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廣州市荔灣區消防救援大隊,廣東廣州 510145)
近些年,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發展,建筑物火災發生的概率大幅提升,例如在前些年的某個工業廠房中便發生了火災,過火面積大約是為5810m2。還有在廣東地區某家公司的廠房發生了火災,造成了內部員工14 人的死亡。該事情的發生不僅給公司、社會帶來了惡劣的影響,還讓保險公司的壓力倍增。為此,便需要對建筑物的火災風險進行調查,以此來科學、合理控制惡劣事件的出現,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性。
火災風險指數評價方法最早起源于北歐,主要是因為該地區的房屋建筑多為可燃物木材,火災風險指數評價方法是為了評估建筑物的安全程度而出現。在使用該方法對建筑物的安全等級進行劃分時,多為以下幾大步驟:
(1)安全決策水平。在確定火災的安全決策水平時,主要使用以下幾點:火災中的安全方針、安全目標、安全策略、安全參數、考核項目。正常情況下,火災的安全分級需要大于2 個水平[1]。
(2)構成水平屬性。屬性描述主要是指在對火災安全參數(因素)進行確定,其中涉及提高安全水平、降低安全水平等方面。
(3)屬性賦權重值。不同種類的屬性,會對火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產生差異,可通過權重的方式,表示出不同因素對災害產生的干擾。
(4)建立數值等級。創建相應的數值等級,并對屬性進行賦值。在該過程中對各個因素進行賦值時,可讓消防、保險、研究等不同的專家人員,依據其中的重要性來進行工作。
(5)挑選評估模型。依據數學的方式,讓屬性賦值在處理時能得到簡單數值,其被稱作為風險指數,主要用于對目標的安全、風險程度進行衡量。依據該方式便可以與較為相似、風險程度相對較低的進行比對。該方式得出的指數與風險程度是正比的關系,指數越高,風險便隨之增加;相反情況下,風險指數便會下降。
(1)依據國際上制定的公共安全評估體系中,能力與脆弱性的評估思想。抵御與破壞能力的風險分析方式,還被稱為相應的評價方式,在國家的公共安全評估框架內部,主要存在兩個構面,分別是能力、脆弱性。
在能力、脆弱性視角的國際公共安全評估框架中,可以被總結為以下幾大類:①單純對脆弱性的框架進行評估,像是DRI 等內容;②單純性能對框架的能力進行評估,像是COOP;綜合性對以上兩方面的框架進行評估,像是DRMI。
使用可以對能力、脆弱性進行綜合評估的框架,將火災的風險評估體系內容分為致災因素、損失及控制因素。總結來講,便是起火的原因是致災因素,剩余則屬于損失控制因子。
(2)對安全系統工程學中的“5M”模型、“SHELL”模型進行借鑒。在進行指標體系建立時,需要對以下的基本原則內容進行遵守,分別是目標性、適當性、可操作性、獨立性原則。通過借鑒安全系統工程學中的“5M”“SHELL”模型,可以有效分辨火災風險評價的基本要素內容,并清晰了解其中存在的隸屬關系,以此創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2]。
(3)對火災的年鑒數據進行統計時,參考近5 年的相關數據內容,對其中的四種建筑起火因素做出總結與分析,其中次數最多的便是電氣火災,其在各個指標體系內部都存在一定體現。
(4)通過與保險、保險公估等公司進行多次有效溝通后,對其中的指標體系內容進行多次修改。例如年限的評價指標,便是在該情況下創建出來的。
2.1.1 安全目標
在對建筑物的安全目標進行設定時,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內容:①對人員的生命安全進行保護,其中主要涉及最初起火的房間、內部的其他房間,以及相鄰建筑物內、消防等方面人員的安全程度;②對財產的安全進行保護。主要包含起火房間內部、其他房間中,與相鄰進建筑物體的財產安全。
2.1.2 安全策略
建筑物中的火災安全策略內容,能夠對起火、火勢增強與蔓延產生一定的控制、預防效果,還可以創建相應的安全疏散系統,以及建立有效、安全性高的救援工作機制。
2.1.3 安全參數
