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夜跑(中篇) 黑 鐵 01
花盆(短篇) 蘆芙葒 01
相向而行(短篇) 夏魯平 01
白瞳(中篇) 羅 維 02
直播(短篇) 喬洪濤 02
鄉間舊聞(小小說四篇) 馮金彥 02
神牛,神牛(短篇) 付久江 03
白云之上(短篇) 徐向林 03
太陽是白的(短篇) 李治邦 03
鹽河舊事(小小說四篇) 相裕亭 03
背沙子的人(短篇) 梁 鼐 04
修復師(短篇) 辛 酉 04
同學宴(短篇) 兵 哥 04
藍調(短篇) 舒怡然 04
洪兆惠小小說四題 洪兆惠 04
他們的戰爭(中篇) 孫焱莉 05
查賬(中篇) 劉 馳 05
白馬故事(短篇) 喬洪濤 05
大河(短篇) 陳 毓 05
東方欲曉(中篇) 王 開 07
走馬“觀花”(短篇) 王 杰 07
曬戲箱(短篇) 郭曉暢 07
八月山楂(短篇) 曾 劍 08
洪水(短篇) 雪 蕻 08
紅領帶(短篇) 閻秀麗 08
白事會(短篇) 狄 青 09
何足道(短篇) 黑 鐵 09
牧馬河之夏(短篇) 鄒世奇 09
歡顏(短篇) 伊爾根 09
火紅的嫁衣(短篇) 曲子清 09
邢東洋小小說五題 邢東洋 09
烏城愛情故事(短篇) 虹 曉 11
以數學老師的方式(短篇) 海東升 11
小耳匠(短篇) 周睿智 11
鳥人 兵 哥 12
鬼臉 孔德林 12
嫩兵 敖 超 12
/于德北小說專輯
比目魚(短篇) 于德北 02
桃花引(短篇) 于德北 02
開啟敘事的無限鏈鎖(評論)——評于德北小說《比目魚》《桃花引》 錢 暉 02
/王懷宇小說專輯
童少六記(短篇) 王懷宇 06
點位(短篇) 王懷宇 06
日常的沉淪與個體的自贖(評論)——論王懷宇的“平安黑土”系列小說張德強 06
/“北2830”小說專輯
古柏芬芳(短篇) 楊家強 06
節日(短篇) 萬 勝 06
疼(短篇) 趙樹發 06
如果夏至(短篇) 張 馳 06
水漬(短篇) 馮 璇 06
2830:躍動的生命之火(評論) 安 勇 06
/牛健哲小說小輯
溶液(短篇) 牛健哲 11
出事(短篇) 牛健哲 11
/阿蒙小說小輯
雞毛信 阿 蒙 12
為李苗畫像 阿 蒙 12
/重現的鏡子
刁斗卷
重現的鏡子(主持人語) 刁 斗 01
誰是讀者(觀點) 刁 斗 01
若有荒誕 必在人間(評論)——重溫刁斗的幾個荒誕故事 郭洪雷 01
小說:虛有世界的奇跡(評論)——刁斗隨筆讀略 牛寒婷 01
刁斗的“腳印”(印象) 馬秋芬 01
圣嬰(作品選讀) 刁 斗 01
鄧剛卷
龍兵過(主持人語) 刁 斗 02
我之創作說(觀點) 鄧 剛 02
“海碰子”三部曲(評論)——關于鄧剛的長篇小說《白海參》《絕對亢奮》《山
狼海賊》肖 成 02
人生海海 以笑相待(評論)——鄧剛小說的幽默特質 喬世華 02
海洋 又見海洋(印象)——從《迷人的海》到《山狼海賊》陳世旭 02
迷人的海(作品選讀) 鄧 剛 02
金河卷
貓眼兒(主持人語) 刁 斗 03
小說之小(觀點) 金 河 03
金河的變革年代(評論) 洪兆惠 03
向那些背影行注目禮(評論) 劉嘉陵 03
流金歲月(印象) 女 真 03
不僅僅是留戀(作品選讀) 金 河 03
馬秋芬卷
白駒過隙或白云蒼狗(主持人語) 刁 斗 04
薄淡最是好滋味(觀點) 馬秋芬 04
風土獨白 靈魂裸出(評論)——馬秋芬小說重讀記 寧珍志 04
