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勤果
(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國際工程公司,四川成都 611730)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加速,2018 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召開,該地區經濟發展與日俱增,客貨運車輛的增加,越來越多早期修建的瀝青路面出現路面結構損壞、使用性能下降的現象,這嚴重影響駛車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以及沿線經濟的發展。給原本單一的交通帶來越來越大的考驗,東高地省和莫若貝省山區較多,排水不通暢,公路很容易損壞,若能有效、合理地對路面進行維修,解決沿線公路的病害問題,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公路自身價值,延長公路使用壽命,更好的為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活力,增加人民的幸福感。
本工程位于巴布亞新幾內亞熱帶雨林地區,屬熱帶海洋性氣候,雨水充沛,易發地質災害,每年6—10 月為旱季,11 月至次年5 月為雨季,雨季長達7 個月,月平均降雨量236.6mm,最大月平均降雨量787.6mm,最小月平均降雨量2mm。地理環境復雜,地表為風化紅土,基巖以珊瑚巖為主,其次為石灰巖,土質松軟且多為山區道路,山嶺及重丘段地質構造不穩定排水設施被滑坡體、塌方體及沖積物封堵,邊溝、涵洞等排水設施不能及時疏通,邊溝水及路面雨水聚集到路面,造成原有路面級配碎石柔性基層被路面流水沖刷掏空,公路水毀嚴重。加之坡陡彎急以及受到重載超載的影響,又因該條公路為連接兩個省的唯一公路,缺乏相關路政部門及時維修養護,公路損壞嚴重。
根據路面破壞的成因,并結合原路面設計的要求將路面破壞分成三種類型:路面結構層全部破壞;路面嚴重損壞;零星坑槽、壅包、凹陷、裂紋和車轍。
(1)路面結構層全部破壞:大量路段出現坑洞,坑深至墊層且連接成片,車輛借助路肩行駛,旱季時甚至在排水土溝上行駛,整個公路橫斷面全部損壞,路面積水嚴重,車輛通行十分困難。
(2)路面損壞嚴重:有較多路段出現坑洞,部分路肩損壞、部分路面磨耗層損壞,但因單個坑洞較深加之路面積水嚴重,致使車輛通行較困難。
(3)零星坑槽、壅包、凹陷、裂紋和車轍:路面狀況基本完好,路面段有零星坑槽、壅包、凹陷、裂紋和車轍,面積大小不一,呈星點狀分布,行車無明顯顛簸感。
該路段出現坑洞很多,坑深10cm 以上且連接成片,重載車輛借助路肩行駛,路肩處路基隨時間推移毀壞日趨嚴重,使整個路面結構層全部破壞。
(1)底基層施工,該類型路面維修先對路床整形平整,攤鋪20cm 厚的級配破碎天然砂礫石粒料,其最大粒徑不應超過53mm,顆粒中細長及扁平顆粒含量不應超過20%,壓碎值應不大于40%,如采用天然砂礫石其CBR 值不小于40%。底基層粒料液限應小于28%,塑性指數應不小于9%。
粒料采用人工和機械配合攤鋪碾壓,在攤鋪時防止離析,對于局部離析部位,通過補充拌和材料保證其均勻性,嚴重離析部位應采取局部換料措施,為了保證壓實合格后表面無明顯松散、裂縫和輪跡等現象,攤鋪后的粒料應具有一定的路拱和初始密度。施工放樣時中線的恢復每20m 釘一樁,在兩側邊緣外0.25~0.5m 設邊樁,在邊樁上標記出底基層邊緣的設計標高。攤鋪前將路基面上的塵土、雜物需清除干凈,壓實過程中凡是壓路機不能壓到處須用夯實機人工夯實,以保證壓實度至重型擊實最大密度的96%以上。
底基層施工順序如下:路床整理→混合料檢測→施工放樣→自卸汽車運料到施工點→平地機攤鋪→檢測攤鋪料含水量→振動壓路機碾壓→檢測密實度。
(2)基層施工按照路面損壞嚴重段施工方法處理,這里不再過多敘述。山區重丘段的基層施工用以色列AnyWay 供應商提供的ANSS 改良土壤的固化劑(類似水泥性質的水泥、石灰石、火山灰、纖維等材料)采用穩定土拌合機將固化劑加入已經做好的基層混合料中,利用拌合機重新翻松拌合,進行20cm 厚基層加固操作,加固完成后鋪設2.0+1.0cm 雙層瀝青表面處治磨耗層。
因為山區段地質不穩定,ANSS 加固劑是由鈣主導的無機土壤穩定劑,當材料經過ANSS 加固劑加固后,ANSS 加固劑以干粉的形式與土壤混合,與水溶合之后發生水和反應,化合物聚合顆粒會填補土料大顆粒之間的空隙,材料的壓實系數會得到增加,塑性指數會下降,承載能力得到提升,道路加固層將更不易被水分侵入,具有更高的抗滲性。我們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實驗室做對比實驗,比較添加2%、3%、4%的不同比例的ANSS 加固劑的材料與不添加說加固劑的材料,得到材料相應的性能指標數據如圖1~圖 4 所示:

