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頤斌,楊建磊,王偉鋒
(正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0)
五氯酚酸鈉是一種有機氯化學品,其價格低廉,曾在世界范圍內廣泛使用。20 世紀五六十年代,血吸蟲病肆虐橫行,我國曾將其大量用于稻田、池塘及河流中清除釘螺、防治血吸蟲病,它對螞蟥、蟛蜞、果樹害蟲、真菌、細菌等也有殺滅功能,還可作為木材防腐和農業除草劑,用途廣泛[1]。五氯酚酸鈉具有較高的水溶性,容易以水為載體廣泛地擴散,對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進入飼料用植物中,通過食物鏈蓄積在動物體內,殘留在食品中[2]。
五氯酚酸鈉化學性質穩定,在環境中降解緩慢,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三致效應,能抑制代謝過程中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可造成動物肝腎及神經系統的損傷。長期食用檢出五氯酚酸鈉的食品,可能會對人體的肝、腎及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3]。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早已將五氯酚酸鈉列為可疑致癌物質,并限制其使用。我國2002 年將五氯酚列入環境優先監測污染物黑名單,禁止在水生動物養殖中使用。2020 年食用農產品市場監管部門抽檢不合格結果的的畜禽類禁用獸藥中,五氯酚酸鈉檢出32 批次,排名第2,超標的風險隱患仍然較高。
近20 年,食品監管部門持續關注五氯酚酸鈉,所有食品動物嚴禁使用五氯酚酸鈉,動物性食品中也不得檢出五氯酚酸鈉(見表1)。同時中國農藥信息網也未查到經過批準的五氯酚酸鈉相關農藥,種植、養殖環節均不得使用五氯酚酸鈉相關產品。
近年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農業農村管理部門也始終高度關注五氯酚酸鈉的超標情況,持續監控畜禽肉及副產品、水產品的五氯酚酸鈉指標。2019—2021 年監管部門五氯酚酸鈉風險監控相關文件如表2 所示。

表2 2019—2021 年監管部門五氯酚酸鈉風險監控相關文件
目前五氯酚酸鈉相關的主要檢測標準有4 項,如表3 所示。但沒有統一的植物基、飼料基的五氯酚酸鈉檢測方法,無法對相關產品進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檢測。

表3 五氯酚酸鈉相關檢測標準
五氯酚酸鈉存在安全風險,監管部門也持續對其進行監控。有研究表明,除畜禽肉及副產品、水產品,5%食品用紙制品中也有五氯酚酸鈉檢出[4]。檢出原因可能是①為控制水草,消滅釘螺、螞蟥等有害生物,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違規使用相關獸藥。②畜禽養殖場圈舍消毒,動物吸入或接觸進入體內并殘留。③因污染水源,進入食物鏈進而污染食品。④種植環節被污染,導致農作物被污染、飼料被污染,進而污染食品。
(1)管理角度。持續規范農業投入品的生產、經營、使用,從合規性角度避免五氯酚酸鈉進入食品鏈。同時要加強監督抽查力度,發現問題務必追根溯源。
(2)技術角度。①加強檢測,關注水、農作物、飼料、食品,確保食品鏈的每個環節風險可控。②技術替代,使用相關的低毒低殘留替代藥物,如生石灰、漂白粉,二氯異氰脲酸鈉和三氯異氰脲酸等。③方法開發,開發植物、飼料等基質中五氯酚酸鈉的檢測方法。
一定劑量的五氯酚酸鈉對人體健康有不利作用,國家已經禁用該物質。從合規性角度,企業應保持自律、國家做好監管;從技術角度,應加強檢測、技術替代、方法開發。同時,目前檢測方法已比較先進,1.0 μg/kg 的檢出限已非常痕量;建議評估風險并參考國際慣例,制定統一限量標準,持續提高行業安全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