演化的跡象(評論)——馬秋芬小說中的女性人物 蘇妮娜 04
我媽馬秋芬(印象) 于 渺 04
張望鼓樓(作品選讀) 馬秋芬 04
馬曉麗卷
云端(主持人語) 刁 斗 05
掛在墻上的布包(觀點) 馬曉麗 05
透視靈魂與尋找家園(評論)——馬曉麗散文閱讀記 劉方煒 05
馬曉麗筆下的罪與罰(評論) 賀 穎 05
泉水時間(印象) 班 宇 05
陳志國的今生(作品選讀) 馬曉麗 05
柳沄卷
瓷器(主持人語) 刁 斗 06
詩歌與詩人是雙向的(觀點) 柳 沄 06
柳沄:“像風那樣隨便” (評論) 丁 燕 06
空著的座位(評論)——柳詩歌的現代抒情 王 波 06
談談柳沄(印象) 張洪波 06
柳沄的詩(十一首)(作品選讀) 柳 沄 06
孫惠芬卷
街與道的宗教(主持人語) 刁 斗 08
讓感覺不死(觀點) 孫惠芬 08
鄉土世界的精神文本(評論)——讀孫惠芬的鄉土系列小說 丁 穎 08
解鎖鄉村肌理(評論)——孫惠芬創作略談 韓文淑 08
關于故鄉,惠芬的出走與回歸(印象) 毛 琦 08
上塘書(作品選讀) 孫惠芬 08
董學仁卷
自傳與公傳(主持人語) 刁 斗 09
焦慮與自我經典化(觀點) 董學仁 09
用某種方式說出這些事情(評論)——讀《自傳與公傳》隨想 趙 勇 09
非虛構寫作與歷史的辯證和超越(評論)——讀《自傳與公傳》 鐘 書 09
董學仁印象(印象) 劉興雨 09
自傳與公傳(作品選讀) 董學仁 09
鮑爾吉·原野卷
野馬分鬃(主持人語) 刁 斗 10
從大自然重返童年(觀點) 鮑爾吉·原野 10
詩意流離的草原牧歌(評論)——讀鮑爾吉·原野札記 聶 爾 10
心靈史與浮世繪(評論)——閱讀鮑爾吉·原野的兩個角度 喬雨書 10
原野概述(印象) 高 暉 10
在熱水遇見詩人安謐(作品選讀)鮑爾吉·原野 10
/重現的鏡子·林建法卷
撕碎·撕碎·撕碎了是拼接(主持人語)刁 斗 11
序言(觀點) 林建法 11
贈林建法(評論·印象) 汪曾祺 11
編輯林建法(評論·印象) 潘凱雄 11
林建法先生在“東吳”(評論·印象) 丁曉原 11
話說林老師(評論·印象) 李桂玲 11
建法,你好嗎?(評論·印象) 王 堯 11
林老師(評論·印象) 何 平 11
一些需要注釋的記憶(評論·印象)——關于林建法老師 周立民 11
論文學創作中的情感活動(作品選讀) 林建法 11
/散文
草明最喜愛的一張照片 卜慶祥 08
連心井 生命井 劉文艷 08
詩詞中的朱德與蘭花 鄭立心 08
筆的故事 趙德志 08
山河依舊思先賢 張映勤 08
諾恩吉雅 高海濤 12
北京:七個瞬間的隨想曲 孔慶武 12
尋跡蘭家大院 花溪水 12
散文四篇 張少恩 12
追尋你 莉 瓔 12
/王陸散文專輯
寧古塔篇章 王 陸 01
哈爾濱風流 王 陸 01
下長白山 王 陸 01
旅順灰 王 陸 01
/“新遼西派”散文專輯
旱地 魏澤先 10
一座城市擁有河流(外一篇) 崔士學 10
青澀小站 袁海勝 10
一個人一坡地 周艷麗 10
大地的呼吸 李廣智 10
一條路能走多久 郭宏文 10
遼西酒事 胥得意 10
倭瓜爬滿院 張福燕 10
回歸泥土 蔡雨艷 10
歸南山 趙海波 10
生命與審視 鄉土與反思(評論)——“新遼西派”散文四人談寧珍志 高海濤 古 耜 洪兆惠 10
/回眸與重溫
又讀劉心武(主持人語) 寧珍志 01
一次“單純的爬山活動”:
《面對著祖國大地》中的自然與歷史問題馮 強 01
