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如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中一種常發的疾病,患病原理主要是指患者的腦部血供突然發生中斷,從而導致患者局部腦部組織壞死的現象。急性腦梗死具有發病率以及死亡率高的特點,而中重癥急性腦梗死表明患者的疾病更加嚴重,致殘率以及死亡率相比于一般的急性腦梗死更高。患者在患病后,由于腦部血管出現供血不足的現象,會導致患者相應腦部神經功能受到損傷,從而致使患者出現相應部位功能障礙的情況,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還會對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傷害[1]。有效的治療方式對于患者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可以利用靜脈溶栓及血管內介入的方式來進行相應治療。為研究靜脈溶栓聯合血管內介入治療中重癥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本文對患者分組使用兩種不同方式進行治療,具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88 例中重癥急性腦梗死患者,按照擲骰子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 例。觀察組中,男25 例,女19 例;年齡45~82 歲,平均年齡(64.65±6.56)歲。對照組中,男23 例,女21 例;年齡46~81 歲,平均年齡(64.34±6.3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發病時間<12 h;診斷為中重癥急性腦梗死的患者。排除標準:有嚴重心、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不配合治療的患者;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靜脈溶栓治療,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商品名:愛通立,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GmbH&Co.KG,注冊證號 S20160055,規格:20 mg/瓶)進行注射,以0.9 mg/kg 的方式來計算用量,靜脈推注10%,然后將剩余的藥物利用靜脈滴注給藥。溶栓治療完成24 h 后對患者的頭顱利用CT 進行復查,若查看到顱內沒有出血的狀況則可以指導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沈陽奧吉娜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051)與氯吡格雷[Sanofi Clir SNC/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分裝,國藥準字J20130083]聯合治療,其中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d,分2 次服用;口服氯吡格雷2 片/次,1 次/d。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上增加血管內介入治療,對患者進行插管全身麻醉(全麻),然后進行股動脈穿刺,放置6F 動脈鞘,為患者靜脈注射3000 U阿替普酶,在導絲的幫助下將6F 導引管置入其中,并將引管管頭放置在患者病變的動脈中,利用動脈造影技術觀察患者的閉塞部位等。然后用0.014 微導絲將27 微導管支架引入到系統中,將Rebar 導管放置在血栓較遠的地方,在Rebar 導管的幫助下將AB 支架放入其中,并且去掉Rebar 導管,然后將支架釋放,8 min 后取出支架。對取出的血栓進行相應的檢查。之后利用動脈造影技術觀察是否還存在脫落的血栓。手術后利用CT 技術檢查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狀況。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及NIHSS 評分。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變化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采用NIHSS 評分對患者的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以及上下肢運動等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查,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經功能狀況越差,評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神經功能狀況恢復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2.2 兩組NIHSS 評分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NIHSS評分為(5.36±1.45)分,低于對照組的(8.79±1.6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429,P=0.000<0.05)。
腦梗死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中的血栓隨著血液的流動進入到患者的腦動脈中而引起血管發生阻塞,導致患者的部分腦組織由于缺血而出現壞死的一種現象。這種狀況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神經功能,因此會導致患者發生不同程度的肢體運動障礙、語言障礙或意識障礙等,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如果在患病以后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會受到威脅。隨著人年齡的不斷增大,血管堵塞的可能性也在不斷增大,發生急性腦梗死的幾率也就越來越高,因此急性腦梗死的發病群體以中老年患者居多[2]。而急性腦梗死具有發病急切、病情發展快的特點。因此急性腦梗死具有致殘率高以及預后差的特點,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尤其是對于中重癥急性腦梗死患者來說疾病癥狀更加嚴重。因此及時改善患者相關癥狀對于中重癥急性腦梗死患者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臨床中主要應用靜脈溶栓以及動脈血管介入的方式來為患者進行治療,以此來有效降低患者發生各種障礙或者是死亡的幾率。由于中重癥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病情較重,預后多出現不良情況,同時在為中重度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的過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會干擾患者的預后狀況,這不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復,因此還需要對靜脈溶栓以及動脈血管介入的治療方式進行相應分析,并且根據分析結果為切入點,從而對不同狀況的患者實施針對性治療,有效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其中靜脈溶栓能夠讓閉塞的血管恢復血液流通的現象,促進患者的腦部血管流動恢復正常,同時還具有減少患者中心壞死區域的作用,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腦部損傷神經功能[3]。在為患者使用靜脈溶栓治療的過程中,通常會使用愛通立藥物,愛通立是由糖蛋白組合而成的溶栓類藥物,使用后可以導致纖維蛋白降解,從而可以溶解血塊。與患者血栓中的纖維蛋白結合后可以起到疏通血管的作用,能夠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狀況。然而由于血液濃度的不斷降低,導致血藥濃度也在降低,因此治療效果出現下降的現象。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臨床中可以利用動脈血管介入的方式來進行治療,根據大量的臨床經驗表明,這種方式的療效更加確切,并且還能夠保護患者的靜脈瓣膜,利用阿替普酶為患者進行靜脈注射,然后將導管放入其中,并且利用動脈造影技術觀察患者的血栓狀況,之后利用支架實施取栓[4]。如果血管的通過率仍然比較低,可以利用動脈造影技術觀察患者血管中是否還存在脫落的血栓,因此為患者實施治療以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腦血管阻塞的現象,從而可以及時緩解患者相關臨床癥狀。這兩種治療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將靜脈溶栓以及動脈血管介入聯合應用在中重癥急性腦梗死疾病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血栓狀況,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從而可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5]。
綜上所述,為中重癥急性腦梗死患者利用靜脈溶栓聯合血管內介入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復,值得大力推廣于臨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