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巍冉
(中共喀左縣委黨校,遼寧朝陽 122000)
百年大黨能夠歷久彌堅,關鍵在于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鴉片戰爭爆發后,帝國主義為實現在全球掠奪資源,攫取更加豐厚的利潤,同舊中國封建勢力相勾結,使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因此,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就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對人民的統治和壓迫,黨始終堅守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信念,黨與國民黨合作,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給封建軍閥以沉痛打擊;為了消滅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黨實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使廣大貧農在政治上翻了身,心甘情愿擁護黨的事業;為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黨領導人民不畏犧牲、一往無前,創造了無數革命戰爭史上的神話。抗戰勝利后,面對國民黨挑起的國內戰爭,我們黨領導全國打響了氣勢磅礴的解放戰爭,最終取得了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共產黨不畏艱難險阻、勇于犧牲的精神支柱在于一顆為了人民的初心。
新中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中國經濟上封鎖,政治上孤立,軍事上威脅,在嚴峻的外部環境下,如何讓一窮二白的中國快速得到恢復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調整經濟結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使生產力得到了發展,初步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填補了我國飛機、制造業和有色金屬的冶煉等領域的空白。
1955年全國職工提出了53萬件發明、技術改革和合理化建議,實施的有23萬件。1953年底,被譽為“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的鞍山鋼鐵,其大型軋鋼、無縫鋼管、七號煉鋼爐等三大重點工程投入生產,標志著新中國工業化起步。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廠名的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于1956年建設投產,開啟了新中國汽車制造業的新篇章,中國不能批量生產汽車的歷史從此終結。新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戰斗機首次試飛成功,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中國以嶄新的姿態贏得了人民的支持和發展中國家的尊重。但是,“文化大革命”給中國的經濟和人民帶來了阻礙,中國共產黨人總結深刻教訓,進行撥亂反正,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首先從農村破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接著,放開了對個體、私營經濟的限制,很多企業家在這一時期起步創業。同時,在沿海地區設立經濟特區,2001年加入WTO,深度參與世界分工,這一系列政策使中國經濟迅速進入快車道。40多年來,我國GDP增速最高達到過14%,平均增速在9%左右,2010年超過日本,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0年全世界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黨和國家果斷處置,實現疫情防控、出口經濟發展雙豐收,我國GDP首次突破100萬億人民幣,成為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首個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困擾了人類幾千年的貧困問題在中國大地上得以解決。
黨的十八大以后,黨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新時代的奮斗目標,“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緊緊圍繞人民福祉展開。
百年大黨為我們積累的成功經驗,最關鍵的一條就是,我們黨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始終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終,我們黨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強力支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頑強奮斗、砥礪拼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
百年大黨的成功經驗還在于,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經驗中認識到,我們必須創造性地開辟中國革命道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中國的城市主要是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勢力,而農村是薄弱環節,是無產階級力量的聚集地。黨領導的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等以占領城市為目標的起義都以失敗告終,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及時調整了戰略,把中國的戰略中心由城市指向了農村,為在黑暗中屢遭失敗的中國革命帶來了光明。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等重要論斷,創新地提出“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相結合”,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形成科學發展觀;進入新時代,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使我國的經濟、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得到顯著提升,并躋身于世界的舞臺中央。
百年大黨永葆生機活力的一個主要內因就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
強有力的領導是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勝利的重要保證。1928年紅四軍前敵委員會在井岡山成立,毛澤東任書記。隨著革命隊伍的擴大,各階級人群加入到紅軍隊伍中,再加上環境惡劣,戰斗頻繁,隊伍內非無產階級思想一度蔓延。作為紅四軍前敵委書記的毛澤東欲及時糾正錯誤思想,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卻沒有得到支持。
1929年8月,陳毅到上海向黨中央匯報了紅四軍的情況。經過一個月的討論,形成了《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也就是著名的“九月來信”,明確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統一了全黨的思想認識。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軍被迫長征,但是不到兩個月時間,損失慘重,在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毛澤東同志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提出“向國民黨統治薄弱的貴州進軍”的主張,得到了多數中央領導同志的擁護。1935年,遵義會議正式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機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革命,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粉碎“四人幫”后,黨的事業和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亟需有遠見卓識的領導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鄧小平當之無愧地成為黨中央的領導核心,帶領人民取得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
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一盤棋,尤其是在偉大抗疫中取得階段性勝利,更加證明一個具有遠見卓識、強有力的領導核心的重要作用,因此,百年大黨給我們的又一個寶貴的經驗啟示就是,堅持黨的領導,維護黨的領導核心地位。
革命戰爭年代,無論條件多么艱苦,我們黨加強作風建設,擁有鐵一般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十個沒有”。正是我們黨具有頑強的戰斗作風,最終戰勝了國內外敵人。黨的十八大以來,“八項規定”“整治四風”等鐵腕治黨,作風建設一直在路上,進一步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贏得了十四億中國人民的忠心擁護。
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不怕犧牲、百折不撓、一往無前的斗爭精神,創造了百年大黨的輝煌,造就了無數個看似不可能的人間奇跡。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范圍內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控制。一些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領域對我們頻頻發難,外部環境給我們帶來了新矛盾新挑戰。同時,國內改革進入攻堅期,一些“卡脖子”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內外部環境復雜交織,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因此,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進一步發揚斗爭精神,激發斗爭意志,提升斗爭藝術,錘煉斗爭本領,矢志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披荊斬棘,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