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翔宇
(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河南開封 475000)
山海關,地處河北省東北部,古為幽燕之地。元于此設立遷安鎮。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山海衛,創建山海關。今存第一部完備的山海關地方志書,即明嘉靖《山海關志》(以下簡稱“嘉靖志”),凡八卷,詹榮撰。榮(1500-1551),子仁甫,山海衛角山人,嘉靖五年進士,官至兵部左侍郎、署兵部尚書,是明代中期著名的軍事家,《明史》卷二〇〇有傳。嘉靖志也是山海關現存最早著述,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明朝中葉,蒙古的不斷襲擾與邊境守備的不斷增強,使得邊境城關越來越引人注目。山海關又是建國初新立關口,以往無志,更需要修一部志書來總結百年來的發展狀況,因此山海關地區志書的修纂也顯得必要起來。
除了政府政治軍事需要及社會氛圍外,嘉靖志的修撰也離不開士大夫個人的責任和抱負。嘉靖十三年(1534年),監察御史張敕找到時山海衛守關將領郭守禮商議修志一事,以此來梳理明確山海關地區的總體狀況。此時,山海衛人詹榮進入了他們的視野。選擇詹榮來做主筆,筆者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1)詹榮“嘉靖五年進士”,科舉出身,高中進士,博覽群書,閱歷豐富,后雖任武職,但有文學功底,書寫文章,編纂書籍定然不在話下。(2)詹榮“山海衛人”,山海衛是其故鄉,相比其他文人其更加熟悉家鄉狀況,也更有發言權。(3)嘉靖十二年(1533年)詹榮 “擢光祿寺少卿,再遷太常寺少卿”,升遷進官,也算名聲大噪,由其修志,可以服眾。
《天一閣書目》中有收錄嘉靖志的記錄:“《山海關志》八卷,明御史張敕撰并序?!笨芍憬瓕幉ㄌ煲婚w曾有收藏,得以留存于世。清修《四庫全書》,未收嘉靖志。根據民國時期的《中國地方志綜錄》記錄,嘉靖志僅藏于北京圖書館中,并一直持續至今。后《續修四庫全書》將其收錄其中,屬第七一八卷史部地理類。2001年修成的《秦皇島歷代志書校注》也將其囊括,經過點校后的嘉靖志更加容易查閱和研究。
嘉靖志是明代眾多志書的一冊,也是明代志書編修狀況的縮影。明代志書的發展狀況體現出了新的面貌。明朝完成統一,明太祖朱元璋就曾下令匯編《大明志書》,在中央政府的帶動下,各地方的府縣衛所修志進程發展迅速。與此同時,出于軍事需要,各關口城建、海防炮臺等均須有一個統計整理,以供當世及后世查閱借鑒,例如嘉靖年的《九邊圖志》《西關志》等,均是圖文并茂的邊防志書。嘉靖志也是明代邊關方志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代以前的地方大多都是以郡縣等行政單位為依據,方志的編寫也局限在一縣一郡之內,志書的內容也體現不出邊防的特色。明代另創的衛所制度,使得方志的編寫出現了新的可能,得以打破傳統政區的限制,衛所具有明顯的軍事性質,由此撰寫的志書體現著軍事色彩。以本文嘉靖志為例,書中有軍鎮城防配置圖,地理卷山川形勝介紹為兵家必爭之地,關隘卷介紹各關口及后方軍營,建置卷介紹城池倉庫驛站,官師卷有守臣衛官,田賦卷有戶口屯田,人物卷有武舉將選,此皆是為邊疆軍事服務之內容。足以體現《山海關志》與政區郡縣志書的不同之處。邊疆地區志的興起是明代志書的一大特點,而嘉靖山海關志正是其中的代表。
詹榮的《山海關志》是今存第一部完備的山海關志書,開山海關地方文獻、尤其是地方志書之先河,是地方資料的源頭,為后世續修志書,或者整理地方掌故等,提供了重要的文獻支持。山海關明初創建,至嘉靖始有志書,后代修志,皆以嘉靖年間的初本《山海關志》為基礎藍本。