難追賈平凹(主持人語) 寧珍志 02
“知識信仰”與“20世紀80年代愛情故事”(評論)——賈平凹《丈夫》重讀 劉新鎖 02
蔣子龍的光芒(主持人語) 寧珍志 03
《人事廠長》與新時期文學的工業話語資源(評論)趙 坤 03
假如路遙調到遼寧(主持人語) 寧珍志 04
后革命時代的浪漫及其終結(評論)——重讀路遙的《風雪臘梅》 唐 偉 04
童年:鄧剛的海(主持人語) 寧珍志 05
“童工”“病假”與“海碰子”的精神世界(評論)——回溯鄧剛的位置 李 陽 05
望著中才走向高處(主持人語) 寧珍志 06
戰爭中的人性探尋與精神超越(評論)——重讀王中才《最后的塹壕》 巫曉燕 06
浩然的“空白”(主持人語) 寧珍志 07
符號的袪魅:從《新婚》看“艷陽天”之外的浩然(評論)劉小波 07
爍爍金河(主持人語) 寧珍志 08
“看得更深一點,想得更多一點”(評論)——讀金河的幾個短篇小說 孫 濤 08
陸文夫《故事法》的故事(主持人語) 寧珍志 09
半瓣巷里的市井百態(評論)——《故事法》與陸文夫的“小巷人物志”畢文君 09
封面遲子建(主持人語) 寧珍志 10
在寒冬仰望人性的星空(評論)——重讀遲子建短篇小說《紅罌粟小院》和《羅索河瘟疫》遲曉旭 10
陳忠實的實(主持人語) 寧珍志 11
猜度陳忠實的秘密及其他(評論) 陳 誠 11
見馮驥才的兩三面(主持人語) 寧珍志 12
荒誕意識與社會風情畫的糅合——由馮驥才哈哈鏡想到的 盧 楨 12
/晚清遐思錄
遲到的聲音——甲午一百二十年祭 侯德云 03
聽吳漁川說“庚子西狩” 侯德云 04
慈禧四題 侯德云 05
遺落在日本的甲午戰爭碎片 侯德云 06
/書頁折痕
為遠去的閱讀拼貼出的年輪剪影 劉恩波 03
“詩神加冕之夜是寂靜的”——我的讀詩記 劉恩波 04
為生命而讀 劉恩波 05
被抵押的生命激情 劉恩波 07
重溫是為了經久地見證 劉恩波 08
隔世的傳唱 劉恩波 11
人生一半詩一半 劉恩波 12
/詩歌
楊克的詩(組詩) 楊 克 01
假如秋風再起(組詩) 唐 政 01
中國桃花(組詩) 項建新 01
關于糧食(組詩) 布日古德 01
大自然筆記(組詩) 亞 楠 02
大雪讓一棵樹埋下三千伏兵(組詩) 唐成茂 02
劉一秀的詩(組詩) 劉一秀 03
如果燈火再亮一些(組詩) 陳克鋒 03
好的事情就多重復幾遍(組詩) 唐 政 03
嚴力的詩(組詩) 嚴 力 04
洞悉天賦是件很有想象力的事(組詩) 丫 丫 04
王登科詩七首 王登科 04
屋頂已高過喇叭了(組詩) 馬 興 05
龔學明的詩(組詩) 龔學明 05
看見滿天極美的繁星(組詩) 王文軍 05
施展詩歌六首 施 展 05
駝背的父親躲過了那么多的槍林彈雨 (組詩)——獻給孩子們 麥 沙 06
人間的什么值得上天俯瞰(組詩) 高鳳超 06
苦難(組詩) 李聿中 06
林聲詩詞七首 林 聲 07
孟繁華詩詞三首 孟繁華 07
三靖閣記 葛海鷹 07
盧衛平近作十二首 盧衛平 10
孫大梅詩歌十二首 孫大梅 10
無人區(組詩) 張慶梅 10
李皓詩七首 李 皓 11
鄭春詩九首 鄭 春 11
格局研究(組詩) 李日月 11
秋風中的野菊花(組詩) 包 苞 12
柏堅的詩(組詩) 柏 堅 12
大地(組詩) 項建新 12
/鉆石與鐵銹
加布里埃爾·香奈兒:一個孤獨女人的故事蘇蘭朵 01
茨維塔耶娃:形單影只地愛,單槍匹馬地恨——以帕斯捷爾納克為線索 蘇蘭朵 02
