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衍鳳 高奕靜


景區游人如織,影院場場爆滿,消費數據持續攀升......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各地涌動的人潮,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都展現出了蓬勃的消費活力和潛力。
國慶假期一定程度上是反映經濟發展的鏡子。而透過今年的鏡像,可以看到人民消費水平和生活品質的不斷升級,亦能感受到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經濟復蘇的強烈脈動。
據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發票數據,今年的“十一”黃金周居民消費平穩增長,“互聯網+消費”服務持續擴大,全國批發零售業日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9%,較2019年增長25.4%。數據背后,被疫情壓抑的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內需市場也展現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日新月異,萬象更新。相較于以往的國慶假期,今年涌現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等都為這個假期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
從傳統景區煥發新貌,到新式景區不斷涌現;從線下商貿圈的繁榮,到線上全球購的火熱;從影院KTV等傳統室內項目的爆滿,到劇本殺、密室逃脫等新式沉浸式娛樂受年輕人熱捧......人們重體驗、個性化、高品質的消費需求引領了消費市場的變革,也讓這個長假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新風向標。
國慶假期既是人們盼望已久的閑暇時刻,亦是拉內需促增長的重要節點。迸發出強大的活力和影響力的長假,依托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和消費優勢,描繪了穩中向好、持續增長的經濟畫卷。
在青島藏馬山景區的阿朵小鎮里,唐風建筑吸引著人們前來“打卡”。身著漢服、唐裝的游客隨處可見,從幼兒到老人,都想在國慶期間來這里湊一湊熱鬧。定時開啟的“秋千舞”引來陣陣掌聲,而小鎮里的攝影師們則圍著那些手捧彩色棉花糖的孩子“咔嚓”個不停,這便是青島國慶黃金周的近郊游景象……
作為具有二十余年歷史的全民性長假,國慶假期不斷迸發出消費市場的巨大活力,匯聚著一個個消費熱點。更受青睞的“微度假”模式、再創新高的電影票房、人氣高漲的沉浸式娛樂方式、火爆十足的線上消費……多種消費方式合力,線上線下交互,形成了今年國慶假期的消費熱潮。
“微度假”模式持續升溫
作為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旅游過節歷來是假日消費的熱點之一。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10月1日至7日,全國國內旅游出游5.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890.61億元,同比減少4.7%,恢復至疫前同期的59.9%。
受局部疫情影響,教育部于中秋國慶雙節前后提倡師生就地過節,部分地區鼓勵非必要不出省,使得各地旅游客源地相對集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相比于中長途旅游,以短途旅行為主導的本地游、周邊游、近郊游在這個國慶假期更受廣大游客的青睞。據飛豬平臺數據,本地及周邊游訂單在國慶出游訂單中占比近六成;國慶前一周,本地及周邊游預訂量環比增長超380%。
隨著短途旅行的升溫,“微度假”模式在城市近郊逐漸興起。以本地消費為主導,“微度假”模式憑借距離近、時間短、頻次高的特點綻放出獨有的活力。不再局限于每天打卡了多少景點,旅游消費更注重休閑享受,而具有觀光、娛樂多重特色的旅游景點也成為近郊自駕游的優先選擇。
“我們一家三代人出行,既想讓孩子玩得高興,也想讓爸媽玩得舒心。”市民高女士在這個假期選擇自駕出行,并在阿朵小鎮,展開了“沉浸式度假”。“孩子騎馬又喂了小鹿,爸媽可以在酒店游泳泡溫泉,晚上在古街走走,體驗感也很好。”
集游樂設施與休閑服務為一體,阿朵小鎮便是近郊游景點里極具代表性的一個。古風商業街保留了中國古代傳統建筑特色與文化基因,吸引了很多游客拍照留念。現代化的萌寵樂園又是孩子們的天堂,融合化的場景設置與多種服務讓阿朵小鎮成為了青島市民假期休閑旅行的目的地。
像阿朵小鎮這樣,保留地域特色與商業屬性的多元化景點深受游客喜愛,成為了消費持續升級趨勢的一大特點。據飛豬平臺數據,國慶假期期間,一二線城市近郊的度假型酒店、高品質鄉村民宿及主題樂園周邊酒店預定火熱,鄉村民宿訂單量比上月增長超560%。“微度假”模式的興起,不僅滿足了廣大游客逐漸復蘇的旅游需求,更為未來如何打造休閑旅游場景提供了可行性路徑。
主旋律電影引領觀影熱潮
觀影亦是很多消費者假期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今年國慶檔,十余部影片扎堆上映,掀起了觀影的熱潮。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截至10月7日17時,今年我國國慶檔票房已達42.46億元。燈塔專業數據顯示,從10月1日至7日,青島影院的票房總量達到了4256.82萬元。
國慶期間,李女士與父母一同觀看了《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李女士說道,平時來看電影時,影廳里也就十幾個人,而國慶期間影廳幾乎爆滿,自動取票機前也排起了長隊。
國慶期間的票價也呈現出明顯的上漲趨勢。李女士也表示,平時看電影時一般票價30多元,買特價票在25元左右,而這次看電影的票價則是48和39.5元。
從內容和題材來看,刻畫恢宏戰爭場面的《長津湖》,描繪跨時代家國親情的《我和我的父輩》等主旋律大片,叫好又叫座,成為此次國慶檔的一大特色。
“本來以為這些電影是比較適合父母觀看的,自己只是想去陪他們,但看電影的時候自己也沉浸在歷史中,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淚。”李女士如此說道。
事實上,紅色主題歷來是國慶節期間的重要消費趨勢,而生逢其時的《長津湖》受到追捧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截至目前,《長津湖》已打破11項影史紀錄,包括國慶檔影片戰爭片單日票房紀錄、國慶檔影片首映日場次紀錄等。借助《長津湖》的頭部影響力,黃金周檔期單日票房也首次實現連番上漲。
假期也是發力親子市場的黃金時期,因而吸引了多部兒童電影定檔上映。但總體來看,《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兩部大片占到了70%以上,票房占比超過95%,從第三名開始便出現斷崖式下滑。其他電影所占的市場空間有限,形成了明顯的差異性格局。
據貓眼研究院與微博電影發布的《國慶檔電影市場數據洞察》,相較于2020年國慶檔,今年影片時長提升,放映場次下降,但場均人次大幅提高。《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的高口碑和高票房為電影市場的復蘇注入了強心針,也證明了優質、正能量的內容對觀眾的吸引力越發強大。這也為電影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