清代康熙年間的《山海關志》,由佘一元主編,是對明初山海關地區建關以來的最后一次總結編纂,此后的志書名稱不再將“山海關”作為這一地區的代表用詞。書中收錄了自嘉靖志編修以來的歷次增添,內容豐富,體例完備,與嘉靖志相呼應。康熙志對于山川地貌的介紹,也多沿用嘉靖志的諸多描述。如嘉靖志對于角山的描述:“脈自居庸、古北、喜峰諸山,東逶迤延亙千余里……邈乎不可窮矣。”即與康熙志內容相同類似記載頗多,充分體現了嘉靖志的開創性與后續志書的承繼性關系。
其次,嘉靖志具有輯佚失傳志書的作用??滴踔据d山海關志書從萬歷至崇禎年間,又經三修。學界至今沒有發現存本。對比嘉靖志與康熙志的內容,則可以一探失傳志書的部分內容。如:選舉制中,明嘉靖之后山海衛進士又添幾人,舉人歲貢等人才更是羅列其中。根據取士年份與方志年份,即可推斷失傳志書中的所收錄的人才狀況。在軍事方面,嘉靖志軍營僅介紹陸地黃土嶺營、石門寨營等。康熙志記有明代海防舊事“赤洋??跔I、牛頭崖??跔I、新橋海口營,以上俱海濱,明永樂七年因倭寇樂亭設,今廢?!币嗫芍鞔靼姹居泻7烙涊d。史料輯佚,同代書籍與后代書籍是主要信息來源與依據。嘉靖志作于失傳志書之前,雖有一脈相承關系,然只能起對比輔助作用,在此不做過多價值重要性介紹。
其一,在史料考證方面。志書的作者在編修的時候,為了內容的嚴謹性和充分體現作者的編寫功力,往往會有對于所記地區有爭議的地方進行考證與介紹。
《辭?!穼τ凇坝荜P”的解釋為“山海關的別名”。然而嘉靖志記載:“舊渝關《括地志》云:‘幽州東北七百里有渝關……隋開皇間,漢王諒將兵伐高麗,出臨渝關,即此。今廢置驛于故址,東二十里,作榆。”作者在榆關的遺址問題上做了考證,表明古渝關又叫榆關,其遺址在山海關東二十里處,可作為榆關非山海關的有力論證。
其二,在民俗研究方面。嘉靖志所記民間傳說主要有兩處,一為孟姜女傳說:“姜女墳,在城東南,入海一里,穎出水面,其形肖墳,相傳孟姜女哭夫而死葬于此?!贝藶檩^早記錄孟姜女傳說之資料,可用于孟姜女故事流傳演變研究之中。再者為秦始皇求長生之事:“秦皇島,城西南二十五里,又入海一里,或傳秦始皇帝求仙駐蹕于此”。也可為秦始皇的故事傳說研究提供依據。
其三,在歷史地理研究方面。志書作為史料的另一個重要價值,便是其記錄了大量歷史地理的相關內容。志書要載疆域之沿革、境內之山川、物產之分布、人口之多寡、城鎮之規劃、田畝之稅收,這些內容是研究一個區域歷史地理所必備的資料。
嘉靖志雖記載豐富、條例清晰、詞句斐然,然以今之視角并與同期志書相比較,也可見其不足之處。明代志書的編修,大都訂立著書凡例,作為志書撰寫的規范和原則,既能讓編纂者有一定的編寫規范,又能讓閱讀者更加理解內容邏輯。然嘉靖志沒有明確凡例,導致有些內容的繁雜或缺失,記錄的內容也不能進行審查和取舍,是為不足者一。
其次,軍事與民事,既求二者兼得卻又忽略甚多。軍事內容在嘉靖志中占有很大比例,但僅做官兵軍械等簡略介紹,各關堡軍營也只載大體方位,至于軍馬、邊情、海防、教場、征徭等內容更是鮮有涉及。山海關又是邊民聚居地,嘉靖志中僅有人口、土地、物產、田賦、祠廟等民事記載,至于市坊、橋梁、水井、丘墓、景致等分布狀況則沒有記載。
第三,詩詞藝文與山川建置,詩詞文賦都置于相應事物后。雖然歷代志書對于地方藝文的記錄方式不同,有的單列藝文志放于卷中,有的直接將詩詞歌賦置于事物后,但嘉靖志的藝文處理更顯得雜亂冗長。例如角山附詩就有30篇之多,且篇幅長短不一,質量參差不齊,一人多首,且多為當地現任官僚所做,大有奉承之意。
可以看到,作為明代邊關地區地方志的重要代表,嘉靖志從歷史、經濟、軍事、地理、社會等角度將明朝嘉靖年間山海關地區的樣貌呈現在我們面前。雖然其編纂的體例還不規范,收錄的內容還不完全,但書中所記載的資料為當今方志學、文獻學、民俗學、歷史地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注釋
(1)由嘉靖志內容可知,詹榮為撰寫人,張敕僅為嘉靖志作序,并非撰寫人,此處應為編纂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