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陳振林
一篇記敘類文章,以敘述的表達方式為主。多個敘述段落,組成了一篇完整的記敘文章。如何使敘述段落更有活力、更為精彩?可以引用一兩句妙語,發揮點睛之作用,讓整個段落富有生機。
可以用議論或抒情的句子點化全段。
對于表達一個觀點或抒發某種情感的敘述段落而言,不如直接用上議論或抒情的句子來點化全段。如楊朔先生的散文《荔枝蜜》,倒數第二段的文字是這樣的:
“透過荔枝樹林,我沉吟地望著遠遠的田野,那兒正有農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們正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著生活的蜜?!?/p>
文章直接用議論句子“他們正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著生活的蜜”點化全段,贊美了像蜜蜂一樣的農民。
可以用文中人物的話語轉述點醒全段。
如果覺得直接議論或抒情有點直白,那么可以借用文中人物的話語來點醒全段。如下文《西江月》中,最后確定提拔王西江為副總的理由,就是借用了董事長李高明的話語:“桌子的右上角擺放著一盆蘭花,是蕙蘭……還掛了一幅畫,名《西江月》。畫上,一座山,一條江,一輪月。”所傳達的意思簡潔明了,自然流暢。
可以用景物描寫的句子點開全段。
當敘述段落表達的意思不大清楚時,可以借用景物描寫的句子來點開全段。如彭荊風先生的名篇《驛路梨花》,開頭就直接進行景物描寫:“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边@景物描寫,既是點開全段,更是點亮全文。下文《西江月》中,“一座山,一條江,一輪月”的景物描寫雖簡短,卻有力地刻畫出了一個人內心的精神。
◎文章鏈接
西江月
□陳振林
李高明董事長這回遇到難題了。
說是難題,其實也簡單,高明公司準備提拔一個副總,分管市場銷售。這個副總將從中層干部中產生。
公司人事部主管陳然對符合條件的中層干部認真進行了篩選,有八位中層干部入圍。然后,公司召開了競聘會,八位中層干部上臺演講,由公司領導層評分決定。可是,有些奇怪的是,前兩位得分最高的中層干部所得分數居然完全相同。這兩位,一位是公司辦公室主任李一,另一位是公司生產部主管王西江,都是高明公司的得力干將。
競聘會當然沒能有最終結果。公司人事部只得將這“球”踢給了董事長李高明,讓他來做出選擇。李高明其實也不能立即做出選擇,因為這辦公室主任李一,協調能力是沒人能比的,那個生產部主管王西江,為公司的發展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在董事長李高明自己的心里,是特別喜愛這兩個下屬的。有人建議就提拔兩位副總,但李高明搖了搖頭,因為提拔副總是公司高層集體做出的決定,這是不能隨意更改的。
李高明想了想,吩咐人事部主管陳然再對這李一和王西江的經歷做一番調查,將調查情況迅速上報。李高明特別交代,陳然去他們倆的家時得拍幾張照片來看看。陳然知道,李一住在龍灣新城小區,王西江住在西江產業新城,但他不知道,李總讓拍照片是什么意思。
第二天,調查情況報上來了,照片也拍來了。讓人覺得有些驚訝的是,這兩人是大學同學,同樣學的是軟件設計,之后,兩人同時進入高明公司。
看到情況報告,李高明心里也笑了。
他立即將人事部主管陳然叫來,遞給他一張紙。陳然一驚,因為紙上赫然寫著一個名字:王西江。
“那就是王西江了。您為什么這么快就得到答案了呢?”陳然問道。
李高明微笑著,反問了陳然一句話:“你去過他們兩人的家吧,覺得有什么不同呢?”
陳然當然不明白。他確實去過王西江和李一的家,知道他們家里的情況,可就是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他將那幾張照片又仔細琢磨了一番,王西江住在西江產業新城,那兒藍天白云確實漂亮,還有,就是他家中書房里的桌子上好像多了一盆花草,掛了一幅畫。
可是,這就是決定讓王西江升任副總的理由嗎?陳然更不明白了。他也不敢去向董事長李高明追問理由了。接下來的幾個月,升任副總的王西江果然沒有辜負董事長李高明的厚望,全力拓展市場,將公司的市場銷售額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終于,在高明公司的新年酒會之后,陳然看到董事長李高明的心情很好,忍不住問了一句:“李董,您能告訴我當初選擇王西江的理由嗎?”
李高明哈哈大笑:“要問理由???理由很簡單啊,他住在西江產業新城,那里雖有林立的高樓與繁忙的街道,但更多的是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和諧相融。能有這樣的居住眼光,了不起哩。他家里的書桌,文件資料整理得整整齊齊,辦公用品以及茶杯都擺放有序,桌子的右上角擺放著一盆蘭花,是蕙蘭,蘭花花缽,也是青花瓷的樣式。他的辦公桌后,還掛了一幅畫,名《西江月》。畫上,一座山,一條江,一輪月?!?/p>
陳然似乎聽懂了。
董事長李高明繼續說:“這蘭花,你應該是知曉它的品質與精神的吧,耐寒,清香。詩仙李白也有詩句說‘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一幅《西江月》,暗含其名‘西江’,也喻其心,意境清高。一個在工作之余,仍然還愛著蘭花愛著畫的人,他的品德、他的能力是不用懷疑的啊?!?/p>又有好幾個人走過來碰杯,董事長李高明聲音大了一些:“知道嗎?一個人生活著,不只是有工作,只有工作那不是真正的工作。一個優秀的人才,他應該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時,從這個人的興趣愛好之中,我們是可以看出這個人的品德與能力的。我剛剛大學畢業的那會兒,也是迷上了畫畫,畫山水畫,畫的是大氣磅礴的那一種……”
作家的話:
為了確定一個副總的人選,董事長李高明獨辟蹊徑,看重的是這個人的業余愛好,從業余愛好中看到這個人的精神世界。最終,愛好蘭花和畫作《西江月》的王西江被選上了。而對蘭花和畫作《西江月》的解讀,就成為全文的亮點。怎樣解讀而出彩?作者借文中人物的妙語,借簡短的景物描寫,輕松地點亮了段落,點亮了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