圖1 不添加加固劑原材料的實驗數據
為了更加直觀展現出加固劑使材料性能發生的變化,我們將圖 2、圖 3、圖 4 中的液限、塑限、塑性指數(PI)、最大干密度(MDD)、最佳含水率(OMC)、加州承載比(CBR)等數據用表 1 的形式展現在表格內,實驗得出隨著ANSS 加固劑的增加,塑性指數(PI)值減小,CBR 值都達到了最低限值80%的4 倍以上,這意味著路面將非常致密和堅固,滲水率極低。

表1 ANSS 加固劑加入不同比例加固劑中PI、CBR 等值的變化

圖2 添加2%ANSS 加固劑材料的實驗數據

圖3 添加3%ANSS 加固劑材料的實驗數據

圖4 添加4%ANSS 加固劑材料的實驗數據
(3)加固施工程序第一步以特定間隔放置ANSS25kg/袋的加固劑,然后均勻灑布ANSS 固化劑,第二步用連接有水車的穩定土拌合機全程勻速拌合基層料與加固劑,拌合過程中控制所需20cm 的深度,水車的作用是精準的為拌合材料提供水分,確保含水率在合適范圍內以達到最大的壓實度,拌合過程中材料的混合厚度和均勻程度必須要保證。接下來對拌合好的基層料進行塑性與壓實、修整加固段,最后做好交通管制。
(1)有較多路段出現坑洞,個別坑洞較深,路面磨耗層損壞,需將該段路面原磨耗層刨除,部分路面磨耗層邊緣進行修復并加寬,部分路段進行新路肩的施工,對基層進行加料翻修施工。其施工工藝:施工準備(原磨耗層挖取破碎)→參配拌制→施工放樣→運輸攤鋪→標高測定(路拱)→灑水碾壓→壓實度檢測→上磨耗層→控制交通養護。
(2)施工所用材料取自項目所在地附近河道中的砂礫石,挖取經破碎廠破碎后達到相應級配要求,級配粒料的最大粒徑不大于37.5mm,壓碎值不大于35%,級配粒料的級配要求見表2。

表2 路面基層級配粒料的級配范圍
(3)基層混合料在料場拌制前所有拌合設備必須按要求調試,拌合后的混合料其顆粒組成和含水量要達到規定要求。自卸汽車裝運材料時如料場距施工點較遠,拌合好的級配料在裝運前需灑水加濕,其含水量要大于最佳含水量1%~3%,以減少裝運過程中集料離析現象。
(4)采用推土機及平地機攤鋪,鋪筑的設計厚度為20cm,灑水碾壓時每層壓實厚度應在75~250mm 之間,碾壓過程中應根據碾壓效果隨時灑水,灑水量根據現場天氣情況確定量的多少,層厚為20cm,灑水量可參考16~20kg/m2,使其保持最佳含水量。因機械著力點原因路的兩邊80cm 左右應多壓2~3 遍,碾壓中出現“軟彈”“翻漿”現象,應停止工作,重新翻松晾曬至合適濕度或換其他含水量合適的材料再進行碾壓。施工過程中質量的控制尤為重要,對粒料的級配進行抽檢,幾何尺寸、松鋪厚度、橫坡度進行自檢,使之符合要求。施工完的基層應滿足驗收標準的要求,如平整度、壓實度等指標,如表3 所示。

表3 級配粒料基層實測項目
(1)此段修補量較大,坑槽分布零散,工序簡單但較復雜。其施工工藝依據:畫線→切挖坑槽→清理坑槽→灑鋪透層油→灑鋪粘層油→攤鋪第一層粒料(粒徑19mm)→碾壓→接茬→灑鋪第二層粘層油→攤鋪第二層粒料(粒徑14mm)→碾壓→接茬→找平。
(2)切割機切挖坑槽時圓洞正切,斜洞方切,切割線垂直于或平行于路中心線,坑槽壁面最好垂直于路表面,且要確??硬鄣撞繄詫崱⑵秸?。施工時要移除坑槽里松散的壁面材料,攤鋪時修補材料用量合適,修補的坑槽材料要均勻、密室,接茬處平整度符合要求且路面應美觀,坑槽修補合格應如圖5、圖6 所示。

圖5 坑槽修補(一)

圖6 坑槽修補(二)
路面破壞成因分析中說過該項目地處熱帶雨林氣候,降雨充沛,雨季長達7 個月以上,全部為露天施工,公路施工的挑戰很大。要想保證在雨季期間公路的施工質量,需因地制宜詳細的制定各個環節的施工方案,工作面不宜過長,有序、逐段展開工作,從山谷匯集流下的雨水,綜合規劃、合理設置防排水系統,保證施工和生產人員的安全。已建好的公路根據雨量大小和時間長短,定期清理排水系統,及時維修損壞部分,保護好公路主體,讓每個構筑物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更好地服務沿線經濟。
針對巴新區域當地作業人員文化程度低,獲取知識渠道有限,技能素養不高,項目工程技術人員應在現場指導教學,組織開展技能培訓、技能測試,增強其質量意識,在施工過程中從細節處控制其質量。
結合本國政府的實際情況,加大在路政系統財政的投入,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培養路政管理人才,建立公路局等路政管理部門,完善相關的職能機構,確保建好的公路有建有治,使其在道路管理上更加科學化、系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