能夠對建筑物內火災風險產生影響的因素數量較多(如表1所示)。例如物質、生產過程,與建筑自身的具體情況、消防設施的情況、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外部環境等。火災安全指數過低時,不能清楚反映其中的風險情況,過高時還會讓操作性降低。為此,在進行參數選定時,需遵守其中系統性、綜合性、適用性等一系列的原則內容。

表1 建筑物火災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
火災危險程度不同的建筑物,在進行風險評價時,所考慮的因素都會存在差異,例如:甲、乙建筑物的裝修中不具備可燃物質,便不需要將該方面因素考量在內;丁建筑內存放的多為不可燃物質,便需要將其危險性排除在外。
為了能依據參數系統,對火災安全產生的不同影響進行描述,便需要對其權重進行賦值。權重合理程度會在一定范圍內對評價結果的準確性進行影響。對權重進行確定的方式相對較多,像是AHP 法、Delphi 法、對偶加權法等。在對火災的風險程度進行評價時,對權重使用次數相對較多的方式便是AHP 方法,具體的步驟是構建判斷矩陣、求解判斷矩陣的權重向量,并對其進行一致的檢驗工作。為了能夠讓權重更加科學、合理,還可以聘用多名在安全工程領域從事的專業人員,組成相應的研究團隊,并對其開展問卷式調查方法,創建判斷矩陣,并分別對權重進行求解,最后依據多組的計算,來得出最終的權重數值。
建筑物之間的性質存在不同,會讓其參數的權重因此出現差異。例如:甲的火災危險性的參數權重要大于丙、丁;或人員較為密集的建筑安全疏散參數權重,會低于人員少的范圍內。為此在對建筑物的火災風險進行評價時,需要注重建筑物的真實情況,以此斷定參數、參數的權重[3]。
在現實的火災調查工作中,相應人員需要確定起火的具體位置,正常情況下是燒毀最為嚴重的區域,之后依據此為中心來尋找相應的證據。例如在某個建筑物內部發生火災,在調查工作進行前、過程中時,如果能夠找尋到相應的建筑設計表、功能分區等相關的資料內容,便可以根據相應的火災風險指數的原理,以及專業人員打分的方式,使用數學法得出建筑物內的災害風險指數,最后依據此來斷定具體哪個位置發生的可能性最高。
火災的蔓延方式是熱傳導、對流,以及輻射。這幾多種方式的關鍵基礎便是火災荷載,其中主要涉及燃燒性能、數量方面。正常情況下,火災是由起始點開始蔓延的。假如在建筑物內部,東南部位發生火災,那么剩余位置的打分情況便是東、南兩個位置相同,北部相對較大、西側最小。這代表西側、西北方向的危險程度最高,抗災能力弱。從風險指數法的原則進行分析,在火災發生之后,將起火點為中心,蔓延的可能性相同的便是東、南兩側,西側的危險程度最高,北側最小。在該情況下,對于整個受災場所來講,使用風險指數法確定打分最低的位置,并將其為中心,來對周邊場所進行標注,形成分值大小排列的路線,從而確定相應的蔓延線路。
火災風險指數方法將參數分為了多個不同的等級,分別是0~5,其中“0”為最低級,“5”為最高的級別。從安全系統的角度進行分析,并與相關規范內容進行結合,將參數分為了0~5 六個等級,其中“0”為參數安全性最低,其與具體的規范要求內容相差較遠;“1”為參數安全等級較低,依然不符合規定的具備標準;“2”為中等的參數安全性,或許與基礎上的規范內容相符合;“3”代表參數安全性參數較為良好,或許與規定內容相符合;“4”為參數安全性好,或許可以在滿足規范的前提下,還具備一定安全性。“5”為參數的安全性最佳,或許遠超過規范的具體要求內容。
例如物質的風險等級需要從火災危險特性、具體的數量,這兩方面來對其進行設定;耐火等級的參數,需要依據不同的等級來進行設定;防火分區的參數需要根據與規范情況相符合的情況,來對其的等級進行設立;消防安全管理的因素需要依照相應制度健全、落實的具體情況來進行設定;消防團隊的戰斗參數要依靠反應能力、達到時間、裝備情況來進行設定。
從上文能夠看出,為了能夠保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便需要對建筑的火災風險進行判斷與調查,以此減少傷亡情況。通過細致分析火災風險指數法介紹與建立,以及其在建筑火災調查中的具體應用,能夠了解到在使用火災風險指數對建筑的安全評價時,過程相對較為簡單、并且應用方便,只需要對就救援力量提供的服務產生了解即可。在對其進行評價、調查的過程中不會受到工藝流程發展的限制,方便使用新技術、理論知識。依據該方式的合理使用,來穩定社會上存在的不良情緒,提高人民的安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