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東
垂體瘤是顱內一種常見良性腫瘤,隨著人們對健康重視程度的增加,垂體瘤檢出率呈升高趨勢。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其中手術治療為首選療法,可減輕激素的異常分泌,成效顯著。手術治療中,麻醉直接影響手術效果。科學、有效的麻醉對患者血流動力學影響小,可減輕對患者蘇醒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減少躁動發生,對手術的順利實施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現以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患者為對象,對聯合應用利多卡因與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進行探究,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本院94 例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7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22 例;年齡24~71 歲,平均年齡(43.84±9.14)歲,體重47~78 kg,平均體重(63.57±5.53)kg;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級24 例、Ⅱ級23 例。研究組男26 例,女21 例;年齡26~74 歲,平均年齡(43.79±10.07)歲,體重44~79 kg,平均體重(63.61±6.54)kg;ASA 分級:Ⅰ級27 例、Ⅱ級2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經過癥狀、體征、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垂體瘤;②藥物無法有效控制,符合手術指征,簽署手術同意書;③對研究目的明確,自愿參加。排除標準:①對研究用藥有過敏史患者;②心功能異常患者;③凝血功能異常、存在呼吸系統、肝腎疾病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97)進行麻醉,研究組應用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哈爾濱醫大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3390)+右美托咪定進行麻醉。①誘導前準備:在患者入室后,常規監測患者基本體征(包括心電圖、血壓、心率等),將外周靜脈開放,適當補充體液,對照組麻醉誘導開始前將0.5 μg/kg右美托咪定緩慢注入,負荷量持續時間約15 min,而后采取連續輸注的方式予以0.4 μg/(kg·h),手術結束后停止用藥。研究組在對患者采取麻醉誘導前緩慢輸注0.5 μg/kg、1.5 mg/kg 的負荷量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持續輸注,時間在10~15 min,而后采取連續輸注方式,注入0.4 μg/(kg·h)右美托咪定、1.5 mg/(kg·h)利多卡因,至手術完成。②麻醉誘導:采取靜脈注射方式,用丙泊酚乳狀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368)2.0 mg/kg、羅庫溴銨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186)0.1 mg/kg,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③麻醉維持:兩組患者采取靜脈復合麻醉法進行維持麻醉,藥物為丙泊酚連續泵入,在手術中間斷予以羅庫溴銨,以保持肌肉的松弛性。④術中:應用血氣分析儀(西門子,型號:RAPIDPoint 500)對患者的血壓、心率、電解質等指標監測,以及時調整呼吸參數。⑤術后:在完成手術前約30 min 對患者進行鎮痛護理,藥物為舒芬太尼,劑量0.15 μg/kg,手術結束后停止丙泊酚等藥物的泵入,麻醉醫生對氣管導管通氣,并將其送至麻醉復蘇室,當患者符合拔管指征后可拔出氣管導管。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入室時與拔管時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嗆咳發生率、躁動發生率、術后腦脊液鼻漏發生率、術后疼痛評分。判定標準:①嗆咳:根據嗆咳發生情況及程度將其分為4 個等級,1 級:無嗆咳;2 級:存在輕度嗆咳;3 級:存在中度嗆咳,且持續時間≤5 s;4 級:重度嗆咳,持續時間>5 s。總嗆咳率=(3 級+4 級)/總例數×100%。②疼痛評分: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術后疼痛情況進行評估,總分10 分,以0 分表示無痛、以10 分表示劇烈疼痛,分數越高疼痛越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入室時與拔管時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入室時,平均動脈壓、心率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拔管時,研究組平均動脈壓、心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入室時與拔管時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表1 兩組入室時與拔管時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aP<0.05
2.2 兩組嗆咳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嗆咳總發生率為2.13%,低于對照組的12.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嗆咳發生率比較[n(%)]
2.3 兩組躁動、術后腦脊液鼻漏發生率比較 兩組躁動、術后腦脊液鼻漏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躁動、術后腦脊液鼻漏發生率比較[n(%)]
2.4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術后6、12 h,研究組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aP<0.05
青壯年是垂體瘤的高發時期,若發現、治療不及時,可影響人們的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對人們的健康、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具有創傷性小、術后恢復快速、對患者鼻組織損傷小等優勢,是垂體瘤患者常用的一種手術方法,但臨床實踐發現,手術治療后在患者蘇醒期容易出現嗆咳、血壓波動等,部分患者甚至出現術后腦脊液鼻漏等并發癥,因此,選取高效、安全的麻醉方法成為臨床關注的焦點問題[1]。
右美托咪定是一種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可穩定血流動力學,具有鎮靜、鎮痛效果,且對腦脊液壓力影響不大,患者耐受性良好,青睞度高,因此,在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麻醉中應用廣泛[2,3]。術后蘇醒期,因受到插管、分泌物等刺激作用,容易誘發嗆咳反應,但術后患者顱內壓不穩定,一旦患者出現嗆咳,容易造成血流動力學波動,甚至會導致腦脊液鼻漏風險發生率提升,對患者危害性大,因此,防止術后嗆咳對患者平穩度過術后具有重要的意義[4,5]。利多卡因是一種局麻藥,屬于氨基酰胺型,該藥物可以對氣道感覺纖維興奮氣道抑制,從而減少嗆咳發生。垂體瘤患者應用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麻醉中,右美托咪定麻醉基礎上輔助利多卡因,可增強神經傳導阻滯效果,能改善嗆咳程度,在患者蘇醒期,對其呼吸道通暢的穩定維持起到顯著作用,術后疼痛明顯減輕。本研究結果顯示,拔管時,研究組平均動脈壓、心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嗆咳總發生率為2.13%,低于對照組的12.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躁動、術后腦脊液鼻漏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12 h,研究組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麻醉中,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聯合應用明顯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穩定其血流動脈血水平,嗆咳發生率低。
綜上所述,經鼻蝶垂體瘤切除術選擇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聯合麻醉,麻醉效果理想,可最為重要麻醉方式之一推廣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