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焱平
【中圖分類號】R54;R743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228
老年人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容易殘疾,應予以患者及時治療。相關文獻統計數據得出,每天死亡人群中,約1500萬人死因是心腦血管疾病,居于首位。在治療這一疾病過程中,應及時開展急診急救,是關鍵點,有助于患者死亡率明顯下降。分析院前急診急救,在心腦血管患者入院前,應給予患者實施必要醫療救治,均屬于醫院急診醫療服務,包括現場緊急救護、院前出診準備、轉運期間救治監護。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開展急診急救,有助于患者預后效果明顯改善,可發揮重要作用。
1 疾病特征
這一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病因是高脂血癥、血液黏稠、吸煙、高血壓、血管壁平滑肌細胞非正常代謝、動脈粥樣硬化等,患者會發生大腦、心臟、全身組織缺血性疾病或者出血性疾病,這一疾病容易發生,患者容易發生殘疾以及死亡,疾病容易復發,相關醫學統計得出,我國每年死亡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在300萬左右,可對人類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威脅。冬季以及春季交替時容易發生腦出血、冠心病、猝死等情況,患者數量多。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病情進展速度較快,發病較為突然,主要臨床表現是心悸不寧、胸痛、胸悶、胸骨后疼痛、心前區疼痛、心律不齊等,包括心肌梗死、心絞痛,夜間患者加重胸部刺痛感。對于缺血性中風患者來說,主要臨床表現是失語、偏癱、交叉性感覺障礙、交叉性癱瘓、吞咽困難、記憶力下降等,也包括腦栓塞、腦血栓等。
2 心血管疾病治療
包括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脈綜合征、致命性心律失常。
因為心肌缺血,可導致急性冠脈綜合征發生,在患者院前急救過程中,主要采取硝酸酯類藥物,常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聯合用藥的效果確切。夜間10點將以上兩種藥物服用,對比日間服藥,有更高血小板聚集率,將以上兩種抗血小板藥物應用時,可以夜間用藥,效果更加理想。救治過程中,也可應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例如鹽酸替羅非班,可以明顯減弱患者血清MMP-9表達、血小板CD40L表達,可以預防患者心臟缺血事件發生。急救患者期間,若沒有禁忌證,可以將鹽酸替羅非班應用,將患者溶栓治療或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完成,若采用冠狀動脈內注射,與單純靜脈注射進行對比,可將患者術后心肌血流灌注明顯改善。對于高危患者,在開展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前,將鹽酸替羅非班早期應用,或者術前即刻使用,效果良好,可以明顯改善患者術前術后心肌灌注、術前靶血管血流情況。
初始治療急性心力衰竭時,治療措施包括:為患者開展面罩吸氧或者開展機械通氣治療,將靜脈通道開放,然后為患者實施強心劑、利尿治療,對患者血管進行擴張,若患者仍然沒有緩解病情,可實施非藥物治療,例如血液凈化、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等。目前臨床提出一種新方法,即心臟再同步治療,對比心臟再同步起搏器,可以明顯改善患者預后。
對于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而言,治療關鍵是首先治療原發病,然后將患者各種發病原因進行及時消除。臨床廣泛應用胺碘酮,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將胺碘酮增加應用,可獲得明顯治療效果,不良反應明顯更少。臨床應用自埋藏式自動心臟復律除顫器,可有效治療致命性心律失常,可以預防患者發生心臟性猝死。
3 腦血管疾病治療
包括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
因為血壓升高,可導致腦血管破裂,發生腦出血之后,患者腦組織中血腫會將產物分解,將血管活性物質釋放,會破壞患者血腦屏障,加重患者腦水腫,升高患者顱內血壓,導致患者發生局部腦血流量變化。對于腦出血患者來說,在發病前3d,患者會惡化病情,應早期實施治療,利用手術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對比內科治療,臨床療效明顯更加理想。另一方面,實施傳統開顱術,創傷大,患者恢復慢,治療期間,應配合為患者提供內科治療。臨床不斷進展醫學技術,提出微創技術,例如微創血腫清除術,可有效治療腦出血患者,或者應用立體定向軟管血腫吸引術,可以快速定位,對老年高血壓殼核出血患者進行有效治療,患者死亡率會明顯降低,并發癥會顯著減少,有良好遠期預后,會減少患者住院時間。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腦血管疾病的一種,參考發病機制不同,可分為腦栓塞、血栓形成、腔隙性腦梗死等。多數腦梗死患者存在動脈血栓阻塞,腦梗死中,約一半以上是因為血栓形成。急救急性腦梗死患者時,關鍵是可逆性缺血組織治療時間窗,相關文獻提出,延長重組織型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溶栓時間窗時間至4.5h,提示溶栓治療期間關鍵是恢復血流,根據患者情況,應適當放寬基底動脈血栓溶栓治療時間。部分學者將個體化溶栓方案提出,延長部分腦梗死患者溶栓時間窗至9h。將腦梗死患者預后改善后,可將患者缺血區域進行復流,可對患者缺血腦組織進行有效保護,可以再流通患者閉塞血管,會對患者通暢后并發癥發生進行有效預防。
4 院前急救
醫院將急救電話接到時,詢問患者發病大致癥狀、既往疾病史,根據描述,對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心腦血管疾病進行判斷,告知患者將任何活動停止,告知患者家屬基本自救方式,禁止對患者進行搬運以及搖晃。若患者出現腦出血,會發生昏迷,叮囑患者家屬保持冷靜,保證患者平臥,將患者嘔吐物及時清理,若患者有頸椎外傷,應偏向患者頭部于一側,可避免患者發生窒息情況。
在接到電話后,急救人員應第一時間像現場趕赴,迅速趕到后,對患者體征進行立即檢查,涉及心電圖、脈搏、呼吸、血壓等,對患者瞳孔變化、意識狀態進行相應觀察,對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進行了解,保證患者體位合適、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干凈患者口腔、鼻腔內分泌物。若患者昏迷,取下患者假牙,若患者有呼吸功能異常,應開展氣管插管,必要情況下,為患者實施口咽部氣管通氣,為了避免患者因為抽搐而將舌頭咬傷,可將開口器放置在患者口中,及時為患者吸氧,將患者有效靜脈通道建立,若患者高度紫紺、神志不清、痙攣,應即刻開展心肺復蘇,對患者頸動脈搏動進行嚴密觀察,若搏動停止,對患者胸部進行按壓,部位準確,力度適中,急救人員應有充足經驗,可避免急救期間發生失誤,避免患者遭到危險。
轉運途中,為患者實施病情監護以及救治,急救危重患者過程中,應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實施心理護理,將疾病知識詳細講解,消除恐懼,轉運期間,患者家屬需要全力配合。
總結而言,明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院前急診急救要點,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