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曄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北京 102200)
對學生進行素質培育不僅僅是要注重對他們進行專業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對其進行內在情感的培養,促進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畫的藝術審美價值,了解中國畫當中所蘊含的傳統優秀文化元素,才能確保學生在個人審美能力提升的前提之下更好地進行中國畫優秀元素的傳播與教育。接下來本文將基于這樣的核心思想,首先探究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中國畫教學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分析在中國畫教學當中,如何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
中國畫是中國繪畫藝術最高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非常豐富,包含繪畫技巧、構圖理念以及文化元素等多方面的知識。所以在針對學生開展中國畫教學活動的時候,必須要落實方方面面的知識元素教學,才能夠真正培養學生的中國畫文化素養。但是在中職學校開展中國畫教學活動的時候,對于這一方面的工作落實是比較欠缺的。比如說有的學??赡鼙容^注重讓學生進行中國畫的賞析,卻不太注重對學生進行中國畫繪畫能力的培養。比較注重對中國畫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輸出,卻不太注重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培育。比較注重對學生進行中國畫文化元素的輸出,但是主要方式卻是以理論強調的形式來進行。正是因為這些弊端的存在,導致了一些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中國畫教學流于形式,對于內容的深度教學沒有完全落實,最終學生的基本素養培育也不到位。
在教師針對學生開展中國畫教學的時候,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往往比較傾向于理論層面,不論是對于構圖理念,還是對于文化元素的融入,都比較注重進行口頭強調而不注重讓學生去進行直觀的感受。是因為這種現象的存在,導致很多學生對于中國畫之美的理解是不夠深刻的,他們在對中國畫進行審美和賞析的時候,也僅僅是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面,基本上很少能夠產生情感共鳴和情感層面的認知。另一方面在現當代的教育改革工作當中,充分強調進行教學形式的革新,滲透現代化的科技元素來進行教學創新。可是在具體的教學工作當中,真正能夠落實這一教學理念的教師卻屈指可數,他們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更加傾向于對學生進行一些學前教育相關專業技能的培育,對于中國畫的教學比較疏忽,這種疏忽不僅表現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同時還表現在教學形式的創新、科技手段的融合等方方面面。
遵守中國畫深度教學原則,前文當中已經分析過,中國畫作為我國繪畫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之一,其中涉及到了非常廣泛的知識,所以學校在促進學生素質培育的時候,一定要落實這些基礎知識的培養,才能夠使學生具備最基本的知識基礎。因此在進行中國畫教學的時候,首先應當遵守深度教學的原則,對中國畫當中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識體系展開分析和梳理,按照這些知識體系來進行課程教學設計,確保學生具備專業的中國畫知識能力;遵守實踐與創新并重原則,學生在進行中國畫學習的時候,不能只進行理論知識的吸收,同時他們也要具備一定的中國畫繪畫技能,在中國畫創作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性意識,這些能力和意識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日后從業當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所以在進行中國畫教學的時候,還要注重融合學前教育專業的主要特點,對學生進行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育,學生無論是在中國畫的學習當中,還是在日后的中國畫學前教育過程當中,都能夠具備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遵守多樣化的教學原則,中國畫的學習需要學習者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其中具有非常豐富的審美價值。如果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不當,就很難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畫當中所蘊含的美感,最終對于學生核心素質的培育也會產生一定的阻礙性作用。所以,是還要注重遵循多樣化的教學原則,以多樣化的形式來進行中國畫的呈現,從學生的內在方面來引導他們增強對中國畫的感知,這才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一環。
在進行中國畫教學的時候,提高學生素質培育質量的關鍵就在于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否能夠達到相應的標準,針對中國畫進行賞析的時候,是否能夠迅速感知其中蘊含的美感和藝術價值。因此教師在學生審美能力的培育方面,一定要注重采用多樣化的形式來進行更加直觀的中國畫之美呈現,讓學生在直觀的體會當中不斷促進核心素質的培育。比如說,要是在每一次的中國畫教學工作當中,都可以設置一個“中國畫賞析”環節,將一個班級當中的學生劃分成為不同的小組,每一個小組都需要針對某一幅中國畫去進行PPT的設計,預計當中所包含的主要內容,有中國畫的構圖、繪畫技巧、主要內涵、文化內涵等方面的內容。一個小組的學生在進行分享的時候,都需要結合自己所設計的PPT來進行這些內容的深度解讀。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在中國畫的學習過程當中,既能夠去瀏覽大量的中國畫優秀代表作,又能夠通過中國畫賞析的專業視角去對這些繪畫作品進行賞析。久而久之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學生的繪畫素質也能夠與日俱增。因此教師在進行中國畫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注重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雖然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教師只要善于融合現代化的互聯網技術,以直觀形象的表現形式來進行知識輸出,就能夠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起到很好的輔助性作用。
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開展中國畫教學,是為了增強這些學生個人的文化審美理念、藝術審美能力。同時,也是在為這些學生日后的從教打下前期基礎,這些學生在日后的學前教育工作當中,能夠具備很好的中國畫專業知識素養,帶給幼兒更好的中國畫知識啟蒙。因此在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開展中國畫教學的時候,還要注重融合學前教育專業的主要特點,在不斷的創新和培養當中增強學生的核心能力。就比如說,教師在針對學生開展留白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培養的時候,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這種藝術表現手法的高超之處。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去進行自主創作,根據學生個人對留白的理解來進行中國畫的表現。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作品對比當中,擴展不同學生的創作思維。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注重去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就像一些文化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會有一些元素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而需要摒棄和創新,教師在進行中國畫教學的時候,也要注重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育。比如,是可以讓學生融合現代化的視角,采用中國畫繪畫的藝術表現手段來進行作品的創造,我這種新舊融合的方式也是對中國畫繪畫藝術的一種創新與突破。
總而言之,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開展中國畫教學活動的時候,既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增強中職學校學生對于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的了解和認知,培育這些學生的正確文化理念,同時,也是在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就業打下良好基礎,所以對學生進行素質培育,在中國畫教學工作當中一定要被放在重要一環。教師在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開展中國畫教學活動的時候,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育,以多樣化的形式來進行中國畫繪畫作品的呈現,又要注重采用多樣化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不斷的創新與實踐當中,逐漸落實學生核心素質的培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