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禾 必
2021 年的第一天,比亞迪汽車正式發布品牌全新標識,應用于國內乘用車市場。盡管車標主體并沒改變,但整體的時尚感和質感都提升了不少。
發展到一定程度,被品牌名稱和logo卡住的中國企業不在少數,國產汽車品牌比亞迪就是一個例子。僅僅是“比亞迪”這個名字,就能把國人的記憶拉回到十幾年前,想起那個以起洋名為時尚的年代。
起名字確實是個技術活。寶馬比比亞迪更熟悉品牌起名的藝術。現在提到“巴伐利亞汽車制造廠”或者“巴依爾”這樣難念又沒有具體意義的名字,相信大部分人會感到相當陌生。但這就是寶馬汽車品牌原有的含義和英譯名。后來根據B.M.W 的縮寫改名“寶馬”后,它才在中國打開了市場。
渴望國際化,反映了品牌在某個時間段想打開市場的真實需求,而國際化路上最簡單的事情,是認真起一個本國人聽了覺得洋氣的名字。比如那個丹麥人看了搖頭,美國人聽了不明覺厲的品牌哈根達斯Haagen—Dazs(哈根達斯)就是憑空捏造出來的美國品牌。因為在當時美國人心目中,北歐的冰激凌是高端美味的代表,與其大費周章真正運營一家丹麥企業,不如用造詞法。不管你歐洲人信不信這是歐洲品牌,只要消費者相信就夠了。
但將洋名和“質量”的畫等號的時代正在過去。中國消費者對一些抄來就用的“洋名”已漸漸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