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薇
(山東科技大學公共課教學部,山東泰安 271019)
在高校的基礎課程中,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很多專業中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對概率論以及數理統計的理論知識有基本的了解,能夠掌握數學運算方法并加以運用。概率與統計是多個專業方向學習中必須掌握的理論基礎,因此對這門課程的教學以及課程設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應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水平,并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信息反饋途徑以及評價考核方法,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模式真正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對概率統計理論的理解難度,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校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科目大多開設在學生已經完成高數等基礎數學課程之后,學生具備了初步的高校生活學習經驗以及數理理論基礎,為該課程教學的順利實施創造了一定的前提條件。但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相關理論知識在理解和掌握上存在一定的難度,且此時學生已經開始了部分專業課的學習,對該課程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認識,學習積極性不夠,進一步影響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設計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模式時,教師應加強對教學對象實際情況的了解,準確把握學生的基礎水平、學習能力以及心理特征等,科學設計教學目標、課程內容、考核方式以及信息反饋途徑等,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教學方案的設計中,應合理確定課時,以保證教學內容的充分開展。同時教師應根據課時安排對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設計,并科學確定各模塊的課時和教學內容要點。
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中應在理論知識講解的基礎上有機融合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理論推導等內容的占比應適當減少,將對基本概念以及學科思想的理解運用作為教學重點。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在基礎理論講解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踐,并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SPSS 軟件操作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并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3.1 靈活運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方法
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課程教學中,教師還應靈活運用傳統講授、多媒體演示以及啟發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并應避免單純枯燥地進行理論講解,而教學的重點應放在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方面,使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加深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并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制作課件時,教師應熟練掌握多媒體等技術,并使課件內容更加立體豐富,并實現模塊化,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便利。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加強對概率統計理論發展歷史等背景知識的講解,這一既能夠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進一步地拓寬,而且能夠增強學生的興趣。教師還應根據課堂教學重點合理設置課后作業,作業應難度合理并具有較強的啟發性和引導下,使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探索研究,此外,教師可以積極利用移動終端以及網絡平臺等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使學生在學習中的疑問能夠及時得到解答。
2.3.2 積極應用案例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方法
雖然“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基礎理論在理解掌握上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其理論來源于生活實踐,并能夠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因此將案例教學法引入概率與統計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降低理解難度,并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在選取案例時既可以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選擇具有典型性的專業問題,使學生充分了解概率與統計理論學習對其專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以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使抽象的概率統計理論具象化,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3.3 充分利用SPSS 等計算機軟件
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利用SPSS 等專業統計軟件,以提高教學效果。SPSS軟件是專業數理統計軟件,利用其開展課程教學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并使教學形式更加靈活,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生可以根據問題背景設定,按照教師的講解及操作演示,自主找到相應的統計方法,完成點對點操作。SPSS 軟件在概率統計課程教學中的運用對于培養學生運用基礎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好的效果。
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教學中,學生由于在個人學習能力和基礎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其學習效果各不相同,因此教師應合理設計教學信息反饋方式,以便及時了解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對教學方式等進行必要的調整。在開展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組織師生見面會,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師可以對該課程的特點進行介紹,并聽取學生代表的意見,從而對課程教學方法等進行優化設計。在該課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課堂提問環節及時掌握學生對講授內容的理解情況,并在教學中將課堂提問反饋信息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參考,以便對教學內容及進度等進行相應的調整。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前中期教學中,教學組應積極與學生代表開展交流活動,以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方式的意見,并根據其意見建議對教學策略設計加以調整。在完成該科目的課堂教學后,教師應合理設計課后作業難度及內容,并通過批改作業、作業答疑等方式及時掌握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環節,從而在后續的教學獲得中進行重點講解指導。
2.5.1 增加日常考查在考核成績中的權重
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考核中,應加強對學生在日常教學中發言情況、參與討論的情況以及課外作業完成情況等的考察,并對考察打分結果納入考核評價體系中,以督促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并能夠自主完成課堂作業,以加深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理論的理解,增強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5.2 對研討報告進行評價打分
教師應組織學生針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中存在爭議的內容開展分組討論,例如頻率和貝葉斯學派之爭以及貝葉斯理論在多個工程應用領域的發展等。教師應合理確定分組討論的小組人數以及小組成員構成,并通過課堂教學對小組討論中所提出的疑難問題給予指導解答。在完成討論后應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匯報并提交報告。教師則應根據小組討論情況、匯報情況以及研討報告中所提出的觀點是否清晰、所引用的文獻是否合理以及報告內容是否具有創新性等進行綜合性的打分評價,并將打分結果納入考核評價體系中。
2.5.3 科學確定書面考試內容
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書面考試仍是評價學生掌握概率統計理論知識及運用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該課程評價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在完成該課程的階段性教學以及全部課程內容的教學后阻值學生進行書面考核。在書面考核中應按照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以及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合理確定考試內容。在試卷中應全面涵蓋對概率與統計的基本理論知識以及運用方法等內容,且題型應靈活多樣,既要能夠考核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也要考查學生是否能夠運用基礎理論解決應用性問題,因此試卷應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計算題以及應用題等多種類型,以體現考核內容的思想性和多元性。此外,還應規范考核評價方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教考分離以及流水閱卷等方式,以確保考核結果能夠真實準確地反映學生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學習掌握情況。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高校基礎課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其對學生的專業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由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理論理解難度較大,加之部分學生未能充分理解該課程的開設目的,在學習中存在忽視及畏難情緒等,客觀上影響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全面了解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積極創造教學模式和方法,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授課方式以及評價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各項理論知識,并提高運用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