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萍
(唐山市海港高級中學,河北唐山 063611)
新高考模式下,灌輸式課堂和填鴨式課堂都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的培養與滲透。那么,什么是生命意識呢?筆者認為,生命意識是一種科學意識,對自己的身體,對生物知識的一個科學認知,同時也是一種理念,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過好自己的生活。
在生物教學中,高中生物課程教學需要給學生進行生命科學教育。本書生物教學就涉及到醫學知識、科學知識、生物知識等,而學生在學習中,就要對自己從生物學上的特點進行認知,這樣能夠關注生命科學,樹立生命理念。
比如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教育學生要關愛生命,關愛自己的生命健康??墒侨绾巫霾潘汴P愛生命健康呢,這可能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但是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可能學生就能夠更為直觀的認知這個概念,比如在飲食上應該注意,在行為習慣上應該注意,這樣才有利于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的健康。
關注生命科學,首先是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這樣才能為以后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學生升學壓力比較大,課業負擔也比較重,很多學生的身體可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殘,這樣其實是不利于學生關注生命健康的,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教育指導思想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其實給學生健康成長創造了條件。
而生命健康是一個非常的概念,有的同學認為自己的肢體健全,就算是健康的身體,其實不僅僅局限于此,比如很多學生可能近視了,或者齲齒了,這其實也是一個不健康的表現,只不過很多同學沒有把近視當做一種病態的,其實這就是不健康的。通過高中生物教學,讓學生認知到生命健康是一個綜合的概念,而學生原來沒有意識到。
筆者認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的健康的生命意識和生活習慣。為何筆者有這樣的想法呢,這其實與現在很多學生的生活習慣有關系。筆者發現現在的很多高中生,業余生活很單調,單調到只有手機游戲和社交軟件圈,聊聊微信,刷刷抖音,玩玩游戲,甚至一部分學生沉迷于游戲不能自拔,既影響了學業,也損害了自己的身體健康,這就是一種缺乏生命意識,不正確的生活習慣。通過生物課堂教學,筆者認為,這些都是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引導的,教育學生養成正確的生命意識和生活習慣。
首先,應該規范自己的業余生活,不能夠沉迷于游戲,至少是有節制的玩游戲,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不荒廢自己的學業,尤其是在高中階段,學業負擔特別在重,升學壓力也比較大,只有戒掉游戲的癮,其他的才成為一種可能。筆者發現部分沉迷手機游戲的學生,上課也是萎靡不振的,精神不集中,可能課下也在一起討論手機游戲,這其實都是錯誤的生命意識,也不是好的生活習慣。
其次,鼓勵學生進行健康的體育活動,我們知道,學生學業負擔重,身體負擔就大,很多孩子過早地體力透支,其實都威脅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業不能放松,只能靠提高自己的體質來彌補或者戰勝學業負擔重帶來的壓力。筆者在生物課堂上,有時會有意識地給學生介紹一些生命健康的知識以及體育鍛煉的知識,如何讓學生在學業繁重的背景下,擠出一些時間來進行必要的體育鍛煉。
第三,讓學生認知到生命的唯一性與不可逆性,如果生命失去就不再來,可能很多學生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筆者曾經接觸過兩個特殊的孩子,這兩個孩子都是離異家庭的孩子,跟著隔代親人,由于監護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年紀也比較大,又沒有太多的能力負擔孩子的做飯和教育問題。其中的一個孩子長期吃方便面,另一個孩子愛吃辣條或者其他辛辣的東西,導致自己的身體都出現了問題,其中一個孩子是嚴重的肥胖,另一個愛吃辛辣食品的孩子胃嚴重衰化,脆弱到接近老年人的胃的程度。
在某種角度說,雖然監護人有監管失職的地方,但是孩子本身也有對生命的不重視,從而導致這種身體的變化。
當下社會發展很快,而很多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可能沒有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還停留在一個相對滯后的階段。我們前面講到,在生物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關愛自己的生命健康,同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同時也要懂得關愛他人的生命,關愛生物圈的生命。
對于學生而言,他們都學習生物圈和生物鏈的知識,這其實就是生物之間的一種密切聯系。生物是我們這個環境中存在的一些生命體和準生命體,但是隨著人類對更高標準的物質生活的追求,可能對自然界的消耗比較大,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自然界的承受范圍,在這種背景下,就應該讓學生懂得要敬畏生命,尊重自然規律,這樣才能維持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也要讓學生懂得關愛他人的生命。我們這個社會很多人除了不關愛自己的生命之外,也不懂得關愛他們的生命,這其實也是教育的一種悲哀,想一想,我們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分數,也要讓學生懂得關愛他人的生命。筆者看到一則新聞,在某學校集體活動中,某個學生暈倒,身邊的學生只知道去報告老師,其他人都是旁觀者,沒有人上去扶一扶暈倒的學生,這其實就是教育的缺憾。
筆者發現,雖然現行教育下,我們也給學生講授了很多知識,不論是實踐性質的,還是理論性質的,但是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卻很差。比如一個人如果溺水了,但是真正懂得心肺復蘇的人很少,因此,筆者覺得,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以及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給學生進行適當的生命技能的培訓是非常必要的,這種生命技能一方面是學生自救的手段,比如游泳就算一項生命技能,現在溺水事件頻發,有一部分孩子就是因為不會游泳的本領,比如一些急救方法,像海姆立克急救法。前段時間筆者看新聞,在課堂上一位學生突然被異物卡住喉嚨,老師就是采用了這種方法,把孩子從死神手中搶回來。因此,筆者認為這樣的急救方法,在生物課堂上其實也是有必要進行適當講解的,畢竟這也是學生適應社會,面對危險情況的一個自救或者救他的辦法。
而有些可能和生物課堂聯系似乎不是那么密切,比如消防安全知識,逃生演練知識等,這些會有專門的安全教育課進行講解滲透,但是這些知識其實也是在突發事件中的救命知識。作為生物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恰當的引入,其實既增加了課堂的豐富性、趣味性,也對學生起到很好的教育意義。雖然每個學校每個學期都要進行這樣的演練,但是各個學科,在課堂上的滲透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可以這樣說,課堂給學生的知識可能是有限的,而且在日后的生活中他未必能夠用到,即使到了社會上以后他已經忘了,他還有機會進行彌補。但是生命技能和一些救命的技巧可能錯過了就沒有復習或者彌補的機會。而我們教育的意義并不在于單純的傳授知識,也絕不是為了提高某個學科的知識,應該立足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終身發展,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意義的。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依托生物教學,以及社會的需要國家的需要,進行必要的知識的補充與講解。對于高中生物教學而言,生命意識的培養,健康的生命理念的滲透,其實都關乎到學生一輩子的發展,可能很多教師都沒有真正重視到,這一定要引起教師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