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亞文
乳腺疾病作為女性中發病率較高的疾病,與日常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感染等多種因素均存在密切關聯,若不及時進行診斷與治療,將對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乳腺疾病一般多見于乳腺增生、乳腺結節、乳腺腫塊等,良性病變多可通過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避免其惡化癌變;惡性病變則需在手術治療基礎上進一步接受放化療。目前臨床多以淺表超聲作為乳腺腫塊的主要診斷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簡便、清晰度高、檢測速度快且無創的優勢。乳腺微小鈣化的診斷是判斷乳腺腫塊良惡性的重要依據,也對后續指導臨床醫生進一步治療提供了參考依據[2]。本文為探討淺表超聲診斷乳腺微小鈣化的臨床價值與檢出率,特選取100 例乳腺腫塊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 年4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乳腺腫塊患者100 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25~65 歲,平均年齡(45.1±20.4)歲。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接受超聲檢查并行病理穿刺及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②病灶<1 cm;③患者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乳房脹痛、乳頭溢液等癥狀;④患者及家屬均在知曉本次研究目的的前提下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可積極配合治療。
1.2.2 排除標準 ①接受過治療或復發、轉移患者;②合并其他腫瘤患者;③精神障礙及意識模糊患者;④傳染性及免疫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所有患者進行淺表超聲檢查,將高頻線陣探頭頻率設置為7.5~10.0 MHz 對患者胸腺進行檢查[3]。患者取仰臥位并將上臂保持外展或上舉位,充分暴露雙側乳房并以乳頭為中心對乳房四個象限進行連續掃描。采用多平面、多切面、多方位對其乳腺、腋窩進行詳細觀察,以異常回聲作為檢測特征并觀察患者病灶位置、大小、分布、結構、邊界、內部回聲及鈣化灶情況。另外,對腫塊內部及周圍組織血流動力學特征進行觀察[4,5]。
1.4 觀察指標 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觀察淺表超聲對乳腺微小鈣化的檢出情況,淺表超聲的疾病檢出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淺表超聲對乳腺微小鈣化的檢出情況 100 例乳腺腫塊患者均接受手術病理切片診斷,證實良性腫瘤54 例,惡性腫瘤46 例。淺表超聲檢出33 例乳腺微小鈣化,包括良性腫瘤6 例,檢出率為11.1%,鈣化數量均<3 個且可見聲影;惡性腫瘤27 例,檢出率為58.7%。惡性腫瘤的乳腺微小鈣化檢出率高于良性腫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淺表超聲對乳腺微小鈣化的檢出情況[n(%),n]
2.2 淺表超聲的疾病檢出率 淺表超聲檢出的33 例乳腺微小鈣化中,經手術病理檢查證實乳腺纖維瘤6例,浸潤性導管癌14 例,單純癌8 例,髓樣癌3 例,導管原位癌2 例。淺表超聲檢出良性腫瘤48 例,惡性腫瘤42 例,檢出率為90.0%(90/100)。
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三種類型,即腫瘤性疾病、乳腺炎癥疾病及非炎癥非腫瘤性疾病,目前對各類乳腺疾病的治療原則是早鑒別、早診斷、早治療,以期盡早治愈疾病并改善患者生活質量[6]。乳腺疾病鈣化是一種營養不良性鈣化,主要可見泥沙樣或針尖樣微小鈣化,鈣化點呈簇狀分布,鈣化原因主要與組織退變、壞死鈣鹽沉積等因素有關[7,8]。乳腺腫瘤分泌物可對血管周圍組織造成鈣化,因此可通過對鈣化點各類情況進行觀察判斷病灶性質。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研究人員指出[9],在某一范圍內若乳腺腫瘤微小鈣化點越多則惡性腫瘤幾率越大。因此在對疾病進行診斷過程中應進一步對微小鈣化的檢出情況予以重視,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影像學診斷的準確率。淺表超聲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影像學方法,具有操作難度小、可重復性高、對機體無創、診斷率較高的優勢。
本次研究應用7.5~10.0 MHz 頻率探頭對患者進行乳腺掃查后發現,100 例乳腺腫塊患者均接受手術病理切片診斷,證實良性腫瘤54 例,惡性腫瘤46 例。淺表超聲檢出33 例乳腺微小鈣化,包括良性腫瘤6 例,檢出率為11.1%,鈣化數量均<3 個且可見聲影;惡性腫瘤27 例,檢出率為58.7%。惡性腫瘤的乳腺微小鈣化檢出率高于良性腫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提示微小鈣化多少及數量等信息均可對乳腺腫塊性質的鑒別提供參考依據。另外,淺表超聲檢出良性腫瘤48 例,惡性腫瘤42 例,檢出率為90.0%(90/100)。提示應用淺表超聲對乳腺微小鈣化進行檢測的檢出率較高。同時發現,本次研究中惡性腫瘤鈣化檢出率較良性檢出率更高,分析原因一方面與良性病灶微小鈣化比例較小,檢查時觀察難度較高有關,同時還可能由于惡性腫瘤病灶在超聲圖像中以低回聲為主要表現,因此可較好的突出高回聲的微小鈣化灶[10-12]。但良性病灶局部回聲較少,因此檢出率較惡性腫瘤更低。相關研究顯示,乳腺腫塊的微小鈣化數量與惡性病變風險呈正相關[13]。本次研究中發現,良性病變中微小鈣化病灶數量<3 個的共6 例,惡性病變患者中鈣化病灶數量≥3 個的有19 例,顯著多于良性病變患者,因此認為淺表超聲檢查可進一步提升乳腺腫塊良惡性的鑒別準確率[14]。
值得注意的是,檢查人員操作技術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淺表超聲檢測結果產生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此,檢查人員自身也應不斷提升操作技術,掌握淺表超聲診斷技術并能夠熟練操作設備,根據設備操作流程進行檢查,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檢查人員自身因素對診斷結果造成影響,提高疾病檢出率[15,16]。日常掃描過程中可根據病灶實際情況適當提高探頭頻率,多角度、多切面的對可疑部位進行掃查,如當病灶位置較深且乳腺較厚時可適當降低探頭頻率,有助于降低假陰性率[17]。掃描可疑部位時應將探頭頻率適當調高并進行多切面掃查。
綜上所述,對乳腺腫塊患者應用淺表超聲進行檢查可及時有效地發現微小鈣化灶,結合病灶大小、形態、回聲、邊界等信息可為臨床判斷腫塊性質提供較為準確客觀的參考依據,可為臨床指導后續治療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