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梅
【摘要】目的:探討某院藥學干預措施對藥學服務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采取藥學干預后和藥學干預前藥學門診的記錄,對藥學服務人次、咨詢內容等方面統計分析。結果:實施藥學干預措施后咨詢人數等較前增加。結論:該院采取干預措施后提高了患者依從性和藥物治療有效性。
【關鍵詞】藥學門診;干預措施;成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R9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189
隨著新醫改的啟動,2017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關于加強藥事管理轉變藥學服務模式的通知》[1],要求“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以開設藥師咨詢門診,為患者提供用藥咨詢和指導”全國各地的醫療機構陸續開展了藥學門診。該院2016年開設藥學門診,咨詢人數偏低,針對藥學門診存在的問題,藥師采取干預措施。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分別選取干預前2020年1-5月和干預后2021年1-5月藥學門診咨詢記錄,共421例次,其中,男235例次,女186例次,<18歲2例次,18-39歲43例次,40-59歲157例次,≥60歲219例次,肝腎功能不全患者67例次。
1.2方法
咨詢記錄按照患者滿意度、咨詢例次、咨詢問題類型、咨詢藥物品種、藥師服務內容等以exsel表格統計分析。
1.3干預措施
(1)加強宣傳,提高藥學門診知曉率利用院報、院大屏、宣傳單、抖音小視頻等多途徑進行宣傳,提高對藥學門診知曉率。
(2)改善服務模式和流程改變電話和現場咨詢單一模式,積極開展互聯網醫院藥學門診,臨床藥師擁有獨立的患者群。
(3)提升臨床藥師專業素質水平對常見咨詢問題、特殊人群用藥及慢病知識學習,定期考核。
(4)根據臨床需求與呼吸科、內分泌科合作,指導患者吸入劑、胰島素等藥物使用方法。
2 結果
2.1患者概況
干預后總咨詢人數增長35.20%,其中,≥60歲老年人增長較明顯,達38.89%,40-59歲,增長34.29%,患者滿意度提升5.21%。
2.2患者咨詢內容分類
患者咨詢內容數量整體增長40.43%,增長前三位的是藥物用法用量、注意事項及生活方式改變、藥物不良反應及處理辦法,分別是49.33%、45.45%、35.29%。
2.3患者咨詢藥物種類
患者咨詢藥物種類總體增長33.77%,其中抗糖尿病藥物漲幅最大,達41.67%,其次是呼吸系統用藥和抗菌藥物,分別為42.86%和37.50%。
2.4藥師藥學服務
藥師藥學服務數量總體增長38.85%,增長前三位的是用藥宣教、健康宣教和調整用藥方案,分別是46.46%、35.29%、26.67%。
3 討論
3.1咨詢人群特點
咨詢患者主要是60歲以上老年患者,和我國老齡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中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2]一致。干預后咨詢人數總增長35.20%,患者滿意度增加5.21%,說明干預措施實施有效。
3.2咨詢主要內容
咨詢主要內容排名前三位分別是藥物用法用量、藥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項及生活方式,干預后藥物用法用量漲幅最明顯,達49.53%。有調查顯示,約有30%的藥品說明書未注明服藥時間,且有66.8%未注明不受進餐影響[3],患者醫學知識相對不足,對說明書中專業術語理解不一,容易導致用藥錯誤。告知患者服藥時應注意給藥間隔,2-3次/日,盡量做到間隔8-12h服藥,尤其對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質子泵抑制劑藥物,告知患者晨起空腹服藥;PCI術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波立維),波立維調整為氯吡格雷(泰嘉)時,患者仍1粒/次,藥師告知患者泰嘉每次3粒,每日1次,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不可嚼碎、掰開服用,如有牙齦、皮膚黏膜等異常出血及黑便等情況,及時就醫。
3.3咨詢藥物類別分析
干預后總體增長33.77%,咨詢藥物類別以心血管系統用藥排在首位,呼吸系統和抗糖尿病藥物增長最顯著,和藥學門診與呼吸科及內分泌科為合作科室有關。冠心病患者有擅自減量或停用他汀類藥物現象,他汀類藥物不僅可以調節血脂而且還可以穩定斑塊、抗炎、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藥師告知患者若沒有特殊情況應長期規律服用,服藥期間應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及注意肌肉酸痛、乏力、小便顏色改變等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藥師指導初次使用吸入劑和胰島素筆的患者正確使用藥物,并對使用吸入劑的患者,加強漱口指導,防止發生口咽部真菌感染,避免因藥物使用方法不當而影響臨床治療效果。
3.4藥學服務內容分析
干預后總體增長38.85%。世界衛生組織[5]提出,僅僅改變生活方式,就可以避免40%的人患慢性病、60%的人因慢性病而死亡。臨床實踐證實[6],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慢性疾病控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藥師針對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最終提高患者的居家自我管理效果。針對改變生活方式依從性差的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告知其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及對危險因素嚴格管控的重要性,并定期對慢性病居家康復患者進行隨訪,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導。該院實施“4+7”藥品集中采購制度以來,部分患者選用集中采購藥品時會對藥品價格、療效和安全產生質疑,藥師對患者講解“4+7”藥品集中采購政策,是國家為減輕患者藥費負擔,讓人民群眾用上“低價格、高質量”的藥品,有效性和安全性上不存在問題。
隨著藥學學科的不斷發展,用藥的普及,人們對藥物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多,體現了藥師給患者提供用藥指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該院采取干預措施后提高患者咨詢就診率和依從性,保障藥物療效,進一步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關于加強藥事管理轉變藥學服務模式的通知[Z].國衛辦醫發[2017]26號.
[2]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政策解讀[EB/0L].(2019-ll-1)[2020-2-27].
[3]呂莎,嚴希敏.藥品說明書中“服藥時間“項的調查分析[J].中國藥房,2003,4(6):377.
[4]柴微波,周志蘭,李新.某院門診藥物咨詢的帕累托圖分析及改進策略[J].海峽藥學,2021,33(2):123-125.
[5]世界衛生組織.預防慢性病:一項至關重要的投資[EB/OL].(2005-lO-5)[2020-3-20].
[6]王靜波.多學科聯動在社區慢性病管理中的實踐探討[J].特別健康,2021(2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