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回望百年,那鼓起信仰風帆的紅船,乘風破浪,引領航程,初心不改,歷險彌堅。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國家昌盛,人民幸福,這個偉大的時代,預示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必然催生偉大的作品。本期起推出的“經典回響”“紅色家史”欄目,帶領讀者回到那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學作品中,帶領讀者走進那些鮮活地傳承在當代人心間的紅色記憶中,去感受信仰的力量、革命的洪流,去領悟時代的抉擇與家國命運。
本期刊出的小說,多寫平凡生活,貴在有獨到發現,意蘊都是溫暖的。陳年《母親的理想》敘事巧妙,乍一看,這位母親似乎墮入俗套,是要把自己未成之夢想安排給女兒的那種家長。然而,正因她心里一直珍藏著青年時代的理想,便有了一股子使不完的心氣兒,她從現實的壓力下一次次升騰起來,最終以她爭取到的方式觸摸了自己的理想。而恰是這平凡生命的理想和奮斗,支撐了萬千家庭,共同承載了一個需要負重的時代。王文的《晚來欲雨》筆調有些“酷”,充滿了現在與過往的時間交叉、場景重合、心理穿越,表達了一種熟悉的陌生。小說主人公懷念青春,中間卻隔著冰冷的時間;撫摸當下,感受到的是心理的錯位。小說于平淡語調中傳達出冷靜、從容——生活會帶領我們完成每一步的塑造,一步一步有新的發現和成長。杜茂昌《梧桐依舊》似乎在寫老套的辦公室故事,取巧的心機挑戰圓滑的世故。然而,小說在寫到心機男蔡云飛的毀滅時,溢出了深刻的意味。梧桐依舊,反襯出人心的變幻,人性的復雜;對待生活,需要如這梧桐一般,守一種安分與沉穩。楊光偉《最后的回憶》里,充滿了魔幻式的想象,用一種寓言式的結構,演繹了人性在美善與丑惡之間的搖擺、失位甚至狼狽。經過這種奇特的心靈顛簸之后,你會欣然與之達成共鳴:“帶著一顆愉快、健康、積極且高尚的心去生活吧”。
本期“向陽有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代收水費的小人物,他去世后開始被人懷念。人們反思平日里對他居高臨下的抱怨甚至嫌棄,一點一滴地還原了他的隱忍負重、大度無私。小人物賦予生活的溫暖,消解著狹隘,解除了隔膜。亢鳳英的散文《微醺》寫出了女性的細膩酣暢。姐弟把酒淺斟慢飲,醉意源自對父母的回憶。歸途中滿月相伴,更激起團圓與離散的心理沖突。微醺,是情感的釋放,同時也是心靈的探尋……
酸甜苦辣,人間煙火。讓生活保持溫度,讓生命歸于圓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