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曉娜
一般情況下心肌梗死多發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上,因各種誘因導致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破裂,使得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塊表面聚集后并形成血塊,從而對冠狀動脈血管腔造成了阻塞,最終引起心肌缺血壞死的發生[1,2]。在當前的臨床工作中多將洋地黃、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及β-受體阻滯劑作為治療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的首選藥物,但治療效果一般[3]。因此,本院開始將硝普鈉聯合多巴胺聯合應用于該病的治療工作中,其中硝普鈉作為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血管擴張類藥物,多巴胺則作為一種具有改善心肌收縮能力的神經物質,二者聯合應用旨在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5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90 例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單藥組及聯合組,各45 例。單藥組中男26 例,女19 例;年齡48~70 歲,平均年齡(60.23±6.24)歲;心功能Ⅲ級20 例,Ⅳ級25 例;病程1~3 個月,平均病程(2.34±0.45)個月。聯合組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齡50~72 歲,平均年齡(61.33±6.16)歲;心功能Ⅲ級21 例,Ⅳ級24 例;病程2~4 個月,平均病程(2.39±0.54)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急性心肌梗死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4]中相關標準;左心衰竭符合《中國急性心力衰竭急診臨床實踐指南(2017)》[5]中相關標準。在參加研究前均未接受過本次研究用藥治療;無嚴重藥物過敏史;均簽署了關于本次實驗的知情權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治療中途退出治療者。
1.2 方法 兩組在入院12 h 后均給予常規治療,維持靜脈通路、吸氧、嚴格按照醫囑用藥,監測心電圖,合理飲食。單藥組給予多巴胺治療,靜脈注射鹽酸多巴胺注射液(亞邦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3366,規格:2 ml∶20 mg),初始劑量為1~5 μg/(kg·min),在10 min 內遞增注射速度,以獲得最大療效,總注射劑量為3 mg/kg。觀察組給予硝普鈉聯合多巴胺治療,多巴胺使用方法同單藥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注射用硝普鈉(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635,規格:50 mg)治療,將50 mg 硝普鈉加入到5 ml 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釋到250~1000 ml 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初始注射速度為0.5 μg/(kg·min),結合治療反應增加速度,直至3 μg/(kg·min),最大速度為10 μg/(kg·min),總劑量為3.5 mg/kg。兩組均連續治療3 周。兩組在治療期間需要對各項生命指標予以監測。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參考《心腦血管類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將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心功能恢復或改善達到Ⅱ級以上評為顯效;將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減輕,心功能得到好轉評為有效;將患者經過治療后胸悶、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體征及心功能均無改變評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心功能指標,采用SIMENS S2000 超聲診斷儀對心功能指標進行檢測,包括:LVESD、LVEDD、LVEF。③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95.56%高于單藥組的82.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2.2 兩組心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LVESD、LVEDD、LVEF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LVESD、LVEDD 小于單藥組,LVEF 高于單藥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功能指標對比()

表2 兩組心功能指標對比()
注:與單藥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兩組在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
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的發生多與梗死面積太大相關,研究資料顯示,當心肌梗死的面積超過心臟左心室的1/4 時患者則會開始表現出左心衰竭的情況,此時若患者未能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不僅可造成梗死面積的進一步擴大,還容易引起嚴重休克、死亡等情況。當前臨床工作中用于該病的治療仍以抗栓以及減輕心臟負荷作為首選,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此類患者的神經激素通常可超出正常范圍,微循環受到了明顯的影響而出現異常性改變,此時細胞內外的離子開始出現分布異常,當這些異常情況相互影響后心力衰竭的癥狀程度加重,也增加了治療上的難度。近年來,本院開始將多巴胺聯合硝普鈉應用于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的治療中,旨在通過聯合用藥獲得最佳治療結局。
多巴胺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腦內分泌物,與神經傳導密切相關,多巴胺類藥物則能夠起到較強的擴張腦血管以及腎血管的作用,其機制為多巴胺可輔助細胞完成脈沖傳送,以此確保在體內合成腎上腺素以及去甲腎上腺素前體物,并存在于神經節以及外周交感神經系統中[7]。硝普鈉作為一種效果突出的血管擴張劑,當硝普鈉進入到人體后能夠發揮較強的松弛靜脈血管平滑肌以及小動脈平滑肌的作用,具體作用機制為硝普鈉能夠在血管平滑肌當中形成一氧化氮,不僅可產生較強的擴張血管當中平滑肌的作用,還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心臟負荷,降低血壓以及心肌細胞的耗氧量,促進提高左心室的排血量,在發揮較強臨床療效的同時,還可縮短藥物作用時間[8]。
本次結果顯示,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95.56%高于單藥組的82.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LVESD、LVEDD 小于單藥組,LVEF 高于單藥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硝普鈉聯合多巴胺治療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能夠明顯改善的臨床癥狀及體征,起到了互補及增效的效果。另外,兩組在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分析原因是硝普鈉既克服了心肌耗氧量增加及左心室后負荷增加的缺陷,同時也避免了不良反應的發生,證實了聯合用藥的安全性[9,10]。
綜上所述,硝普鈉聯合多巴胺治療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的臨床效果顯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未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