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掌明
(上海市浦東新區氣象局,上海 201399)
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環境組成部分,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近百年來,氣候變暖以及暖冬被普遍關注,關于氣候變化的研究逐漸增多,氣候學家對我國近代氣候變化規律進行研究認為,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升高明顯,降水呈減少趨勢[1-2];上海奉賢地區2000年以來暖冬氣候趨勢較為明顯[3]。
惠南鎮地處浦東新區東南部的濱海地帶,比鄰上海臨港開發區,因位于長江三角洲東緣、北亞熱帶南緣,具有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氣候特色,既有海洋性氣候特色,也有亞熱帶季風氣候特色,氣候溫暖濕潤,溫度和降水變化基本同季,但氣候年際變化較大,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比較頻繁。因此,探明該鎮氣候變化規律具有重要的意義。利用浦東惠南氣象站1956年建站以來的氣象觀測資料,分析1956—2020年全年和各季氣溫和降水的年(代)際氣候變化特征,旨在為浦東惠南鎮工農業生產以及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提供參考。
1956—2020年氣象資料來源于浦東惠南國家一般氣象站,包括逐日氣溫和降水量。春、夏、秋、冬四季的值分別為3—5月、6—8月、9—11月、12月至次年2月的合計平均。氣溫、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如無特別說明,是指1956—2020年65年觀測數據的統計值。
采用線性回歸分析、趨勢分析、累計距平法等數理統計方法,分析統計惠南鎮近65年的氣溫、降水變化特征。
2.1.1 氣溫分布及年際變化 1956—2020年年平均氣溫為16.0℃,最高17.5℃(2020年),最低14.9℃(1957年、1972年、1976年),極差2.6℃。年平均最高氣溫均值19.9℃,最高21.4℃(2020年),最低18.3℃(1957年),極差3.1℃。年平均最低氣溫均值12.8℃,最高14.5℃(2016年),最低11.6℃(1962年、1972年、1980年),極差2.9℃。從圖1看出,惠南鎮1956—2020年年平均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和年平均氣溫均同步呈極顯著上升趨勢,其中,平均最低氣溫上升最快,線性傾向率為0.35℃/10a;平均氣溫次之,線性傾向率為0.32/10a;最高氣溫增溫最小,線性傾向率為0.29℃/10a,三者傾向率均通過α=0.0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說明惠南鎮近65年來氣候存在明顯的變暖趨勢。

圖 1 惠南鎮1956—2020年年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的年際變化
2.1.2 氣溫距平變化 從圖2看出,惠南鎮年平均氣溫距平累計值呈“V”型變化,從1956年起氣溫距平累計值呈逐年下降,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前期基本在負方向上增加,負距平累積值達到谷底(―19℃左右),90年代中期開始逐年回升,至2020年回升到0℃以上。說明惠南鎮近65年年平均氣溫以1989年為界可分為2個變化階段,1989年之前偏冷,之后偏暖。對惠南鎮近65年年平均氣溫分段求線性趨勢,年平均氣溫1956—1989年34年的年平均氣溫總體呈上下波動,氣候傾向率接近于0℃/10a,年平均氣溫大多低于多年平均值;1990—2020年31年的年平均氣溫呈明顯上升變化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38℃/10a,通過α=0.0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年平均氣溫大多高于多年平均。

圖 2 惠南鎮1956—2020年年平均氣溫距平累積曲線和分段趨勢變化
2.1.3 四季氣溫變化 從表1看出,惠南鎮近65年來,年和四季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趨勢,其趨勢系數均通過α=0.0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從氣候傾向率看,冬、春季平均氣溫氣候傾向率均達0.42℃/10a,春季最高氣溫、冬季最低氣溫氣候傾向率分別達0.50℃/10a和0.48℃/10a。表明,在氣候變暖背景下,春季以最高溫度、冬季以最低氣溫上升趨勢最為顯著,冬季表現為暖冬增多的氣候特征且溫差變化趨小。

