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國太
(河南省新聞出版學校,河南 鄭州 450044)
中職學校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對河南省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現狀的調查,了解企業對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的人才需求,通過大量實地調查研究,提出一系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課程改進措施,以就業為導向,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切入點,探索適合中國平面設計專業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除了文化課外對熟練使用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Flash等軟件有要求,要有較強的創意能力和活躍的設計思維;有良好的審美觀;有一定的方案寫作能力;同時應該具備廣泛的興趣愛好,可以在短時間內利用掌握的各種軟件做出效果圖。
通過調查河南省新聞出版學校13~15級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得出,13、14和15級就業專業對口率分別為54.50%、53%和78.60%。除在國有企業或政府機關就業的畢業生外,畢業2 a后仍從事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的人數逐漸減少。多數畢業生在畢業2 a后選擇轉行。對畢業生的工作情況調查,普遍反饋是工作強度大、工資報酬低。
計算機平面設計涵蓋網頁設計、服裝設計、廣告設計、展示設計、包裝結構與裝潢設計、標志設計、工業產品設計、企業CI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商業插畫等多行業。企業不僅要求員工具有專業技術能力,還需要全方面發展型人才,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社會交際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對崗位職責有較強的責任意識和法治觀念。
中職學校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平面設計行業相關企業進行調研工作。調研目標是了解各行業的對口崗位對專業人才的各項要求及近5年平面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通過調查結果提出教學改革建議。調研共制定了4份調查問卷,分別為畢業生調查問卷、畢業生就業調查問卷、在校生調查問卷和行業人才需求調查問卷。經討論審核修改后發放給調研人員,開展調研工作,對瑞光、新華一廠、今日文教、華藝廣告、鼎勝廣告、科技出版社及河南新華書店等多家用人企業調研涵蓋攝影攝像、出版社、室內裝飾、廣告公司等行業進行實地走訪、發放調查問卷,多次與企業面對面交流。
調研小組利用半年時間采用實地調研、面對面訪談、電話咨詢等形式獲取130份調查問卷。還對鄭州市場進行了為期1個多月的“圖文信息處理人才市場”抽樣調查,走訪調查了100家與圖文信息處理專業技術有關的工作單位。
經調查,企業對崗位人才的現代化平面設計軟件應用能力有要求,近50%的企業要求崗位人才需要熟練運用Photoshop、coreldraw及office軟件,對Indsin、I11ustrator、Flash等專業軟件有熟練應用需求的企業占20%~40%。具體崗位人才的專業軟件應用能力見圖1。

圖1 崗位人才的專業軟件應用能力圖
平位崗位人才的能力需求見圖2。

圖2 崗位人才的能力需求圖
企業偏向于創新型人才和實踐型人才的選擇,約占全體受調查企業的50%。對崗位人才的能力需求重要度排序依次為可持續發展能力、吃苦耐勞、溝通、團隊協作、責任心、職業道德、創新力。具體企業對學校人才培養的期望圖見圖3。

圖3 企業對學校人才培養的期望圖
首先企業對學校人才培養的期望最高能力為培養創新能力,占受訪企業所有期望的45%;其次是素質培養,占所有期望的35%;再次是進企業實地學習培養,約占30%;之后依次為實踐力培養期望。
畢業生對課程的重要程度評價見表1。

表1 畢業生對課程的重要程度評價(10為最高)表
從組織上達到從事專業教學的全部教師實現“雙師型”的基本目標,同時,也為更新教學內容、調整教學結構、建立一整套與之相匹配的人才培養模式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模式中,遵循職業教育的特點,突出能力本位,以培養學生就業時的“第一任職需求”為出發點,加強對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盡快進入職業角色。可將圖文信息處理專業原有的3 a校內學習學科性教學模式,改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2+1”復合式教學模式。
一是借鑒先進經驗,注重技能培養和實踐能力。在積極借鑒國內外職業教育方面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要成立“圖文信息處理專業教學實驗班”,對任課教師、使用教材、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方面實行全面優化改革。二是強調職業實踐,培養任職需求。要采取以生產實踐為主線、適當增加實踐類課程的比例、重點培養學生應用圖文信息處理軟件和職業實踐能力的教育教學方法。在所有軟件類課程的教學安排中,全部采取用案例組織教學和“2+2”的課堂講解與實訓課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一是定期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生產實踐鍛煉,按照企業的綜合需求,有目標地培養學生,使學生在校園、課堂、實訓室也可以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觸摸到市場的脈搏。二是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見習,實施半工半讀、工學交替的學習模式。
加強心理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的教育必須把心理素質教育放在首位,開設心理輔導課程、設立心理咨詢室、建立特殊學生心理檔案、通過各學科教學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條件的可開設心理咨詢熱線。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集體觀念。學生管理工作一定要勤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