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仁龍


【摘要】目的:總結生化標記物對于心肌損傷的檢測價值。方法:基于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接受疾病診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10例進行研究。以臨床資料進行回顧研究。總結常見生物標志物檢驗心肌損傷的靈敏度、標志物特異性。結果:心肌損傷生化標記物的靈敏度較差較大,Pro-BNP的診斷靈敏度最高,同時Hcy指標明顯偏低,相對于其他指標檢測靈敏度存在較大差異,P<0.05;Mb首次出現時間、峰值時間明顯高于CK-MB、cTnI,組間對比有意義,P<0.05;cTnl相對于其他指標的恢復時間更短,P<0.05。結論:生化標志物在心肌損傷患者的檢驗中可以實現對疾病發生與發展表現的準確判斷,和治療效果之間具備較高關聯性,在檢測期間可以達到有效互補,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肌損傷;生化標記物;臨床檢驗;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6.1;R5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172
心肌損傷標志物在臨床中普遍是以發病后6小時內血液水平異常表現為代表特征的標記物,臨床中標記物一般是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紅蛋白(Mb)、肌鈣蛋白I(cTnI)、腦利鈉肽前體(pro-BN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五種類型。對于常見的物種標記物而言其均能夠應用于臨床并且對于臨床實踐可以提供支持,保障后續治療可以保持高度針對性,促使患者的身體狀態得到快速恢復[1]-[2]。對此,為了進一步提高疾病診療水平,本文以對比研究探討生化標記物檢驗應用于心肌損傷的效果。具體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基于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接受疾病診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10例進行研究。110例患者均通過臨床資料確診為心肌損傷。110例患者中男女分別65例、45例,年齡(58.34±7.24)歲,體質量指數平均(21.13±1.42)kg/m2,心肌炎患者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心肌衰竭患者40例。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對研究認可且自愿簽署同意書。
1.2方法
以臨床資料進行回顧研究,110例患者均接受生化標志物檢驗,根據患者心肌損傷明確標志物,普遍采用高靈敏度與特異度的指標。指標需要帶有較長持續時間特征,其常見標志物主要涉及到CK-MB、Mb、cTnI、pro-BNP、Hcy。做好對患者樣本的采集,確保患者在入院后48小時內實行靜脈學采集,并在這一基礎上抽取4ml進行非抗凝處理,將血清進行分離后采用全自動化分析儀進行檢驗。
1.3觀察指標
總結常見生物標志物檢驗心肌損傷的靈敏度、標志物特異性。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應用SPSS23.0軟件進行處理,應用生物學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處理,按照不同資料類型和檢驗目標進行檢驗處理,P<0.05代表數據之間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靈敏度對比
心肌損傷生化標記物的靈敏度較差較大,Pro-BNP的診斷靈敏度最高,同時Hcy指標明顯偏低,相對于其他指標檢測靈敏度存在較大差異,P<0.05。見表1。
2.2特異性對比
Mb首次出現時間、峰值時間明顯高于CK-MB、cTnI,組間對比有意義,P<0.05;cTnl相對于其他指標的恢復時間更短,P<0.05。見表2。
3? 討論
心肌損傷疾病主要是因為水土、營養素而導致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對于心肌損傷癥狀而言不同患者存在不同的生物學特征、組織分布等形成不同的表現,會直接影響最終診斷結果[3]。近些年有研究認為,標記物可以劃分為早期與確定兩種類型。臨床中早期的標記物主要是基于心肌損傷后6小時內患者血液中標志物水平明顯提升,目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早期標志物普遍是以病理過程的早期為主,也就是心肌壞死之前,早期的標志物在應用時可以有效輔助臨床形成對疾病的早期診斷,并為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保障,從而提高臨床診治以及療效評價等綜合能力[4]。
本次研究結果充分證明升華標志物可以有效應用于心肌損傷的檢測,可以有效提高整體診斷結果準確性,可以實現對患者情況的準確評估,可以為患者后續治療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生化標志物在心肌損傷患者的檢驗中可以實現對疾病發生與發展表現的準確判斷,和治療效果之間具備較高關聯性,在檢測期間可以達到有效互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建新,鄭楠,孟祥香,等.比較不同心肌損傷生化標記物檢驗的臨床價值和意義[J].養生保健指南2020,41(24):44-45.
[2]張瑞玲.對比分析不同心肌損傷生化標記物檢驗的臨床意義[J].中國農村衛生,2019,v.11(03):43-44.
[3]姚磊.心肌損傷標志物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的意義[J].實用檢驗醫師雜志,2019,v.11(01):32-35.
[4]盧娟,趙青,徐征.小兒支原體肺炎伴肝損傷與心肌損傷相關生化檢驗指標臨床研究[J].家庭醫藥,2020,000(00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