表1 惠南鎮1956—2020年全年和四季的氣溫變化
從表2可看出惠南鎮1956—2020年全年和四季降水量的變化情況。

表2 惠南鎮1956—2020年全年和四季降水量
2.2.1 年降水量變化 惠南鎮1956—2020年年平均降水量為1 181.9 mm,最多年降水量達2 024.6 mm,最少年降水量僅654.7 mm,極差達1 369.9 mm。從圖3看出,年降水量總體呈波動略有增多趨勢,其氣候傾向率為52.37 mm/10a,趨勢系數為0.37,通過α=0.0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從年降水量年代際變化看,惠南鎮20世紀50年代后期降水量變化平緩,50年代后期平均年降水量1 163.1 mm,接近多年平均值;進入60年代后年降水量減少,至70年代均處于偏少階段,60—70年代平均為1 045.4 mm,比多年平均值少1成左右;80—90年代年呈增多趨勢,平均1 222.8 mm,比多年平均值略偏多;進入21世紀,年降水量波動幅度加大且呈明顯增多趨勢,2001—2010年平均年降水量1 180.2 mm,與多年平均值持平,2011—2020年平均年降水量達1 384.2 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近2成,為惠南鎮1956年建站以來降水量最多的年代。

圖 3 惠南鎮1956—2020年年降水量的年際變化
2.2.2 四季降水量變化 惠南鎮以夏季降水量最大,占全年降水量的37.8%;冬季最少,僅占14.1%;春季降水量(占比25.2%)略多于秋季(占比22.9%)。四季降水量中秋季的離散系數最大,其次是冬季和夏季,3個季節的降水量離散系數均超過40%,表明降水量變化幅度均較大。
從表3看出,惠南鎮1956—2020年四季降水量以夏季增多趨勢最明顯,氣候傾向率為48.49 mm/10a;冬季其次,呈略增多趨勢,氣候傾向率為11.87 mm/10a,夏季和冬季趨勢系數均通過α=0.0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春季降水量呈不顯著的減少趨勢,氣候傾向率為―10.49 mm/10a,秋季降水量則基本無變化。說明降水量增多主要集中在夏季,并預計未來夏季降水量可能存在增多的變化趨勢。

表3 惠南鎮1956—2020年四季降水量的線性趨勢
2.2.3 四季降水量的年代際變化 從表4看出,春季20世紀50年代后期和80年代的降水量偏多,60—70年代呈逐年代減少變化,90年代至21世紀頭20年降水量又呈逐年代減少變化,特別是2011—2020年降水量為各年代最少。夏季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降水量偏少,以60年代最少,80年代開始偏多,90年代和2011—2020年降水量明顯偏多,2011—2020年達65年來最高值。秋季20世紀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降水量偏多,之后直到2001—2010年降水量以偏少為主,2011—2020年大幅增多,達近65年來最高值。冬季不同年代變化趨勢不同,20世紀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降水量經歷正常-偏少的交替變化過程,90年代至21世紀頭20年降水量呈逐年代增多趨勢,2011—2020年達最高值。

表4 惠南鎮1956—2020年各季降水量距平年代變化值 mm
惠南鎮1956—2020年年平均、最高、最低氣溫均呈極顯著上升趨勢,其中,最低氣溫上升最快,平均氣溫次之,最高氣溫相對較為緩慢。四季中冬、春季增溫最快,秋季次之,夏季最為緩慢,其中,冬季最低氣溫顯著升高,是導致21世紀以來暖冬氣候的最主要原因。1956—2020年65年中以20世紀80年代末(1989年)為界,之前年平均氣溫處于波動偏冷周期,之后急劇升溫進入變暖周期。平均氣溫線性傾向率為0.32℃/10a,略高于全國的增溫幅度(0.27℃/10a),且明顯高于江南地區的增溫幅度(0.19℃/10a)。[4]
惠南鎮1956—2020年年降水量呈略有增多趨勢,具體表現為20世紀50年代后期偏少,60—70年代顯著減少,80—90年代平穩略偏多,2000年之后降水大幅偏多,年際變化幅度也明顯加大,2011—2020年降水量達到最高值,預示未來年降水量存在增多趨勢。四季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近37.8%;冬季最少,占14.1%。夏季和冬季降水量總體均呈波動上升趨勢,趨勢系數均通過α=0.0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夏季降水量增加幅度最多,其次是冬季,春季降水呈不顯著減少趨勢,秋季降水幾乎沒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