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利政
點校本《新唐書· 宦者· 魚朝恩傳》(中華書局一九七五年版)載:“史思明攻洛陽,朝恩以神策兵屯陜。洛陽陷,思明長驅至硤石,使子朝義為游軍。肅宗詔銳兵十萬循渭而東以濟師。朝恩按兵陜東,使神策將衛伯玉與賊將康文景等戰,敗之。”此敘唐軍于陜州擊敗史朝義軍事,獨舉史將“康文景”一人姓名,可見其在史軍的重要地位。然通檢唐、宋記述此役的史料,“康文景”之名僅此一見,而往往敘及史朝義心腹部將“ 蔡文景”。如《新唐書·逆臣·史朝義傳》載:“朝義攻陜,敗于姜子坂,退壁永寧。思明大怒,召朝義并駱悅、蔡文景、許季常,將誅而釋之。”此記史朝義與三名部將險因陜州之敗受誅,故下文敘此三人說服朝義,反叛其父史思明。《資治通鑒·唐紀》所載略同,亦稱“蔡文景”。考唐姚汝能《安祿山事跡》載史朝義戰敗、與部將謀叛事頗悉,與謀者亦記作“蔡文景”。姚書見著于《新唐書·藝文志》,當即《新唐書》“安史之亂”相關文字的史源之一。要之,《魚朝恩傳》中被衛伯玉擊敗者當指三名心腹中的“蔡文景”,史文“康”字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