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濤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管理所,北京 100101)
在中國當代的環境下,我們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在大部分家庭中,女性處于相對比較強勢的位置。這種女性強勢現象,不僅是存在于普通的工薪階層,在領導階層和權力階層也都普遍存在。這種現象,它的表現方式是什么?它的成因是什么?這種男強女弱的現象對家庭幸福產生什么影響,給子女帶來什么影響?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進行調研分析,從而為構建和諧幸福家庭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我們可以把家庭類別分為公務員階層、企業家階層、工薪階層、自由職業階層。通過對這些階層的家庭選取樣本進行分析,我們發現,無論是公務員家庭,還是其他不同種類的家庭,女性在家庭中表現得都比較強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女性對家庭事務的決策權和話語權比男性要多一些。第二個方面是在財產管理上,女性的話語權要多一些,在家庭的重大事項如房產和車輛的購買等重大資產配置方面,女性有較多的話語權。第三個方面,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女性也具有比較多的話語權。第四個方面,在與家庭成員相處過程中,女性在言語和態度上,對待婆家和娘家的財產分配上具有較大的話語權和分配權,這是我們看得到的現象。
通過對不同家庭情況進行調研和分析,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促使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具有較大決策權。
第一,女性在家庭事務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多。比如說女性在孩子撫養方面投入的時間比較多,在孩子教育方面花的時間比較多,在家庭事務的處理上投入的精力多,在重大家庭財務的使用方面參與的比較多。由于女性在家庭事務中總的來說參與感比較強,而男性更多的將精力投入在工作或事業上,對家庭事務的參與感較低,因此就形成了女性在家庭事務中決策權比較多,話語權比較大,在很多重大事項中具有決策權的現象,這是女性擁有較大決策權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支撐家庭地位的一些傳統要素,在男性身上出現了弱化的現象。比如說在收入上,在傳統社會里,普遍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家庭收入主要是以男性為主,女性更多是在家中料理家務。而現代家庭中,女性同樣參與社會工作,男女同工同酬,男性收入并沒有明顯地比女性收入高太多,有的家庭甚至存在女性收入高于男性收入的情況,這就導致男性在家庭的優勢不復存在。
第三,在傳統家庭里,比如對外征戰、處理家庭的外部事務,更需要男性參與。但是進入現代社會以后,男性在這方面的能力出現了不足,資源也出現了下降的情況,導致男性在這個方面出現弱化的現象。
第四,在當今的社會環境和組建家庭的過程中,由于男性相對來說要多,因此女性成為一種稀缺資源。男性為了獲得女性的婚姻權,往往會對女性進行過多的承諾,也會順應女性的一些要求,包括放棄財產管理權,包括放棄一些重要的話語權和支配權,允許女性在結婚以后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決策權,允許女性給自己的娘家更多的資助,使女性有更多的自主性。這也是導致男性在現代家庭里與傳統家庭相比少了一些地位,形成了一種普遍的女性主宰家庭的情況。
第五,在成長過程中女性通常比同齡男性成熟要早,男性通常比女性成長要晚3~4年,這就導致當男女年齡相仿的時候,女性往往容易掌握男女關系的主動權、掌握話語權,出現一種強勢的現象。這樣也導致男性也在家庭過程中話語權比較少,不具備支配家庭事務的機會,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以上是我們針對于在家庭中男女地位的表現以及為什么形成男弱女強這種現象的分析。
第一,女性在家庭中有充分的話語權,比較強勢,使男性通常在家庭中沒有支配和掌控感,感覺比較壓抑,這對男性的身心是有一定的影響的。而且這種現象也加劇了女性在家庭很多事務過程中的強勢和霸道現象。
第二,由于女性陪伴孩子時間比較長,在家庭中有比較多的話語權,這樣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更愿意聽媽媽的話。媽媽做決策也比較多,包括在孩子上學、課外興趣輔導、選擇專業,甚至在孩子交友和婚姻問題上,媽媽扮演的角色更多一些。由此就帶來了一個問題,特別是有男孩子的家庭,由于媽媽比較強勢,使孩子的決策能力不足,男子漢氣概不夠,男孩子具有更多女孩子的特征,這對孩子的成長和生活是非常不利的。這是很多家庭表現的一種男弱女強的危害性。
第三,由于在家庭中很多男性受壓抑,就可能出現男性喜歡在家庭以外尋找安慰,容易出現出軌的現象。特別是當男性的社會地位發生變化、升職,或者是經濟上有了好轉以后,容易去尋找第三者,來擺脫原來壓抑的情感,重新獲得被尊重的感情和生活,從而導致婚姻產生危機、家庭出現破裂的現象。這也是在我們調查的過程中,男弱女強的家庭經常出現的問題。
由于傳統社會是男強女弱,現代家庭女強男弱,這就形成了社會上一種混亂的價值觀,甚至有一些在公開場合下,有一些男性還想爭奪話語權,形成了很多矛盾的現象,甚至出現了一些沖突現象。因此在這個問題我們提出幾個建議。
第一,男弱女強現象既然已經存在,就提醒在家庭中強勢的女性,要適當地照顧自己丈夫的情緒,給予一定的尊重,特別在公開場合下不要挫傷丈夫的自尊,避免夫妻矛盾和感情淡漠甚至婚姻破裂,這是第一個應該注意的問題。
第二,由于女性在家庭有話語權和決策權,因此在處理和婆家以及自己父母的關系上,要一碗水端平,要同等對待,公平處置。不能因為自己有話語權,對自己父母倍加照顧,而對公公婆婆采取冷漠的方式對待,使丈夫的孝心受到壓抑,公公婆婆缺少關注和尊重以及照顧,使家庭出現冷暴力現象。
第三,夫妻面對男弱女強這個現象,也應該經常開誠布公地做一些互動和討論。畢竟中國文化是男強女弱的社會,盡管現在已經形成了男弱女強的現實,但很多男性實際上在骨子里仍然具有比較強的大男子主義傾向,這一點也是不能忽視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現實,所以也提醒夫妻雙方在相處過程中注意這種微妙的變化,互相尊重和愛護。
總的來說,夫妻雙方在家庭中的地位不管是男強女弱還是男弱女強,都應該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之上,互相體諒和理解對方,互相去了解對方的心情。做到能經常溝通交流,化解內心的苦楚和彼此之間的矛盾,保持愛情的新鮮度,從而把家庭問題都很好的處理,使家庭矛盾減少,家庭氛圍和睦溫暖,這是建立幸福家庭的一個必要條件。同時,建立一個夫妻和睦的家庭,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能夠使孩子在父母的恩愛中獲得安全感,使孩子在父母這種互相商討和溝通的過程中學到一些處理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須要有的一些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