實施CT和MRI檢查,最終研究結果呈現,MRI檢查靈敏度、準確度以及特異度均要高于CT檢查,充分表明,顱內神經元腫瘤診斷中,利用MRI與CT均可獲得充分效果,但因MRI診斷價值更高。對此,可優先以MRI檢查。
參考文獻:
[1]何清.CT和MRI對顱內神經元腫瘤的診斷價值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8):53-54.
[2]白旭,張云亭.顱內神經元及混合性神經元-神經膠質腫瘤的MRI診斷[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8,18(12):1345-1349.
[3]郝晶,李坤成,楊小平.顱內神經元及神經元與神經膠質混合性腫瘤的MRI診斷(附8例分析)[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3, 19(10):1382-1386.
[4]王穎,汪文勝,陳新堅,等.顱內神經元及混合性神經元-膠質腫瘤的MRI診斷價值[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1,05(22): 6797-6800.
[5]李子園,管民,史大鵬,等. 菊形團形成性膠質神經元腫瘤的影像學表現與病理分析[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20,19(10):1020-1024.
[6]李海南,王好為,余力,等.彌漫性軟腦膜膠質神經元腫瘤的臨床、病理學特征[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20,17(2):200-204.
[7]陳文,李霄,宋國新,等.伴菊形團形成的膠質神經元腫瘤5例臨床病理分析[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20,36(1):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