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雨煊 盧曉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南寧 530004)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從最開始人們對于此次疫情的懵懂無知,不作任何的防護,到大家清楚地認識到此次新冠疫情的嚴峻性,再到現如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過程中,離不開黨和國家對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正確把控和引領,也離不開社會各群體之間的積極配合、響應國家的各項政策措施并有效落實行動。疫情防控形勢的不斷向好,離不開廣大的人民群眾的付出,也離不開人民群眾的群力群策和基層社區對于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同時,更離不開大數據監控的有力措施,正是有了大數據的監控,使得我們做到了有跡可尋,減慢了疫情傳播的速度,加快了措施的實行效率。本文旨在分析在新冠疫情防控日漸常態化下,中國各個群體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撲所作出的力所能及的貢獻。
在疫情穩定期內,我國防疫形勢逐步好轉,與疫情有關的政策也相應發生變化。具體而言,在疫情控制方面,封閉式管理政策從階段性管理主要是對來自國外和國內高危地區的人群和新冠肺炎出院的少數患者作出了具體的管理規定,同時加大了對日常生活和人民大眾的人身安全保護要求、政策落實、衛生防疫、控制輸入常態化,做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整體防控策略對核酸檢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酸檢測阻斷和疫苗接種策略已成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在經濟發展方面,與疫情高峰期的政策關注度相比,幫助企業恢復工作和生產的相關政策所占比例最高。經濟發展方向加大了信貸支持和刺激消費的政策配置。總體上占民生保障的大部分,就業保障政策方向處于核心位置,特別是重點人群如貧困人口、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就業保障的常態化,促進了經濟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的“綠碼”更融合,以確保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減輕掃代碼的負擔,簡化人們和旅行必要程序的政策。在疫情變化的過程中,不同人群的心理狀況和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特別是新冠肺炎患者、患者家屬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因此,在民生保障方向上,特殊群體救助關愛政策應運而生。在政府監管方向上,增加了對企事業單位和新冠肺炎實驗室的監管政策法規。
疫情防控形勢的不斷改善,離不開各級部門和基層社區的不懈努力。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這場與新冠疫情的較量中,基層社區沒有任何懈怠、厭戰的理由,思想松一寸,行動就松一寸。在新型冠狀病毒完全消除之前,任何的僥幸和敷衍、一時疏忽,可能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和損失。因此,正常的疫情防控工作要堅持每日24小時進行,即使是最為瑣碎的日常小事也不能放松警惕。基層社區要時刻關注新冠疫情,關注長遠結果,時刻關注規律疫情變化,堅持到底不放松。沒有徹底的勝利,任何輕率的言行都是對于當下事實的錯誤判斷和斷言。
面對疫情防控的需要,針對重大節日走親訪友的習俗,有關部門積極組織引導,開展廣泛宣傳,贏得了公眾的理解支持;廣大群眾自覺遵守“少走少聚”的要求,維護了社會治安的穩定有序,為疫情防控作出了貢獻。這些成功的實踐,深刻地體現了“日常生活重要”的內涵。我們要以日常生活為中心,把握好每一個環節和細節,層層承擔責任,確保高效落實。做好宣傳引導,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疫情防控的積極性,自覺做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推進常態化管理,按照細致、精細、極致的要求,加強日常管理,真正用系統來管理人和事,從而預防將來。以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為例,在牛年春節期間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每日均有廣播車宣傳,各社區積極運用大數據監控,在人們進小區前,掃碼填寫來訪信息,并且確切掌握來訪人員的十四天以來的行動軌跡。確保在行動軌跡方面沒有人員途徑高風險地區。做好疫情防控的日常化管理,將病毒進一步攔截。并且在各小區張貼宣傳標語和宣傳海報,切實抓好每一個細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要“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暢通和規范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十四五”時期,社工機構應更加積極地參與社會治理尤其是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工作,扎實改進機構參與社會治理的方式、方法,不斷優化機構嵌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路徑,與基層社區和社區居民建立密切合作關系。把社工的成長、項目的實施、機構的發展與社區服務的實施、社區治理的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推進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機構與社區、社工與居民、服務與治理同進步、共發展。
切實日常管理,注重實踐。面對日益常態化的新冠疫情防控,基層社區以及廣大群眾仍然要打一場持久的防疫戰爭。在這場“戰斗”中,每個人都是一個關鍵環節,我們都要守住自己的“地盤”,盡到自己職責。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科學距離和社會距離,是最有效地防控措施。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勤洗手,多通風,少聚眾,自覺落實防控要求,既是責任又是義務。只有齊心協力,將以往的有效措施融入日常生活中,才能進一步鞏固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進而構筑起“外防投入,內防反彈”的堅實防線。
有效管理日常,注重長期結果,建立規章制度。中國有句老話,“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常態化疫情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從長遠來看,只有制度化才能使其更加規范和有效。
隨著大數據的不斷進步和運用,在新冠肺炎常態化的當下,大數據發揮著不可否認的作用。在這其中,不僅有著國家的管理監控,也涌現出相關的通信企業將這項技術與疫情防控緊密結合。
其中以洛陽鴻業迪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為例,鴻業迪普自主研發的“鴻業迪普疫情防御跟蹤系統”在河南、山東等多個地區應用效果顯著,為疫情數據在提前預測、精準預防、深入追溯、減少擴散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化支撐。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一份綿薄之力,幫助各級疫情防控機構方便高效采集疫情數據,直觀了解認清本地區疫情形勢,讓更多的疫情防控機構可以使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疫情防控。洛陽鴻業迪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緊急組織精干技術人員,克服無法集中辦公的各種困難,研發推出“疫情防御跟蹤系統”,用于輔助各級疫情防控機構部署防控工作,免費向各級疫情防控機構提供使用,有力地支持了疫情防控機構的工作效率和網格化管理工作。2021年元旦剛過,河北、黑龍江等地出現發散病例,疫情動態再度牽動人心。為應對春節期間人員返鄉高潮,我們提早上線并公開免費提供“返鄉人員信息填報查詢統計系統”,無償部署進行技術服務,助力鄉鎮、街道、社區、村居等一線防疫工作。“疫情防御跟蹤系統”為各鄉鎮、街道、社區、村居提供外出返鄉人員進行登記報備,同時為本地居民提供出入掃碼登記管理手段,便于各轄區內居民出入疫情的管控,提高鎮辦及社區村居防疫工作效率,減少人員接觸、紙質登記造成的交叉感染。
在2021年春節期間,防控碼隨處可見。以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為例,在全市范圍內推行一碼通和行程卡,出入公共場所時自覺掃碼并填寫有關信息,有外來人員進社區前會進行掃碼得知其十四天內行動軌跡,大數據的監控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提供了便利。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下,廣大人民群眾也為疫情的防控貢獻出了自己的綿薄之力,認真配合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做到少聚集,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配合測溫工作,掃碼時如實填寫并出示健康碼。以陜西省寶雞市為例,在春節期間,人們在乘坐公交車前先進行掃碼并且佩戴口罩乘車,并在出入公共場所時掃碼并配合測溫工作。做到不聚集,少聚集。有外地返鄉人員及時向自己所在的社區進行匯報,并自覺進行居家隔離以確保大家的安全。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化和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中國的各群體沒有因為取得新冠肺炎防治階段性的勝利而忽視了對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護,而是更加重視如何在不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前提下進行疫情的防控,防止疫情再次反復。中國各群體積極尋求防疫方法并不斷創新,使得反撲的苗頭被扼殺在搖籃中,這些離不開各階層的通力配合。