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貞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江西南昌 330029)
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也是民族凝聚力與創造力的重要表現,紅色文化有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還有我們的民族精神,如果將紅色文化與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不僅能傳承中國的紅色文化,還能豐富中職院校的思政工作。紅色文化在近代萌芽,在五四運動后形成,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趨于成熟,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目標就是要喚起民族文化的創新力度,構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為加強紅色文化在學生群體當中的傳承,中職學校應組織相關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創造機會讓學生多接觸紅色文化,將學生的思想成長和學校的管理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及學校良好發展。
學校是教育培養下一代的場所,是為祖國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地方,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中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的光輝歷史。將紅色文化作為特色思政課程引入中職院校課堂,從新時代紅色旅游課程的使命和價值、開展特色鮮明的校外紅旅教育等方面引導大學生理解中國革命的艱苦奮斗史,體會革命先輩吃苦耐勞、不怕艱險的精神,激勵青年面對困境要勇往直前,不退縮、迎難而上,將自身置于社會主義建設當中的意義。
紅色文化形成于五四運動之后,它有著革命戰爭的特點,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息息相關,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西方文化涌入中國,對學生思想造成侵蝕,學生判別好壞能力弱,對新奇事物好奇心強,如西方的萬圣節、圣誕節等在中國盛行,有的甚至超過了中國傳統節日,通過不斷地在校園內宣傳紅色文化,讓學生時刻接觸到紅色文化,能增強中國學生抵御西方思想的能力。
經濟全球化讓各國文化緊密連接在一起,學生思想單一,社會經驗少,容易受到西方社會思想的影響,出現崇洋媚外的情形,導致忽略中國傳統文化。因此,中職學校要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紅色文化融入校園,融入課堂,融入學生的心中,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斗志,下定干好一番事業的決心,還使社會主義主旋律得到保障,一舉多得,而且紅色文化的教育功能使中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內容更加豐富,培養人才的質量大大提升。
由于國家對中職院校文化建設教育的關注,紅色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內容,被引入校園,紅色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積淀而成,隨著文化多樣性的發展,在這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紅色文化在當代大學生心中占比低,不重視,他們成長于一個物質資源豐富,環境安全的時代,對紅色文化形成難以深刻理解,不能夠感同身受,汲取的歷史意義少之又少,對這批年輕大學生來講,傳統的紅色文化教育形式簡單枯燥,大多數學校都把“紅色文化”的地位抬得很高,將紅色文化與祖國民族黨的領導聯系起來,這本沒有問題,但是這樣過高過空的論調難以讓學生接受,難以和普通大眾的生活相結合,更難以與學生思想上產生共鳴,如果沒有深刻理解紅色文化,就無法吸收其中的營養,無法將紅色文化思想與自己的行為結合起來。
歷史上的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文化是由于人的習慣引發出來的活動,文化是民族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堅持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推動文化改革發展各項任務落地,作為育人的主陣地,中職院校文化建設也是不斷向前邁進。總體來講,中職院校紅色文化校園氛圍不夠濃厚,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不置可否,正所謂 “久居鮑魚之肆不聞其臭;久居幽蘭之室不聞其香”。當大學生走出學校,進入社會,接觸到各種社會現象,有好有壞,稍不注意就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所以,對身處校園的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紅色文化教育,首先要營造一個紅色文化環境,只有處在一個氛圍濃厚的校園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才能深切感悟“紅色文化”的精髓,植入紅色文化基因。但是中職院校在紅色文化宣傳方面有所欠缺,專家講座少,別說學生,很多老師都缺少紅色文化意識,對相關概念很模糊,心思主要放在自己的專業課程上,不會主動去了解紅色文化,看紅色書籍,這些都讓中職院校無法深入開展對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而且,學校組織自學黨史,讀紅色書籍,個別黨員同志不能持之以恒,存在學兩天休息兩天的現象,如果學校不高度重視對紅色文化的宣傳,學生更是心不在焉,這樣對大學生的教育很難形成系統的教育。
實踐出真知,實踐發展沒有盡頭,紅色文化是否深入學生內心關鍵在于教育是否落到實處。中職學生要想德智體美這些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還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當前,社會環境復雜,大學生社會經驗少,對各種文化浪潮缺乏甄別能力,因而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心理問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授課方式創新度不夠,不能吸引學生,無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盡管在中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盡管紅色文化教育己運用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但這種脫離社會實際情況、脫離學生個人特點、脫離具體實踐地教學,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紅色文化是中國革命的瑰寶,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史,充斥著艱難困苦,當然也有振奮人心時刻,加強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紅色文化教育,不僅可以在受教育過程中了解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還能增強主人公意識,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大學生理論素養和道德水平離不開教學目標,和規章制度的指引,要將紅色文化融入到思政工作中,結合大學生特點,制定出具有可實施性的教學目標。
中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是逐步進行,要有科學合理性,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大學生思想水平也是潛移默化的過程。不論在哪里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都要投入真感情,大學生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很重要,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養大學生愛國情操,新的思維方式,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思想指導行動,這樣的教育才能長久,才能被廣大學生接受,喜愛。要發揮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就要調動大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用情感吸引大學生,將一些社會實際案例與紅色文化教育相結合。每月確定紅色文化主題活動,由學校牽頭,學生組織,身處其中的宣傳紅色精神,感受紅色文化。教師要結合當下社會發展,有理有序開展紅色文化理論講述,積極開展趣味性強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強化理論知識,學以致用,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感受紅色文化精神,將紅色文化融入到行動中。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領地,紅色文化融合了黨員同志的革命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將這種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實踐中運行,可通過書籍、紅色故事、紅色歌曲等方式呈現。紅色文化的精髓體現在長征精神、湘江精神、西柏坡精神,這些英雄事跡激勵著人們不斷前進,披荊斬棘,是人們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這些紅色精神作指導。利用紅色書屋陣地傳播紅色文化,培育民族精神,輔助學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使之與其相融合。我國歷史文化悠久、紅色文化資源源源不斷,每一處革命遺跡、每一件珍貴文物、每一堂傳統課都是鮮活的教材,都體現了革命烈士的堅貞理想、堅定信念、愛國情操的光芒。充分利用好紅色教育陣地,可讓學生更多地感受到過去的革命家忠于祖國,忠于黨,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使得他們愿意為了祖國奉獻一切,同時紅色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使人們在快樂地學習當中,潛移默化地將紅色文化融入到生活中。
當代大學生將來走入社會,是中流砥柱,是接班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基教育,紅色文化教育尤為重要,將當今愛國主義精神與社會主義建設結合起來,將思政教育與當地特色紅色文化相結合,不僅有利于中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還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