/小說家與小說觀
“未知并不會在知的面前相形見絀”——卡內蒂的小說
及思想王威廉 陳培浩 01
新小說:世界存在著,如此而已?——關于羅伯-格里耶的對談王威廉 陳培浩 02
一種更透明的文學在全球旅行——村上春樹及其“當代性”王威廉 陳培浩 03
小說的幽靈與十字路口的可能性——關于奧爾罕·帕慕克的對話王威廉 陳培浩 04
/理論
“殘酷敘事”的倫理和情懷——西元戰爭小說一種解讀郝朝帥 01
作為事件的愛情——論鐘求是的小說《等待呼吸》 賀 江 02
都市生存圖景與精神困境——津子圍職場小說簡論 冀東艷 02
詩外文章“詩”“思”“史”——讀王充閭新著《詩外文章——文學、歷史、哲學的對話》彭定安 03
漫長的在場——讀王陸散文 趙冬妮 03
逃離、成長及家庭:
孟小書小說《塔卡》的多重敘事主題張 凡 何 倩 04
從受難者到啟蒙者——張賢亮“傷痕小說”論 張 欣 05
評吳文莉長篇小說《葉落長安》及其女性力量王云霞 韓春萍 07
歷史使命、文化想象與主體經驗——以李云德《沸騰的群山》討論為中心朱 彤 08
革命生涯藝苑情 頌揚獻黨訴生平——讀林聲同志巨著詩書畫陶藝匯編《頌黨百齡》彭定安 11
反思:站在時代的高度——評老藤新作北地 疏延祥 12
/話劇文學劇本
北上 津子圍 李景陽 07
/東方紅——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輯
編者的話 07
共產黨來咱們就有活干了(特寫)原載于《文學戰線》1949年3月第二卷第一期李默然 07
共產黨引我見青天(詩歌)原載于《東北文學》1954年6月號公 木 07
一個黨員的手(詩歌)原載于《處女地》1958年第七期呂 遠 07
火光中的歌(長詩節選)原載于《文藝紅旗》1959年第六期顧 工 07
頌歌(長詩節選)原載于《文藝紅旗》1961年第七期李 瑛 07
/遼寧省高校學生“繼承傳統 面向未來”詩歌征文
紅船(組詩) 程 渝 08
到延安去 王 超 08
河之上——獻給建黨百年華誕 蘆 婧 08
心愿 劉博宇 08
理想之歌 李天巍 08
蘭州敘述 羅 敏 08
百年追光 王長圓 08
黨旗飄飄 王馨卉 08
桑杰曲巴的新年(外一首) 朱 彤 09
相逢在第一百個仲春 熊一寧 09
我們與加勒萬河谷的距離 王雨欣 09
紅霞 周書冰 09
斷橋上的遐思 張子嫣 09
同一片星空下的告白 宋 佳 09
你 陳子渝 09
我的中國 于北溟 10
相約 阮龍龍 10
且聽龍吟 金思宇 10
土地的獻禮 劉巧妮 10
繪卷者 黃子芯 10
火種者 許夢琦 10
尋 于麗茹 10
神鳥 王子昂 11
守候 初 迪 11
大多數 韓珊珊 11
家 趙晉輝 11
她 全登杰 11
穿越荊棘 黃 宇 11
春節片段 張世瑋 11
/《鴨綠江》創刊七十五周年專輯
鴨綠江:十七年的文學選擇 馬 琳 12
開拓一條文學青年自學成才之路——鴨綠江函授創作中心六年工作 于成全 12
鴨綠江與路遙 姜紅偉 12
/消息
馬興詩歌研討會在沈陽舉行 王 波 05
/本刊啟事
遼寧省高校學生“繼承傳統 面向未來”詩歌征文啟事06
遼寧省高校學生“繼承傳統 面向未來”詩歌征文啟事07
遼寧省高校學生“繼承傳統 面向未來”詩歌征文啟事08
遼寧省高校學生“繼承傳統 面向未來”詩歌征文啟事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